绿色长廊南北呼应:"八河"综合治理成果巡礼之北沙河

02.07.2018  08:31

  家住迎春街铁路小区的张峰,听说北沙河快速路放行了,特别高兴。"之前去位于新建路的单位上班,多数走迎春街、小东门街、城坊东街,一路上不是红灯就是拥堵,开开停停,总得三四十分钟才能到。

  "如今,总长约10公里的北沙河快速路建成放行,全线没有红绿灯,从307国道到滨河东路一路畅行,十几分钟就能到。"继南沙河之后,地处市区中心的北沙河终于完成了快速化改造和综合治理,两条绿色长廊遥相呼应,为城市风景增色不少。"作为北沙河改造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市城乡管委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心副主任肖国靖,可以稍稍松口气了。

   快速通行真舒心

  位于杏花岭区的北沙河是我市一条重要的排洪河,其沿岸通道是城市次干路。先前,北沙河沿线两侧道路狭窄,特别是北大街附近一带,违建较多,沿线还有多个年代久远的棚户区,车辆堵塞时有发生。北沙河东端建设路至迎春街沿线,只有南侧有狭窄小路,迎春街以东基本无路。

  南沙河、北沙河都是位于市区中心的河道,近年来,看着南沙河日新月异的变化,北沙河沿线的群众特别着急。家住棕榈佳园的赵大爷是个老太原,他说:“一听说北沙河要改造的消息,大家都很开心,终于能和南沙河一较高低了。现在快速路修好了,孩子们上班方便了。河道两侧还增加了绿化带,我和老伴儿每天下去转转,看也看不够。

  对于市民的感受,一直忙碌在工地的肖国靖体会更深。“经过此次改造,从路网上看,北沙河与滨河东路、建设北路建成了一个快速通道体系,既方便了周边百姓的出行,也搭建了一个中长距离的交通服务路网,今后,北大街、胜利街、迎春街和马道坡街的交通压力会得到有效缓解,城北地区的出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下穿铁路真费劲

  北沙河的快速化改造,拓宽了城市框架,使快速路网延伸至城市东部。图纸上看到的也许只是道路的前移,但因涉及铁路线网的正常运行,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回忆起当时的施工场景,肖国靖只说了一个字:“难!

  据介绍,北沙河道路改造需沿北沙河南北两岸下穿太原东站的北咽喉,为满足道路设置,要求需顶进两座一孔12.2米宽的框架桥,这是全线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其中,顶进的北岸框架桥长42.73米,宽14.2米,高8.6米,顶进过程中,需“下穿”太原东站站场的七股铁道。太原东站北咽喉区每天通过客、货列车145对,平均每五分钟就有一趟。

  为确保施工中铁路线上行车的绝对安全,所有技术人员反复优化施工方案,制定了严格的安全保证措施,24小时不间断进行沉降观测。自去年10月14日下午6时,正式开始顶进作业以来,采用“短进尺、快开挖、勤顶进”的施工方式,使用了20台500吨大型千斤顶同时工作,按每个循环0.5米顶程进行出土、顶进作业。经过9天的连续作战,顺利推送框架桥“走行”55.9米,准确到达太原东站北咽喉区的铁路下方。

   河道环境日日新

  以前,由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条件有限,我市没有对排水管道根据水的来源进行分设,采用的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形式,即合流制的排水系统。

  “八条河道不仅是雨污合流,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周边临建和棚户区较多,产生的污水没有收集设施,更加剧了河道水体的污染程度。”肖国靖进一步介绍说,此次改造就是从源头解决问题,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既提高了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更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确保城市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这也是雨污分流的一大益处。

  说到黑臭水体的治理过程,工程人员常小浩立刻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如今,河道沿线的雨水、污水都有了收集的管道,不再随意排放了。这样一来,从东山上下来的雨水汇进新建好的雨水方涵,北沙河沿岸污水则通过一座座连接井汇入污水管道,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连接。为了保证雨水、污水的顺畅通行,本次施工采用的管道口径都很大,从0.5米到1米不等,根据上下游实际情况布设,整条河道的排水能力提升了数倍。

  将污水引入地下,让刺鼻臭气再无踪影,正是黑臭水体治理的精妙之处。“上游污水汇集居民生活污水、生产废水,这条污水流淌了几十年,现在总算全部得到处理了!”北沙河附近河北里小区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停下舞步,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北沙河沿线居民区较多,施工过程中难免遇到噪声污染、出行受阻等情况,但是看着日新月异的河道环境,群众的抱怨越来越少,工地上围观守候的越来越多,大家都期待着工程完工的这一天。

   补给水体用中水

  快速路修好了,黑臭水体消失了,河道两岸绿化了,接下来大家就等待着清水复流了。这些清水从何而来?这是“八河治理”的又一大特色——中水回用,补给水体。

  为了实现水清岸绿的景致,“八河治理”创造性地配建了五六十公里长的再生水管线,以处理后达标的中水来营造水韵城市风情。

  太原市再生水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城市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再生水利用设施和管网系统建设,一直没有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建设。加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多集中在城市的下游低处或是边远地区,再生水回用需长距离提升输送到城市上游中心城区,再生水管网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养护难,配套管网规模等现实问题都加大了管网建设难度。

  八条河道的快速化改造以及综合治理过程,恰巧为中水大规模回用创造了契机。待河道补给水体,清水复流时,我市现有中水的利用率也将大幅提高。

  众所周知,太原市水资源短缺,将经过处理后达标的中水引入城市河道,不仅让太原这座缺水城市有了更多亮丽水景,对增加城市空气湿度也有帮助。

  相信不久的将来,每条河道都将呈现清水潺潺的水韵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