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煤炭 绿色发展

05.06.2015  18:37

    同煤集团在共和国煤炭行业的贡献早已闻名于世。而今,同煤集团在新常态下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取得了新的进展。近日记者采访了同煤集团。

   发展循环经济 有效利用资源

  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拥有塔山、同忻两座大型煤矿,年产量分别为1500万吨和1000万吨,但“产煤而不见煤”。以蓝顶白墙的原煤仓、选煤厂为主体,发电厂、甲醇厂、高岭土厂、建筑材料厂等15个项目基地布阵整齐,十几条输煤栈桥横空连贯。现实中的厂区棋盘般整齐,与印象中矿山的煤尘飞扬形成鲜明对照。

  这是同煤首个现代化煤炭产业链集群,也是国内煤炭企业规划建设中产业链最完整、循环效益显著的循环经济园区。

  在塔山矿主井口,宽2米、长3500米的运输皮带正以每秒4.5米的速度往上运煤。“这是园区中你唯一能看到煤炭的地方,原煤直接通过运输栈桥入仓洗选,进入各厂都是封闭运行。”工作人员介绍。

  洗选后的煤炭,通过1500米的高架栈桥直接输送到电厂,最大程度减少运输成本和过程污染。“煤出井口后一小时变成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园区目前已投产3个电厂,总装机容量340万千瓦。

  通过热电联网,同煤集团所在的大同市平旺地区拔掉了140多个锅炉。“热电联供与原供热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1万多吨,减少烟尘排放6900多吨,节约标煤200多万吨。”同煤集团循环经济园区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刘聪颖说。煤电一体化,实现了煤炭产业向清洁高效型的转变。

  园区煤化工项目,实现了煤炭由燃料向原料的新转变。2014年塔山园区60万吨甲醇项目进入试生产,10万吨活性炭项目主体完工,60万吨烯烃项目完成向省发改委备案,煤炭产业向“延伸循环型”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对煤炭吃干榨尽,是园区循环经济的宗旨。”刘聪颖介绍,煤炭资源分级分质梯级利用,实现了这一点:精煤通过自有铁路专用线装车外运,筛分煤进入坑口电厂。中煤、末煤、煤泥供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发电以及煤化工利用;煤矸石输送到煤矸石砖厂生产多孔煤矸石烧结砖,做成水泥;采煤伴生物高岭岩作为高岭土加工厂的原料生产高岭土;矿井水及生产、生活污水全部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用于井下喷雾、煤层注水、选煤厂洗选、电厂冷却、建材生产、绿化灌溉等,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15个生产单位首尾相接,环环紧扣,上一个生产单位产生的废料正好是下一个生产单位的原料,逐层减量利用,将煤炭资源利用最大化。

  塔山园区通过“煤—电—热”、“煤—化工”和“煤—建材”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将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环保等产业有机地耦合在一起,资源有效利用、生产高效清洁,形成互联智能、清洁高效、低碳绿色的能源系统。

  “‘十三五’期间我们计划以塔山模式为典范,建成七个产值百亿元以上的园区,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同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有喜胸有成竹。

   融合发展 抵御风险

  当前煤炭市场持续走低,煤炭连续30多个月库存超过3亿吨,全国煤企亏损面已超70%,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生产经营角度看,2013年困难,2014年艰难,2015年更难。”张有喜说。

  见证共和国煤炭工业演进的同煤,不是第一次遭遇重大挑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同煤一度“煤难卖、价难保、款难收”,而渡过难关后,同煤人坚信:必须摒弃单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加速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源。也由此,塔山煤矿作为全国首个千万吨级矿井在世纪初开建,以龙头作用带动循环经济建设。

  逆势敢行舟,会拼才会赢。如果说,在全行业都难的当下,同煤是比较能顶住压力的企业,这就要归功于其形成规模的良好的产业结构:煤炭转型做强,千万吨级矿井集群建设,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电力转型做大,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助推企业提质增效;煤化工转型做优,煤化工产业异军突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说,调结构转方式的成果,成为其“求生存、闯难关、保稳定、谋发展”的底气和资本。

  “以往,一个300万吨的中心矿井至少需要七八千人,新型特大矿井一座矿1000人、年产1000万吨,10亿元的利润,工效高,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刘聪颖说,2014年塔山、同忻煤矿全员效率分别达1.396万吨/人和1.245万吨/人,为全集团平均效率的14倍;吨煤成本分别为94元/吨、106.77元/吨,不足集团平均成本的一半。两矿共盈利30多亿元,弥补了口泉沟众多老矿的亏损。全集团投产、在建的11座千万吨矿井全部分布在七大循环经济园区之中,投产后将占到集团煤炭产量的80%以上,千万吨级矿井集群建设,形成了高产高效和新的效益增长点。

  “煤电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了新的产业支撑和效益支撑。截至目前,集团电力产业投产和在建装机容量达到1401万千瓦,由原来的煤炭老大一跃成为电力老大,2014年集团电力板块营业收入117.69亿元,盈利9亿元,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显著提升。

  塔山园区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是世界上单机最大的甲醇项目之一。“每年可就地转化130万吨煤炭,按目前煤价,130万吨煤炭收入大约是4亿多元,转化为甲醇后,收入大约可升至15亿元;延伸转化为烯烃后,产品附加值更高。”项目负责人介绍。预计到“十三五”中期,同煤集团煤化工板块将形成规模,可就地转化煤炭超过700万吨,实现效益翻番,成为继煤炭、电力并重的第三主业。

  “千万吨大矿井、坑口电厂、甲醇、烯烃、煤制气等所有转型项目,全部是多元股权制合作,煤炭由合作伙伴消化,极大地缓解了销售压力。股权合作,市场互保,已经成为煤电企业稳定供需、和谐共赢的共同战略选择。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发展模式,增强了我们市场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张有喜说。

  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周边群众。塔山园区与口泉乡10多个自然村相邻,项目延伸和产业链辐射拉动当地共同致富。杨家窑村短短几年间,年人均纯收入达3.46万元,翻了4倍多,村年产值5亿多元。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落后村,成为山西省企地共建新农村的示范村。

   多元发展 拉长加粗产业链

  同煤集团众多老矿沿云冈沟、口泉沟两条谷地分布。晋华宫矿是其中的典型,1956年建成以来累计贡献6300大卡优质侏罗纪动力煤1.6亿吨。然而随着这一稀缺品种开采接近尾声,该矿亟待以新的产业作为接续。

  登临矿山制高点,隔着河谷北望,武周山麓云冈洞窟和大佛历历在目。令人震撼的不止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更有脚下这座原本是巨大矸石山的变身。

  “以前这里煤矸石自燃,烟雾萦绕,煤层飞扬。2008年开始,我们用挖除火源和注浆结合加大治理,对新排矸石分层碾压,日排日治,有效治理了环境污染。”晋华宫矿宣传部的赵志忠介绍,矸石山地质灾害治理绿化工程采用防渗漏技术,保证植被成活率,樟子松、云杉、油松、新疆杨等绿植覆盖了整座矸石山,面积达20万平方米。

  2012年,总面积40公顷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建成,成为一座集煤炭科普、工业忆旧、旅游观光、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工业文化项目:450万吨的南山井主井关闭,矿井作为工业历史遗迹完整保存;井下剩余工作面,独辟蹊径,开发为煤矿井下探秘游;建立中国煤炭地质博物馆……晋华宫这一老矿,乘上资源开发业与旅游业的双翼,焕发出生机。

  如今,转型发展中的同煤集团已成为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房地产、物流贸易、文化旅游八大产业并举的特大型现代化能源集团。同煤集团正走在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