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精准扶贫 ——记省厅驻天镇县石家庄村第一书记潘鹏飞

16.11.2016  14:34
大同市天镇县玉泉镇石家庄村有一位深受村民欢迎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叫潘鹏飞,是忻州高速公司忻州运营管理处副处长、党支部书记。 实干赢得信任 潘鹏飞今年36岁,遇事沉着冷静,做事干脆利索。 “石家庄村总面积4032亩,现有耕地1673亩,村民239户,778人。2016年确定贫困户74户,111人,其中低保户52户,五保户8户,一般贫困户14户……”石家庄村的情况,全在潘鹏飞的脑子里。 去年8月,潘鹏飞刚从太原来到石家庄村时,并不适应。 “有的村民觉得,太原来的年轻书记也就走个过场,能干啥?”石家庄村老主任韩同说,就连他自己也曾在心里犯过嘀咕。 工作推进不顺,潘鹏飞认真反思,认为是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接地气。“要让村民满意,必须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办理低保,为贫困户联系就业;架桥、修路、成立农机合作社、装路灯、建垃圾池……务实的作风,一件件实事落地,让石家庄村有了大变化,潘鹏飞赢得了村民的支持信任;领导班子有了成就感,积极性越来越高。 “有事就找潘书记。”村民现在这样说。 沉下心来搞调查,熟悉村情 石家庄村土地相对贫瘠,村民观念比较落后。驻村后,潘鹏飞成天思考如何为村民致富创业开辟新途径。 到村任职后,潘鹏飞迅速进入状态、投入工作。一方面,通过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熟悉村情。另一方面,挨家挨户上门入户开展调研,仔细摸清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确保一户不落、一个不少。有时候为了不耽误村民务农,还需要进行夜访。返回住所后,再整理调查资料,挨个建立每家每户的信息卡,一连两个月都工作到深夜。《石家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服务手册》在办公桌上厚厚地堆成一摞。不管到哪儿,潘鹏飞手里不离笔记本,随时记录,随时办公。也正是这样的一种作风,让村民很受感动,也让潘书记和村民拉近了距离,建立了感情,慢慢成了“一家人”。经过前期近两个月时间的深入调查了解,潘鹏飞和村两委成员仔细研究,确立了以党建工作为主线、以精准扶贫为重点,统筹推进全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规划。 把开展党建工作作为主线,认真落实 抓好党建工作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驻村前,潘鹏飞接到的任务是抓党建,目的是要解决村支部软弱涣散的问题。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际接触,慢慢熟悉了村里情况以后,他发现生硬地搞党建,行不通,村里百姓不爱听,也听不懂,不接地气。为了让党建工作能够深入人心,潘鹏飞开始改变思路,调整工作方法。一是主动上门服务。为了不影响大家务农,让村民少跑路,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主动上门入户宣传党的政策,用党性和作风去感化村民。二是调整开会时间。把集中开会时间放到晚饭以后。这样,下地劳作的、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了。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赶过去,和大家交流谈心,了解情况。三是分片开会。确定新村、旧村、县城聚集地三个会议点,利用农闲时间把在附近居住的农户集中起来,给大家开会,一起学习。隔天再到另一处,用同样的办法和农户谈心。经过这种方式方法的调整,村里百姓逐渐认同、接受了帮扶谈心的办法,也愿意把各自的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同时也对潘书记产生了信任感。 打铁先得自身硬。省里提出要围绕建好一个班子、找准一条路子、教会一套方法来开展党建工作。潘鹏飞时刻牢记在心。首先,他自己准时参加玉泉镇每周三的集中学习,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同时还自觉学习中央、省委、省厅对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对党的理论知识、扶贫政策,做到了然于心。第二,制定了村两委每周四晚间两委会和村例会制度,带着全村党员干部一起学习;通过民主协商,研究解决工作问题,部署下步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党组织生活既严肃又活泼,让班子形成合力,带动村两委班子向团结奋进的集体、干事创业的集体稳步迈进。第三,他严肃党的纪律,严格贯彻厅党组落实“两个责任”的要求,明确了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的“两个责任”。特别是在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机具管理使用问题上,成立以村民代表为主的管理机构,责任到人,保证公平公正。第四,对普通党员和村民,他边交流边给大家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党的政策,让村民都能听懂,凝聚向心力。特别是在全村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党员先锋行”活动,通过改变方法、调整内容,把党的工作真正开展到了村支部,把厅党组的关怀带给了每个群众。 把落实精准扶贫作为重点,大力实施 作为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增收创收是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当时被派驻下村时,潘鹏飞就陷入了沉思:石家庄村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好?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第一,了解需求、制定方案。今年春节刚过,潘鹏飞专门与离村在外发展的人员进行了谈心,做到每家每户心中有数、了解到位,紧贴实际需求,按需对接。重点对74个贫困户,111人分别建立贫困档案,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对应制定脱贫方案,将每个贫困家庭情况进行再分析,及时向帮扶责任人沟通贫困户所需、所想,提高了帮扶工作的精准性。 第二,发展产业、帮助村民增收。在调查过程中,潘鹏飞发现石家庄村主导产业是种植和养殖,种植以玉米、土豆、谷子、黍子等农作物为主。10月正是秋收季节,他主动帮助村里找销路、谈价格,帮助农民卖小米、卖土豆,目前已在全村推行红谷子种植产业,计划明年向村民免费发放籽种400余亩,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种植成熟后企业按合同价保价回收,村委按0.02元/每斤进行补贴,直接惠及全体贫困户。主动帮助搭线、争取各级扶贫资金,全面推动养殖业。为该村养羊合作社争取投入资金49万元,预计今年分红4.9万元;争取到连片试点项目“奶牛养殖工程”资金50万,投入村养牛合作社,预计年底分红5万元。两项养殖业增收约10万元。 第三,将增收款项投入扶贫。由于在农村居住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口,致贫的原因多为因病致贫。潘鹏飞经过和村两委协商,决定将部分增收款用来给贫困户购买药品、医疗及养老保险,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2015年底,学生寒假期间,潘鹏飞召开了3场石家庄村学龄期的学生家长座谈会,专门了解了当前的学习情况、家长的希望诉求、家庭存在的困难,积极联系山西交通学院和山西技师学院,争取政策,让贫困学生有学上、不失学。 第四,成立农机合作社,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让贫困户真正得到实惠。如何管好、用好农机具,两委班子组织村民代表共同商议,紧紧围绕运用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关系,成立了以操作者、管理者为主的主体责任组和以乡纪委牵头、村民共管为主的监督检查组。 第五,着眼整村脱贫致富,引导村民积极参加了扶贫队组织的各类培训,让非贫困户更好地发展,不掉队。今年春季务农结束后,村里开展了德孝文化建设。通过微信、发励志短信,鼓励大家学习,通过家庭进行宣传和座谈,引领向上向善的村风,还原淳朴的乡风民俗。

驻村这一年多,潘鹏飞远赴他乡,家中妻儿老小无法照顾,这让他感到心酸。但是看到通过扶贫攻坚和自己努力,给村里带来可喜的变化,他感到欣慰。他向我们展现了基层第一书记的风貌。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让领导放心,让百姓满意。


□ 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