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降尘改善幅度居"2+26"城市之首 "二青蓝"将变"太原蓝"

25.09.2019  07:36

  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降尘监测结果显示,太原市降尘量排名连续4个月退出“2+26”城市倒数第一,尤其是7月,改善幅度达52.3%,居“2+26”城市之首。这表明,我市降尘污染防治效果已逐步显现。这是记者9月24日在市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了解到的。

  降尘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以沉降到地面上的颗粒物,对人类健康有危害,2017年起,我国正式将降尘量纳入环境监测考核范围。2018年,我市全年平均降尘量超过国家考核标准额0.75倍,超过“2+26”城市平均降尘量0.9倍,排名倒数第一。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降尘污染防治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先后出台多项相关举措,多个部门联合组成7个强化监督工作组,加大对重点区域开展执法检査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督促各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市纪委监委成立了7个执纪监督小组,对扬尘控制、散污染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整治、机动车尾气管控、面源污染防控、重污染天气应对六个方面进行执纪监督,聚焦降尘短板,重点围绕工地扬尘整治、裸露地面整治、渣土消纳场整治、建筑垃圾渣土清运、工业扬尘整治、全城大清洗七个方面开展全面攻坚。5月起,市政协成立“关于推进蓝天保卫战中重点防治降尘和PM10”专门课题组,先后赴石家庄、杭州市考察学习,并在杏花岭区王家山渣土场连接线、太钢“公改铁”建设项目、风声河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地铁2号线工地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当日,政协委员们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委员们表示,“二青蓝”有力地证明了我市在扬尘管控方面仍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和提升空间,应及时总结经验,强化联防联控,建立长效机制,力争实现从“二青蓝”到“太原蓝”的转变。

  同时,针对东西两山土方作业扬尘污染的突出问题,政协委员建议强力推进矿山整治,在完成地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采取最为严格的管控措施。

  此外,针对我市渣土堆场扬尘治理问题,委员们建议细化渣土堆场运营的扬尘治理要求,既要有定性指标,也要有量化要求,可参照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的“六个百分百”,建立简洁明了又有针对性的操作规程。

下降52.3% 太原降尘量降幅居“2+26”城市之首
  9月10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了今年7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28个城市(以下简称“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监测结果。其中,我市降尘量9.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