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本月底回太原“搭”《戏台》

05.04.2017  08:36

    一部剧好不好,全在掌声里。3月31日晚,北京喜剧院座无虚席,陈佩斯、杨立新主演的喜剧《戏台》上演,连续两个半小时,全程无休,笑声不绝于耳,谢幕时长达3分钟的掌声雷动再次将整部剧推向了高潮。演出结束,有观众更是情不自禁地赞美:这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精彩的一部剧。

    4月30日至5月1日,陈佩斯将携该剧来家乡太原演出。届时,龙城观众将有幸在家门口一睹“陈氏幽默”。

     戏中戏”,向国粹京剧艺术致敬

    《戏台》是由著名编剧毓钺创作,陈佩斯担纲导演,并携手杨立新等著名演员共同主演的一部年代喜剧。

    该剧以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京剧戏班戏台背后的一日故事。全剧除了延续陈佩斯一贯被观众所熟知的喜剧风格,也有含蓄而犀利的讽刺。同时,因为大量京剧元素的植入,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

    从内容上来看,《戏台》以白话文写戏曲音韵、以现代艺人演戏曲艺人、以现代话剧的形式包裹戏曲艺术的内容,向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艺术致敬。戏词上,对白混杂念白,台词穿插唱段,京剧和话剧在同一时空融汇、碰撞,互为推进,好不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打破了常规的舞台空间意识,将舞台进行180大翻转。置身剧院,观众看到的是一向神秘的舞台后台,而惯常所见的舞台前台,在本剧中被虚化到“幕后”成为“画外”。不得不说,《戏台》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戏中戏”,可谓“台上见台”“戏中有戏”。

    《戏台》的演出现场,最不缺的就是笑声。一个眼神、一次转身,都令观众忍俊不禁。贫嘴、方言、呆萌、傲娇、错位等不同风格的幽默,让观众捧腹大笑。难得的是,幽默中又深埋无可奈何与无计可施,让观众在笑到肚子疼后又有点“心塞”,不由得陷入深思。

    笑中带泪,是《戏台》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也难怪陈佩斯说:“《戏台》剧本的精彩超乎我的想象,每个人物形象都扎实、稳当,看过就忘不了。我更愿意将它看作一则寓言,就像编剧毓钺说得一样,‘子虚乌有,但真真切切’。”

    杨立新则坦言:“生活有多深刻,喜剧就有多深刻。

     很默契,“老戏骨”首度搭档舞台剧

    卸了妆,63岁的陈佩斯,花白短须,身着布褂、老头鞋,手握一个大茶缸。相比早年间由他塑造的、红遍大江南北的“二子”,眼前的陈佩斯,多了几分深沉与慈祥。

    步入知天命年纪的杨立新,温文尔雅,形象一如观众所熟知般“板正”。

    他们曾合作过电视剧《好大一个家》,《戏台》是二位“老戏骨”在舞台剧领域的首度合作。此番合作,两人取长补短,不约而同表示“很默契,都是商量着来”。

    陈佩斯说:“我做舞台剧也就十几年,杨立新演了近40年,积累了很多经验。在舞台上,他比我更专业。

    《戏台》涉及戏曲种类之多,包括京剧、评剧、曲剧等。剧中不少演员都是演京剧的,甚至上台饰演乐队琴师的演员也都是专业的京剧乐队人士。这些人对话剧并不擅长,都是杨立新手把手教他们演话剧。

    两人对剧中细节的精准度要求极高,对待每一轮走戏犹如台上正式表演一样认真,只要站在一起,准会抠戏,甚至还拉着其他演员一起抠,被剧组笑称为“抠戏二人组”。

    “有杨立新在我很放心!他帮忙排戏还不挂导演的名儿,不抢我导演的功劳。”陈佩斯笑道。

    在《戏台》中,陈佩斯饰演了一个京剧班的班主。这个角色和他以往塑造的角色有很大不同,不再是“撒开了欢儿”演的滑稽角色,而是一个立体丰富、内涵厚重的喜剧人物形象。在杨立新看来,陈佩斯将个人喜剧气质与角色面临的窘境进行了完美“嫁接”,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脸演绎出完全新鲜的气息,这就是其功底和魅力所在。

    杨立新饰演包子铺伙计,人称“大嗓儿”。在剧中,为了救场,需要冒充名角饰演霸王来一段《霸王别姬》,地道的唱腔也是引得观众掌声连连。要知道,唱京剧,杨立新也是专业的。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唱戏的戏份,就是由杨立新配音的。传承难,堪忧喜剧教育缺失

    陈佩斯和杨立新有缘合作,是因为《戏台》这个难得一见的好剧本。

    “看过剧本之后你会觉得,中国的喜剧开始了。之前,喜剧从文学到剧本到表演,都还没有过如此完整的结构。”杨立新坦言,喜剧也就是这几年才被大家所认可。1993年,他主演的电视剧《我爱我家》播出后,甚至被媒体评为当年最差电视剧。“可见当时大家对喜剧之鄙薄。

    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创作和研究,陈佩斯对喜剧也越来越不想“撒手”,他谦虚地表示:“刚整明白。事实上,悲情才是喜剧的内核,是最打动人的部分。

    对于喜剧创作,陈佩斯认为:“我们过去都是本末倒置。正确的应该是,先研究笑的行为,再研究笑的方法。

    “喜剧的第一目的是创造笑声,至于别的什么意义,是作品本身赋予的。”在《戏台》中,陈佩斯饰演的班主,一次次被挤进夹缝里,被逼妥协,那种痛苦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历史穿透力,但这一切又一次次被掩盖在欢笑中。

    这两年,除了演出,陈佩斯还把部分精力放在喜剧理论研究上。

    他说,现在的大学没有专门开设喜剧理论课,以至于这么多年,无论专业演员还是评论家,都很难用准确的术语去概括、描述一部喜剧,这一现状令人堪忧。不仅中国,全世界在喜剧理论的探讨上都普遍落后。

    正是这些喜剧理论的指导,得以让《戏台》如此精彩。即使全国巡演超过100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依然在不断地排练。陈佩斯说,最高级的喜剧就是要绷着脸说笑话。“喜剧中的观众和演员是平等关系,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是完全一体的,连呼吸都在一起。

    “文化必须有根。”这也是陈佩斯这么多年坚持做舞台剧的原因。

    如今,上了年纪的他常常感到焦虑:“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了。接下来,我多半只会在舞台上出现了,这个舞台也离不开我。我就这么点能力,能把舞台上的这点事做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