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矿区新机制帮扶贫困学子

11.09.2014  18:23
        特困帮扶基金3年累计帮扶303人次,发放资金83.47万元         本报讯(记者 白雪峰)父母下岗,妹妹上学,从接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天起,阳泉五中毕业的李悦就犯了难。8月26日,阳泉市矿区特困帮扶基金助学金发放现场,接过4500元帮扶金,18岁的李悦觉得“幸福来得有点突然”。和李悦一样,今年阳泉矿区有88名学生领到了特困帮扶基金会提供的帮扶金,包括家庭困难的在校大学生。    针对寒门学子上大学的 “金秋助学”,传统的帮扶模式有工会、共青团等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士一年一度的单项救助,这种传统的方法存在资金的零散、组织的分散以及时间的临时性。如何才能建立特困帮扶的长效机制,阳泉矿区经过多方探索,建立起全省首家特困帮扶基金,用制度化保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长效救助。作为帮扶基金的一个子项目,基金会成立3年来,“金秋助学”累计帮扶困难家庭大学生303人次,帮扶资金83.47万元。    作为全省首家公募基金,阳泉矿区特困帮扶基金会理事,分别由区财政、民政、环保、工商以及阳煤集团工会等多个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组成,旨在协调各方、形成合力。“政府拿一点,社会捐一点,企业资助一点,向上级争取一点”的资金筹集保障机制,为开展常态化、长效性帮扶工作夯实了基础。矿区财政一次性拨付500万元,作为基金会的原始基金。    针对全区困难群体,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基金会按照分层分类原则,按照“一事一议”和“规定性”两种帮扶形式,实行“月月有帮扶”。基金会从成立至今,连续3年对特困家庭子女考入2本B类以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帮扶,连续2年为低保家庭成员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对特殊意外情况的家庭进行及时帮扶,对因病致贫的家庭每月都坚持帮扶,帮扶总额906.26万元。通过“常态化”“规范化”“长效性”的帮扶,努力让困难群体“有尊严地生活”。 责任编辑:韩翼    审核:韩翼    审定:张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