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自救知识还需全民普及

14.04.2016  12:51

  4月7日凌晨,原平发生4.1级地震,忻州、代县、太原有震感,早晨醒来一看手机,朋友圈已被原平地震消息刷屏。

  小地震,无须恐慌,人们笑谈而过,一切如常。但笔者不禁想问,倘若真的有震级较高的地震发生,手边有应急包吗?该用怎样的方式安全出门?离家最近的应急避难点在哪里?此外,火灾、踩踏、爆炸、电梯事故等城市生活中种种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面对突发事件,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许多人的答案也许和笔者一样支离破碎,这并不奇怪。多数普通百姓缺乏应对灾害的知识,参加过实际演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最近一项“国民素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很好”的仅占6.1%,而“一般”“较差”“很差”分别占43.7%、16.4%、4.0%。数据显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较差的主要表现,82.7%为“缺乏相关培训演练”,64.5%为“不知道防灾减灾知识”,45.5%为“灾难到来时不听从救援指挥”。

  比灾害更可怕的是对灾害的无知。防灾意识淡薄,自救能力偏低,显然与灾前教育少、灾难预防知识的匮乏密切相关。作为灾害频发国家,在日本,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安全救护知识,接受应急训练,自救、互救能力较强。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八成获救者是被家人或邻居从倒塌的建筑物下面救出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时,成都有3人在强震时因惊吓跳楼死亡,5名大学生也在地震时跳楼致伤。

  对于灾害认识,人们总存侥幸心理,认为灾害是小概率事件,在自己身上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也未必能躲得过去,躲不过去也还有公共救援力量。其实,在重大灾害事件突发初期,人们可依赖的主要是自己所拥有的生存知识、避险经验和技能。重大灾难发生后绝大部分被救人员是由基层单位非专业救援人员自发救助完成的,专业救援队伍所救人员只占5%左右。从这个方面说,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于防灾减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一方面,这些年学校安全教育相对做得还好,许多孩子的防灾减灾自救知识比大人还要丰富,但孩子们的学习毕竟是“纸上得来”,在家中遇到突发事件,大人依然是防灾自救的主导。目前针对成年人的农村、社区和单位的防灾培训和演练少之又少。

  实用防灾知识讲座和演习应该走进社区、单位,多用典型案例教育市民加强自我保护,组织逃生演习,提高自救能力。各类灾害应急救援培训基地也应该向社会公众开放,建设突发事件应急体验馆,对公众进行教育、培训和演练,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所有公民都应该自觉通过各种渠道提高防灾减灾自救能力,在整个社会形成扎根于日常生活的防灾文化,未雨绸缪,在灾害来临时从容应对。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