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

30.12.2015  15:05


  长治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切实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努力改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市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继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后,2015年又蝉联山西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标第一名,连续5年荣获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第一名。同时,还有1个乡镇文化站和2个县级文化局被中宣部公示为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设施标准化  体系全覆盖

  近两年来,长治市把健全文化网络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以市(县)长为组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组,定期研究、会商创建工作难题,定期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在市委工作报告和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并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同落实,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市财政设立了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2014年增加到2000万元。市、县两级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近5亿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5.2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3%,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44.54元,这两项主要指标均在全省排名第一。有力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两年来,长治市先后新建了市群众艺术馆、市歌舞团排练厅,改造了潞州剧院、潞安剧院,新建了潞城、壶关、黎城3个县级文化馆和城区、平顺、沁县、黎城4个县级图书馆。市县“两馆”总面积由6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28个市县“两馆”有7个一级馆、7个二级馆、7个三级馆、7个达到三级馆以上水准,达标率居全省第一。同时,涌现出沁源、襄垣、屯留、长治县4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占到全省的21%;屯留、襄垣和长治县三个山西省文化强县,占到全省的16%;黎城、屯留和长治县3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占到全省的15%。在乡一级,全市132个乡镇全部建成了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设备配置、活动开展、综合管理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长治县西火镇、长子县鲍店镇等6个乡镇被评为山西省文化先进乡镇。在村一级,全市3454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村文体活动室,并配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图书、书柜和文化活动设施。城区紫坊村、高新区捉马村和化家庄村等21个村被命名为山西省文化示范村,郊区故南村、长子县西南呈村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文化特色村。目前,全市共建成农家书屋3515家(包括社区),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

  运行数字化  共享“村村通

  长治市把数字文化服务载体建设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大力实施数字文化服务工程,有效增强和提升了公共文化体系的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按照市分中心、县支中心、乡村服务点的模式,狠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延伸工作,建立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3个,街道社区基层服务点11个,乡村基层服务点781个,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村村通”目标。二是适应信息化发展新形势,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电子阅览室体系,探索建立“电子农家书屋”、智能流动图书馆等新型基层文化服务网点,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全覆盖。同时按照总分馆制的模式,市图书馆与13个县(市、区)分馆全部联网运行,实现了“一证通用、通借通还”,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信息有效共享。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网站建设,积极推动建设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网上纪念馆,融信息交流、互动体验、电子商务于一体,努力建设成为提供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展示上党地方文化的重要平台。三是积极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全市28个“两馆”中,2个博物馆和1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对15处纪念馆、收藏馆、文博场所等重点文化设施、企业自办文化设施以及其他国有、民营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免费开放。目前,正抓住市图书馆被确定为全省图书馆试点的有利契机,开通了数字图书馆门户网,在全市所有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逐步将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覆盖到全市各县(市、区)、各乡镇和街道,着力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

  服务均等化  创作重精品

  近年来,长治市通过多种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有效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按照“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活动”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周末大剧院、城市公益电影免费放映、戏剧展演月、大院文化、饭场文化、星期天文化,形成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年年有评比的良好氛围。以弘扬人文精神为宗旨,开办“上党文化大讲堂”,广邀各方知名学者讲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市民大学堂”“道德大讲堂”“创业故事汇”等为载体,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各类专题讲座。每周六聘请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文明办、高校及社会各界人士举办讲座。“周末大剧院”启动以来,市直及各县市区21个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坚持每周五晚为观众演出上党梆子、上党落子、豫剧、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据统计,全市每年组织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600场,受众人数达到100万人次,形成小舞台演绎大精彩、小节目烘托大氛围的喜人局面。长治县长乐社区、城区东关社区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八一广场及广场消夏文化活动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广场特色文化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结合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设,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成果展览等活动,增强全民保护意识。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体验馆、传习所、大师工作室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加大对民间艺人、民间绝活的保护力度,创新民俗文化传承方式,推动剪纸、堆锦、布艺黎侯虎、八音会等民间艺术通过音像、网络传播,不断扩大上党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是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启动了旨在解决人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文化低保”工程,确保全市835个贫困村30万贫困人口每年最少能看一场戏、看6场电影、读1本书,享受到了文化的滋润。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在保证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的同时,对全市15家民办博物馆给予资金、设备等方面的补助,推动民办文化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市图书馆实施了图书流动服务进社区活动,流动服务车在社区开展巡回流动服务,办理借书证2700个,服务人群8万人。为市民提供了就近、便利、快捷的图书阅读服务。开展文艺轻骑小分队下乡活动,每年演出300多场次,深受基层群众欢迎。针对市内回族人口数量较多、分布较为集中这一实际情况,在全省首次成立了两个清真寺民族图书馆阅览室,为少数民族群众看书提供了便利。

  三是开展精品文艺创作。近年来,长治市集中力量精心塑造文化品牌,有效提高了文化的整体影响力和凝聚力。上党八音会《好兴头》、群舞《海英和她的妈妈们》荣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音乐舞蹈类作品决赛资格;潞安大鼓《好婆婆》、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荣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曲艺、戏剧作品复赛资格。多个节目参加了央视《我们的节日——清明》《欢乐中国行——魅力长治》和《激情广场》的拍摄工作。豫剧《盘龙台》、上党梆子《代代乡长》先后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连续多年蝉联山西省戏曲“杏花奖”比赛第一名。应文化部邀请,上党梆子《汉阳堂》等4台大戏、上党落子《申纪兰》和《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专场文艺晚会》先后晋京展演获得巨大成功。2014年以来,围绕示范区后续建设,长治市以市直五大文艺团体为主,共推出了7部原创大型神话剧目,市上党落子剧团《愚公移山》、市豫剧团豫剧《精卫填海》、市歌舞团舞剧《女娲》、市杂技团大型杂技剧《羿神与嫦娥》、屯留县麟山剧团上党梆子《羿神传奇》、潞城市红旗剧团上党落子《炎帝归路》在潞州剧院、潞安剧院进行惠民演出。2014年7月30日到8月2日,承办了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长治赛区的比赛,包括潞安鼓书《奇巧》和《中国梦》,沁州三弦书《笑声飞出刘家坪》,长子鼓书《腊月天儿》,襄垣鼓书《果蔬理事会》等9个节目在内的44个节目参加了比赛,长子鼓书《腊月天儿》作者荣获牡丹奖创作奖。在第十四届“杏花奖”评比演出活动中,共获杏花大奖、杏花优秀新剧目奖、杏花新剧目奖、二度“杏花”表演奖、编剧、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声乐等38项大奖。杏花奖获奖数量连续四届蝉联全省第一。

  同时,还积极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和草根文化品牌。高度重视元旦、春节、元宵、五一、端午、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不断挖掘、传承和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创办了长治中华祈福文化旅游节、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壶关国际攀岩节、沁源灵空山避暑节、平顺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武乡八路军文化艺术节等一批节庆文化品牌。积极开展广场消夏文化活动、社区文化艺术节、新秧歌大赛等草根文化活动,在全市培育了一批群众自编、自创、自乐的文化品牌。

  实施人才工程  培养领军人物

  近年来,长治市坚持专业与业余互动、引进与培育并重,着力培养领军人物,大力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全力提升文化建设水平。

  一是彻底解决乡村文化站(室)人员编制问题。为全市132个乡镇都配备了3名以上文化站专职辅导员,全部享受全额事业待遇。为全市3454个村各配备了一名文化管理员,每人每月都能享受50—200元不等的财政补助。

  二是加强文化服务队伍培训工作。制定了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健全了培训制度,每年举办两期乡镇综合文化站辅导员培训班。去年还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由市县文化局长、图书馆长、文化馆长、乡镇文化站长、大学生村官参加的培训班。在山西省两届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员技能大赛中,长治市均获第一,彰显了长治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坚持专业与业余互动、引进与培育共举、管理与创新并重,配齐配强基层文化管理人员,加强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着力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经常邀请省级卖家学者授课,大力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推出一批优秀文化领军人物、地方文化代表人物、文化产业经纪人、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端创意人才,努力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优化人才考评机制,搭建创业平台,打造“人才高地”,形成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来源:长治市人民政府网)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