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大家敬称为山西版“活雷锋”——追记平顺县看守所教导员杨发秋

31.03.2016  11:34

  杨发秋(中)通过监控检查监所情况。 赵伟平/图

    尽管已过去多日,但在平顺人心里,那一幕犹如昨日,特别是在这泪雨纷飞的清明时节,更是清晰难忘。

    2016年1月30日上午10时许,一辆救护车风驰电掣地掠过山西省平顺县兴华大街,奔向该县人民医院。车外,寒风瑟瑟,车内,“发秋,发秋,你醒醒……你醒醒……”民警的喊声撕心裂肺。

    然而,任凭怎样地呼唤,杨发秋再也没有醒过来……

    他走了,他就这样步履匆匆地走了。他走得那么地突然,来不及与亲人见上最后一面,来不及对年逾古稀的父母、还在上学的儿子作最后的嘱咐,他就带着对工作的牵挂与不舍,离开了自己钟爱的公安事业,走完了自己短暂而充实的47岁人生。

    他走了,大山里的人们失去了一位忠厚的赤子,公安队伍里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民警,民警们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战友。

    他走了,年迈的父母失去了孝顺的儿子,年幼的儿子失去了可敬的父亲……

    责任如天 生命在忠于职守中定格

    身为警察,对于他来说,责任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1月30日是平顺县看守所指导员杨发秋生命中的最后一班岗。一如往常,他在岗位上一丝不苟地工作着。他是这个班的带班领导,谈话,巡查,一个班下来,他感到有些疲惫。但想到这个班和在押人员范某的谈话很有成效,又感到一阵欣慰。挽救和教育在押人员是监管民警的职责,杨发秋对这项工作一直是十分上心的。正想着,他突然感到胸口发闷,心慌气短,一下子坐到了椅子上。同事王秀山一见他脸色异常,便催他赶快到医院去瞧瞧。王秀山知道,近来值班任务繁重,杨指导员一直是带病加班加点工作,身体已多次出现过不适。杨发秋看看表,离交接班时间只有二十多分钟了,定了定神说:“没事,还是交了班再去吧。

    整个交接班有条不紊地进行。杨发秋忍着病痛坚持着,最后特意把范某写的一张纸条交给了接班的副所长秦芬芳。这是临下班时,范某让民警带给杨发秋的,想让狱医给他开点药。杨发秋和范某谈话后,范某消除了抵触情绪,杨发秋记着这件事,安顿秦芬芳继续给范某做工作。

    上午9时许,交接班完成。杨发秋拧着眉头又想了想,直到觉得可以放心了,这才如释重负地站了起来,谁知还没站稳,就又感到一阵难受。王秀山知道杨发秋身体不适,扶着他要陪他到医院去检查。杨发秋走了几步,婉然谢绝了:“大伙都累了,快回家休息吧。我没事,我没事。”王秀山不放心地看着杨发秋,见他正常地走着,这才分手。

    上午9时30分,杨发秋手按胸部走进了平顺县妇幼保健院,医生问询了病情后,见他精神异常,急忙安排做心电图检查。正检查时,杨发秋胸部疼痛加剧,突然摔倒在地。医生们立即展开急救,并迅速送往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然而,紧张的抢救终究没能挽住杨发秋年轻的生命,他永远地走了。

    噩耗传来,平顺县公安局上下悲痛欲绝。2月2日上午,杨发秋的灵堂前,哀乐低回,挽联垂地,花圈环拥。平顺县公安局百余名民警,怀着异常悲痛的心情,为他们的战友——年仅47岁的民警杨发秋,举行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

    听到他牺牲的消息后,长治市公安局的领导赶来了,县政法委、公、检、法、司等各部门都敬献花圈并派专人前来吊唁,平顺县很多认识和不认识他的群众,冒着寒风来为这位尽心尽责的好民警作最后送行,悲痛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一定要与他们心中的好民警杨发秋作最后的道别,愿他一路走好。

    事业如山 人生在爱岗敬业中凝聚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是杨发秋短暂生命的真实写照。

    1969年9月,杨发秋出生在平顺县虹梯关乡北秋房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山里条件虽然艰苦,但他学习刻苦,追求上进,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班长。1990年7月他考入了山西省人民警察学校,1992年毕业后进入平顺县公安局,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当时公安局刑事技术人员缺乏,杨发秋听从组织安排,毫无怨言地当上了一名刑事技术勘验人员。他刻苦认真,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很快就适应了工作,他不仅全面掌握了刑事现场的勘查、检验乃至尸体检验技术,而且还利用技术手段,顺利破获了当时很有影响的“98.3”特大爆炸案和“05.11.06”重大盗窃等案件。由于业绩突出,杨发秋多次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个人,受到多次表彰和奖励,并被提拔为刑侦大队中队长、副大队长兼技术中队长。2006年9月,根据工作需要,他被调至为平顺县看守所任教导员。从警20多年来,无论是什么警种,还是什么岗位上,杨发秋都认真地对待着工作,忠实地履行着职责。

    熟悉公安工作的人都知道,看守所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工作封闭,受约束、不自由,责任却比天大。当班执勤就感到压抑,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心理问题。10年来,杨发秋始终如一地在岗位上重复着固定的程序:入监检查号内卫生、安全设施,集体教育,个别谈话、重点人表现,死刑犯械具检查,病犯就诊,在押人员值班安排、整理台账,投教投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心竭力,恪尽职守。平顺县看守所跻身于一级看守所,取得了连续三十二年安全无事故的骄人业绩,这其中凝聚着杨发秋同志的心血和汗水。

    20余年的从警生涯中,杨发秋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他很少请假,在大家的记忆里,他好像从来就不会生病,从来就不会缺岗。即使是在新婚之日,也是如此,当他听说金灯寺发生盗窃案时,立即脱下新衣,换上警服,风风火火地奔向了现场。同样,当孩子出生时,也是妻子一个人在医院分娩,他还在现场奔忙着。需要替岗顶班,杨发秋从来没有说过不行。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常常使每一个目睹者为之动容。

    奉献如一 岁月在助人为乐中发光

    帮助群众,服务人民是杨发秋一生的追求。

    杨发秋的老家在太行山深处的大山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父母都已年过古稀,节假日他都要回去探望。这探望父母的日子,往往就被乡亲们的需要所挤满。由于他酷爱电子技术,是山里的“能人”,家乡的父老就都等着他回来解决问题。白明堂老人打不通电话,焦急万分,他及时帮助给修好了;杨建生家的电话线不通了,他检查后给接好了;北秋房村的无线网络信号弱了,他想法给增强了;村庄里没有闭路线看不到地方台,他买回材料自制器材帮助村上解决了;山庄窝铺没路灯,他变着法给安装上了;电线老化了,他发现后没向谁吭一声气就更换了600米;山里的大事小情他都热心帮助,同庄的杨香堂失足坠下山崖遇难,他抱病前往帮助料理后事;杨建豪到县医院瞧病带的钱不够,他二话不说垫上了……

    在他居住的小区里,邻居们只要有事,他就热心相帮。2005年8月,和他同住一个小区的一位老人被骗了300元,他听说后急忙跟踪嫌疑人,帮助老人找回;2006年6月,邻居的一辆摩托车丢了,他坚持蹲守五个夜晚,终于抓获了窃贼。谁家有事了,他都要前去帮忙,就在上最后一个班的前夜,他还兴奋地对妻子说,咱院里的监控装好了,这是他牺牲前为小区做的最后一件好事。如今他走了,很多很多受过他帮助的人都来给他送行,老马岭的苗天福、寺上村的雷财富、庵洼村的马宝成、潞城市的杨发友、石匣村的王伟……都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同样接受过他帮助的武继生老人说的话,最能表达人们的心声:“唉,这么好个后生,咋说走就走了呢?咱山里还真是少不了这个人呢!

    杨发秋,平顺县里一位普通的公安民警,一位被大家称为“活雷锋”的好人,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信念与坚守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