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座谷坊"锁住"泥沙 南沙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加速推进

18.08.2021  07:03

  8月17日市水务局消息,随着南沙河干流及支流36座谷坊(小型拦沙工程)建成,今后流入南沙河的泥沙将大幅减少,造就一渠碧波汇汾河的美丽图画。

  按照省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的总体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高标准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我市去年启动南沙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迎泽区,治理范围为南沙河上游山区,东山过境高速公路为下游治理边界,上游治理边界至分水岭,主河道与南沙河快速化改造东延段工程接壤,治理流域面积25.82平方公里,主河道治理长度13.99公里。工程建设内容为南沙河上游河道及支沟生态治理,将建设低堰蓄水工程、蓄水池、水窖、滚水坝、谷坊等,同时治理弃渣场、裸露边坡等,以及6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在迎泽区董家庄村附近,南沙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项目一标段正在加紧推进。工程项目部副经理武浩介绍,目前跨南沙河三孔拱桥主体已完成,正进行桥面铺装,预计9月初将完工。二至四号跌水坝也即将完成。此前,项目部在南沙河干流及支流朝天沟上已建成谷坊36座,拦阻泥沙入河。

  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南沙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后可降低上游洪水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恢复河道生态基流,进一步改善汾河水质。上游范围内可减少侵蚀量30503吨,每年保土能力17.02万吨,新增水面面积44.12公顷,每年蓄水113.81万立方米,一次可以拦蓄洪水45.39万立方米。工程也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和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回补地下水,成为我市最大的海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