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为邻 明日比肩:聚焦太原晋中同城化

02.12.2015  16:09
城化 太原 发展 晋中 建设 高校 项目 山西 比肩 校区

编者按

太原、晋中,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脉相连。

2015年9月,《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提出:建设太原城市群,加快城市空间优化和功能提升,进一步促进太原——晋中市榆次区同城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太原晋中同城化伴随着太原都市圈概念被提出,如今被列入国家层面的发展纲要,这是两市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为此,近日组织记者进行了集中走访,今日推出“昔日为邻明日比肩——聚焦太原晋中同城化”(上篇)专题报道,汇集市长观点、倾听百姓感言、捕捉山西科技创新城和山西高校新区的最新进展,敬请关注。

太原

发扬“和衷共济、开拓进取”的晋商精神,与晋中市同心同力、携手合作,一体规划、错位发展,打造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携手合作 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组群发展是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科学有效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太原、晋中两地作为全省城镇化发展格局的核心,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脉相连。加快推进同城化,对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太原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立足把晋中打造成太原的“后花园”,把太原打造成晋中的“会客厅”,发扬“和衷共济、开拓进取”的晋商精神,与晋中市同心同力、携手合作,一体规划、错位发展,打造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勾连两地的血脉和经络,是加快同城化的前提条件。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分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两地城市规划对接,加快道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两地之间快速路、地铁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太原南站、武宿国际机场桥头堡作用,逐步形成高快结合、公铁交错的全天候、复合型城际通道,打造更加完善的同城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产业创新双利双赢。产业协同创新、互利共赢是两市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加快同城化的题中要义。要依托山西科技创新城、太原武宿综保区、经济区和高新区等载体和平台,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分工、协调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为重点,合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立足两地资源互补、联系紧密的发展特征,以金融、物流、会展为合作重点,引导人流、物流、信息流活跃生金;利用两地人文底蕴深厚、山水宜居的天然禀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脉络,打造区域联动的旅游观光、休闲养老服务基地。

三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两地群众的期盼和依归,是加快同城化的现实见证。要加快实现生活服务同城化,探索公共客运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的运营模式,构建同城交通服务体系;探索社会管理信息共享与跨界联动,共建平安都市区;探索教育、医疗、文体、就业与社保协作发展机制,让两地群众享有更多同城化的“获得感”。

山西科技创新城挺立“桥头堡

完成投资30亿元,清华大学等34家研发机构项目入驻

智慧碳谷、科技绿城——山西科技创新城地处太原与晋中之间,依托重大项目支撑,堪称推进两地同城化的“桥头堡”。今年,山西科技创新城开启全面建设,计划投资40亿元,据最新统计,1至10月份累计完成投资30.0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5.2%。计划开工项目21个,现已开工项目16个,开工率为76.2%。

山西科技创新城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新城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其中北部核心区约20平方公里,南部产业区约80平方公里。新城立足“产研一体”“产城一体”“产融一体”,努力打造“山西科技特区、人才特区、中国的煤基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世界煤基科技成果和项目的重要集聚中心”。

今年全面建设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对重大问题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促落实。省直及太原、晋中两市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合力推进,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煤基低碳研发机构。

目前,已确定研发机构入驻项目34家,研发方向涵盖了全部7个煤基低碳领域,代表了国内煤基低碳最领先的研发水平。包括: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及中国科学院4个研究所;中石油、中海油、华能集团、神华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中煤科工集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

今年5月28日,首期11个项目开工建设,包括9家研发机构项目和两条道路。目前,华仕低碳研究院项目主体已全部完工;华能低碳研发中心、中美清洁能源研发中心已完成桩基和土方工程;山煤科研院、阳煤研发中心、晋煤煤基技术开发公司、太重技术研发公司、太钢先进材料研究院、潞安煤基合成特种燃料与精细化工研发中心等6个项目正在进行桩基和土方施工。马练营路完成路基、排水、热力、电力工程的70%以上;综合通道主车道基本完成,辅道和人行道完成80%以上。

7月份以来,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一期)、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前,还将有山西省绿色开采装备技术研究院等5个项目进场施工。目前,相关部门开始着手筹划明年的项目引进、建设计划等工作,全力配合做好太原、晋中两市城镇化改造相关工作。

张英:期待更多互通共享

太榆路快速化改造完成并通车后,同事们笑称‘这条路就像是给你修的’。”提起太榆同城化,在晋中某市直机关上班的张英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家住太原,在榆次区工作,30多公里的路原来需要一个到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现在缩短到了40分钟左右。我有一个同学在榆次区委上班,家在潇河湾,不到8公里的路程,遇到上下班高峰,花费的时间并不比我少。

尽管太原晋中同城化在不断推进中,但仍然有许多的不便。对此,每天来往于太原、榆次间的张英有太多的双城感受。她说:“前些日子,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生病了,为了找个好大夫,专门跑到太原就诊。推进同城化,希望让这些好的医疗资源两城共享,既可减轻省城各医院的就医压力,也能提升榆次各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就医人气。榆次是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能不能在太原设置几个专门销售晋中农产品的批发市场,一来方便太原市民能买到价廉物美的新鲜产品,二来让榆次农民无销售后顾之忧。此外,无论是太原公司的还是榆次公司的901公交车,只能刷本地公交卡,无形中降低了各方面的效率。目前,除通信需要办理相关套餐外,医保卡在太原也不能刷,银行卡之间充值、转账,还有异地办理的收费等,也是身处同城化中的人们非常关注的事情。

晋中

把握机遇,厚植优势,加大力度推进同城发展。

倾力推进 谋求三个实质性突破

十二五”以来,晋中市始终把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和加快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最大机遇,坚持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主动融入,积极推进,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初步实现了交通路网、公交线路,供热供气供水、电视通信、旅游金融等资源的同城共享,战略同向、资源同用、产业同构、市场同享、城市同建、文化同源的互联互通的格局正在形成。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握机遇,厚植优势,充分发挥在太原城市群中的核心作用,加大力度推进同城发展,努力在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是在规划同城上突破。以综改试验区和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为契机,主动搞好与太原市“十三五”规划的对接,积极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专题规划、山西科技创新城总体规划、主体区和核心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五规合一”,扎实搞好经济社会、城乡、国土、产业、环保等规划的编制和衔接。

二是在产业同城上突破。坚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思路,围绕形成互补共赢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重点推动制造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医药和特色食品等联系紧密、相互配套、带动力强的制造业集群,建设潇河高端产业承接区;协同壮大现代服务业,创造新型休闲、消费业态,培育发展“互联网+”经济新模式;大力拓展旅游合作,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对接,统筹开发旅游产品,开启旅游直通车,构建无障碍市场;积极发展高效休闲农业,共同打造太原经济圈的“花园”“菜篮”和“粮店”。

三是在建设同城上突破。围绕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对接,加快完善“九纵十二横一环”同城化路网,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打造高标准、快速化的连接通道。围绕公共服务体系的对接,加快推动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医疗卫生、教育文体等领域资源的协作共享和就业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金融旅游、社会治安等领域服务的协同管理。

山西高校新区担当“助推器

近11万师生入住,周边商业配套项目快速推进

11月28日是周末,山西高校新校区内,不时有学生走出校门,到万科大学城生活广场休闲购物。不远处,太平洋绿色森活城、山西伊甸城文化娱乐公园、汇森商业街等高校新校区的商业配套项目工地上,依然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

2010年8月,为改善高校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推动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促进全省转型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晋中市北部新城建设山西高校新校区。

高校新校区规划占地9890亩,总建筑面积约37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近190亿元,建成后将容纳10所高校约14.6万师生集中入住。2011年4月,高校新校区基础性工程和校区建设工程全面展开,截至2015年秋季入学,10所院校竣工面积达25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0多亿元,入住师生近11万人。

与此同时,晋中市就对新校区师生入住前后的社会治安、户籍管理、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商业网点、银行营业网点等30多项配套服务设施进行了提前规划布置,并全面启动各项工作。

据北部新城管委会主任李文金介绍,高校新校区周边布局有6大商业体,包括:万科大学城生活广场、山西伊甸城文化娱乐公园、太平洋绿色森活城、汇通风情商业广场、巨燕财富广场、首创国际学园等,总面积近80万平方米。如今已有7万平方米的商业体投入使用,到2018年,所有商业配套工程全部竣工,完全可以满足高校学生甚至周边群众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需求。

为将高校新校区建成山西未来的“硅谷”,高校新校区周边还规划建设有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总投资预计18亿元,拟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主要目的是搭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和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提供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激发大学生潜能,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该项目已与北京北辰正方集团确定了市场化模式的建设方案。

随着高校新校区及周边商业配套项目的快速建设,交通便利、区域优势十分明显的高校新校区不但有世界500强在这里落地,也有大批科技型企业向这里靠拢。特别是今年,全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高校新校区周边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在300亿元以上,还有天美杉杉奥特莱斯综合体、万达广场等项目先后签约。

晋中市领导表示,高校新校区处在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发展战略的核心区,是晋中实施“北进、西扩、南拓、东延”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高校新校区将是一座功能齐全、服务完备的现代新城。

吴永红:两个城市恍如同城

吴永红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理赔事业部副总经理,由于工作需要,2013年,他由晋中市调到太原市工作,但由于晋中家中有老人需要照应,所以一直没在太原安家,每天开车奔波在太原与晋中榆次区之间,过起了典型的“双城生活”。

两个城市来回奔波,不便肯定有,但这其间最让他揪心的却是交通。吴永红到太原工作的这3年,正值太原市太榆路、建设路、中环路、南内环街、南沙河街等道路改造,晋中市龙湖立交桥建设、大学城路网建设、汇通路快速化改造、龙湖路快速化改造。从当初一上路就发愁、郁闷,到现在行驶在全程无红绿灯的快速路上体会到的痛快和愉悦,吴永红真诚地说:“3年间交通条件的变化,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在我心中,太原和榆次已经是一个城市了。是的,两个城市,恍如同城。

我每天都在关注太原晋中同城化特别是两市交通路网建设的进展。随着各条道路的竣工,我从家到单位不再用绕来绕去,路程不断缩短,路况越来越好。今年10月,连接太原晋中的快速路全线贯通,从我家出门上龙湖高架桥,沿汇通路、太榆路、建设路、南沙河街到新建南路全程快速路无红绿灯,路程缩短近7公里,时间缩短了近1个小时,那叫一个爽。我相信,随着太原晋中城际铁路、科技创新城建设、更多连接太原晋中的路网的开工,金融、通信、文化、旅游的共享,太原晋中同城化的步伐会越来越快,两个城市的群众也会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生活。”采访结束时,吴永红充满期待地和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