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眼球效应莫丧失新闻真实底线

10.02.2015  10:06

  吵得沸沸扬扬的河南女农民工命丧太原派出所事件,终因央视焦点访谈播出 《不该发生的非正常死亡》而还原事实真相。其实,岂止是事件本身不该发生,围绕这起事件发生的一系列恶性炒作,同样令人唏嘘不已。除了事件本身的教训需要汲取外,那些为追求眼球效应而丧失新闻真实底线的媒体,是不是也应深刻反思呢?

  仔细分析,虽然事件本身是恶性的,也是令人遗憾的,但并不像有些媒体炒作的那样复杂。起因明明是不遵守工地安保规定,与保安发生纠纷,妨碍派出所民警执法,却硬说成是讨薪。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保证新闻真实是记者应有的良知和必须坚守的底线,而一些媒体在报道此事时,恰恰泯灭了良知,丧失了底线。

  把“因纠纷”说成“因讨薪”,是记者被蒙蔽了吗?尽管有这种可能,但显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一直以来,丧失新闻真实底线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也往往发生在异地监督报道中。所谓异地监督,就是对发生在外省的负面新闻,不惜版面和时段进行施压式的“轰炸”,以此制造眼球效应。原因就是,这样做不受任何约束,即便错了也难以追究。

  为什么河南女农民工命丧太原派出所会被炒得沸沸扬扬?除了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新闻噱头外,更主要的是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加入了“讨薪”这样一个不真实的额外元素,以此制造眼球效应,既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滥用了人们的同情心。虽然有关媒体达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但公众受到了蒙蔽和欺骗。更严重的是,使事件调查本身受到干扰,更使民警形象、警民关系受到了不应有的伤害。

  有人说,今天的经济是眼球经济。为什么电视要搞选美,车展、房展等要拉上美女促销,而且参加活动的美女越穿越少,甚至出现了上海地铁美女当众脱衣、武汉商场“你脱光我买单”等有伤风化的事件?冲的也是眼球效应。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握度、有底线,现在有些车展已经叫停美女促销,就是要矫枉过正,刹住这股歪风。相比之下,媒体为追求眼球效应而丧失新闻真实底线,显然问题更为严重,危害也要大得多。

  从1月21日起,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部门联合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半个月内便接到举报超过2000件,其中向执法部门转交有效举报线索502条。这种违法犯罪手段以谋财为目的,之所以屡屡得逞,同样与制造眼球效应有关。不同的只是,这些非法网站丧失新闻真实底线更加赤裸裸而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对依法行政,也对全民守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发生在太原的这起“不该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看,恰恰是因不守法、不依法,特别是不敬畏法律所致,特别是一些媒体只顾吸引眼球而不负责任地推波助澜,却全然不从法律角度警醒民众,更是令人不解和痛心。违法者受到法律严惩是肯定的,但这起事件中那些不光彩的媒体和记者,也理应让其付出代价。否则,类似让人深恶痛绝的追求眼球效应的炒作还会发生,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