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在深山有远亲——太原理工大学赴偏关开展扶贫工作纪实

30.03.2016  09:53

    2014年3月,太原理工大学扶贫工作队进驻偏关县万家寨镇教官咀村、泉子湾村。两年来,在工作队队长张亚东的带领下,工作队发挥科教优势,实施精准扶贫,两个村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官咀村、泉子湾村位于偏关县西北角,距离县城约二十公里,西临黄河,北依长城,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两个村共334户人家,贫困户就有120户,占总户数的35%。
  如何在这两个地方扶贫,且看理工大开出的“方子”:
  思想扶贫。工作队组织两个村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赴太原、晋中,学习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把宝贵经验带回村。同时,工作队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学习治理和建设新农村教材,规划设计致富项目,联系协调帮扶资金。还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先后赴平顺、临汾、洪洞等地调研学习,学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于拼搏、敢为人先的太行精神,营造勤劳光荣、懒惰可耻,自立光荣、等靠羞耻的良好民风环境。
  技能扶贫。太原理工大是我省唯一的“211”高校,学校科研力量雄厚。工作队多批次组织村民入驻太原理工大学,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吃住行全部由学校负责解决。针对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知识欠缺、理论基础薄弱的实际状况,中心就电焊、锻压、钳工等各种技能实践特点,指定专业师傅进行一对一培训,手把手教学。目前,首批培训学员中已有3人顺利拿到职业技能上岗证。同时,积极联系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聘请专家教授把科学的种植方法、施肥方法、施药方法、品种改良、畜牧知识等推广传授给全体村民,并走村串户发放农业宣传资料,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还利用广播、小型培训等形式,让群众尽可能掌握技术和方法,引导大家科学种植和养殖,适时调整农业经营结构,找到适合自身的脱贫计划,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发挥当地的山地和草地资源优势,把养殖业列入当地的致富项目。向省委扶贫办申请了60万的养殖扶持项目,把有条件的110户农户,作为优先扶持的养殖对象。向省水利厅申请了水土保持项目30万元,把300亩机耕地整修也立了项,初步夯实了两个村的农业基础。
  结对扶贫。充分发挥两委领导作用,重点把骨干力量放在党员、致富能手、复员军人的身上。通过座谈交流和集中培训,认真听取大家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结对子、一对一的帮扶工作模式。党员带头领着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致富能手传道授业帮助群众解决寻找致富路,退伍军人把自己的一专多能用于群众的脱贫工作中。
  工作队的突出表现,不仅逐步改变了教官咀村、泉子湾村的面貌,也在偏关当地引起了极大反响。偏关县的城建、文化和教育部门也积极和工作队对接,借助理工大的力量,就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以及师资培训进行深度合作。协助偏关县水利局完成“偏关河城区段河道绿化美化工程和偏关河城区段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
  在旅游开发上,协助建设部门考察了万家寨、老牛湾古村落现状,并向省建设厅文物局、旅游局,提交了古村落保护、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报告。在提高偏关县师资水平方面,协助教育部门举办了为期20天的教师培训,培训初、高中教师500余人,为当地节约教育经费20余万元。集中培训使教师掌握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技能,熟练操作电脑、白板使用和PPT制作,创新了教学手段。工作队利用学校假期,积极协调组织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开展了“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向全村五保户、低保户及贫困学生赠送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向村民分发了慰问品、慰问金、家用医疗器械累计九万余元,发放药品价值6万余元,70余人享受了义诊。

责任编辑:刘振华    审核:    审定:刘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