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综改看山西

21.04.2015  12:17

先看一组数字:山西每年产煤9亿多吨。2011年山西吨煤综合售价656元,2013年最低跌至410元,去年,煤炭价格一跌再跌,经济下行压力远超上年,但全省GDP仍保持了4.9%的增长。山西未像2009年一度成为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的省份,仍能有较平稳的发展,原因何在?

  “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是最富有山西特色的‘国字号’改革工程,是山西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和统领。经过近3年探索,综改试验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我们要进一步高举这面改革旗帜,紧扣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主题,把改革着力点聚焦到破解制约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上来,力求取得新突破。”在山西省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儒林说。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廉洁、转型、创新、绿色、安全、统筹“六大发展”,努力破解难题,促进富民强省。

  2010年末,山西迎来了发展机遇——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几年来,山西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先行先试、敢行敢试,开展了10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太行吕梁龙腾虎跃,汾水漳河风生水起。山西人民历经山重水复,三晋大地迎来柳暗花明。

  痛下决心,重布新格局

  山西,煤炭大省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累计生产原煤130亿吨,外调出省达90亿吨。然而,在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畸形经济结构。特别是,长期高强度的粗放开发,导致每挖1吨煤破坏2.48吨水资源,煤炭采空区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到全省面积的12%和60%,使山西逐步陷入“资源诅咒”,带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安全事故多发、民生事业滞后、创新动力不足、市场风险巨大等一系列难题,长期困扰和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积重难返,转型谈何容易。”省发改委主任王赋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几年来,围绕四大任务和10项配套改革的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攻坚战在三晋大地全面打响。

  痛下决心推进煤炭资源重组整合,从根本上攻克了煤矿生产“多、小、散、乱”的顽疾,以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为主的新型煤炭工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单井平均规模达到年产120万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发生了巨变,煤矿企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并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经济由依靠资源、能源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战略性转变。

  编制了“一核一圈三群”城镇总体规划,启动实施城镇建设“十大工程”,太原、晋中同城化,晋北、晋南、晋东南三大城镇群及上党城镇群等城镇组群建设。

  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由省发改委、省转型综改办牵头,协同各有关部门昼夜兼程,广泛调研分析、上下沟通谋划,为全省转型综改制定3年“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并由省政府于2013年正式出台:明确提出了全省2013年至2015年转型综改的“5111”重点任务:涉及产业转型、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城乡统筹、社会民生、科技、财税、金融、土地、行政管理和投资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50项重大改革;涉及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要素支撑等100项重大事项;涵盖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领域的100个重大项目和旨在通过加强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研究的10个重大课题。

  至此,转型综改的各项重点任务全面铺开、深入推进。

  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同意煤炭交易中心开展动力煤衍生品交易和煤炭期货交易前期工作。

  2013年10月,国土资源部同意在山西开展煤炭和煤层气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全省煤炭销售全部实现网上平台交易,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成为全国煤炭市场的“风向标”。

  省政府提出“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把重大信息公开贯彻于国企生命的全周期、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把推进国企信息化公开作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在全国率先推行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着力打造阳光企业。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企业数量多而且广泛分布于一般性竞争领域,特别是大型国企在重工业尤其是煤炭行业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政企不分、企业办社会等突出问题,出台改革实施意见,全方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入,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露天采矿用地改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四项试点,有效破解了发展用地难题。

  金融创新深入开展。山西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已收录项目(企业)1902家。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揭牌开业,挂牌企业数量达1100家,托管股权总数12.36亿元。

  对外开放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飞地经济”步伐加快,一批“飞地模式”园区、项目落地建设。山西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结束了山西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历史。太原海关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与太原海关建立区域通关合作的口岸海关逐步增加。

  转型综改正促使山西快速摆脱“资源诅咒”,构建发挥资源型地区优势的现代产业新格局,为全省持续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和道路。

  着力创新,老树发新芽

  山西的优势在煤,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关键是要不断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使优势更优更强。

  “在转型发展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四个革命’的要求,走出一条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六型’转变、‘革命兴煤’的新路,把山西省建设成为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王儒林说。

  在转型综改过程中,全省始终以改变生产方式粗放、结构单一等弊端,实现集约、多元、低碳、高效发展为目标,通过全面创新,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几年,单一煤炭产业正向新型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快速转变。特别是,通过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循环经济成为推进传统产业多元发展、变废为宝的“利器”。

  同煤集团塔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原煤洗选、中煤发电、高岭岩深加工环环相衔,上一环节产生的“废料”转眼变成下一环节的“原料”,伴生资源利用率已高达95%。

  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厂区,劣质高硫煤魔术般地变成无硫、无杂质的高品质柴油,变成了尿素、石蜡油等精细化工产品,初步实现了多技术、多联产、多产品耦合的高端循环、高端转型。

  阳泉鑫磊循环经济园区,8项传统产业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6种污染废弃物,实现了煤炭产业向高、精、尖产业链的多元延伸。

  全省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3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焦化企业已具雏形,一批大型化产精深加工项目陆续启动。

  目前,山西已建成20多个循环经济园区,煤炭资源回收率由5年前的不足20%提高到了80%以上,循环经济已成为基本经济形态和产业模式。大型煤炭企业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向非煤产业拓展,多数企业非煤产业销售收入比重已超过60%,晋煤、阳煤、潞安集团非煤收入已超过70%。

  同时,太钢不锈钢冷轧光亮板生产线领先世界最高水平,新兴产业替代步伐加快;太重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吕梁由10家民营企业总投资139亿元建设的中国汾酒城已具雏形。

  随之而来的投资结构渐趋优化,产业政策、土地、金融、资本市场、政府投资引导、民间投资等多重改革创新,促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去年全省投资完成1.19万亿元,增长11.5%。

  目前,山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煤炭工业生产粗放、高碳、高污染等顽症正在消失。煤炭行业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全省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资源回收率由47%提高到80%以上。全省已形成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9个千万吨级的大型煤炭集团,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长期令山西上下头疼的煤炭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全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12年的0.091下降至2014年的0.036。

  产业发展多元化、新型化已成亮点,传统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拓土开疆,打造新产业

  独立支撑,难以应对市场风险;多元发展,方可稳度经济危机。

  面对一煤独大的现实,山西省委、省政府抓住“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这个最好的战略机遇、最大的改革工程、最强的发展动力”,及时开出“药方”:做好煤和非煤两篇大文章,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和文化强省,全力打造新型产业。

  近年来,全省上下主动出击,拓土开疆。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潞安集团21万吨煤制油和晋煤集团10万吨甲醇制汽油示范项目、太重煤机年产千万吨级矿井综采成套设备顺利投产;晋煤金鼎煤机公司高端液压支架、新型短壁采煤机等6项采掘成套技术和装备填补了多项世界空白,被誉为煤机装备制造的“中国力量”。

  长治市三晋硅业3万吨多晶硅、日盛达光伏玻璃等一批重点项目,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晋中市超轻型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生产、吕梁市无人机产业基地建设等转型项目纷纷落地建设;运城市同誉公司年产600万只铝合金汽车轮毂项目,产品80%销往国外;大同市现代医药工业园区15家制药企业相继落户,涵盖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剂等领域;晋城市煤层气则作为晋城市转型跨越的支柱产业,年抽采能力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形成了勘探、抽采、输送、利用于一体的产业格局;运城中兴集团与寰烁电子公司合作,通过公司开发的平板电脑,以无所不包的信息技术集成优势,给城市管理、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同时,山西省非煤产业领域的投资快速提升,其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目前已接近60%,尤其是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47%以上,2014年投资规模达到5825.6亿元,占全省投资的比例达到48.6%。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在投资带动下,全省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连年达到20%左右,增速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连续三年超越煤炭、冶金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三大动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并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生力军。

  同时,为了提升服务业这一产业结构“短板”,近4年全省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0%以上。在现代物流、旅游文化“双引擎”带动下,促进了服务业快速发展和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到全省生产总值的44.1%,4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抓住关键,释放改革红利

  2013年,国家把山西“十二五”期间1920万千瓦低热值发电项目核准权“下放”给山西。“这是国家对山西综改试验的重大支持,必将成为山西能源经济实现‘绿色’升级的一个有力支点。”省长李小鹏说:“山西决心走出审批权‘一放就乱’的困局,使之成为行政审批改革创新的样板工程,为能源革命廓清道路。”

  山西煤炭的大量开采、洗选加工,产生大量煤矸石、煤泥和中煤(通称低热值煤)。仅煤矸石一项,历年累积量高达10亿吨以上,近年来更是以每年上亿吨的速度激增,而年利用量还不足2000万吨。这些低热值煤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这次审批权的下放,给煤电联营铺平了道路,为低热值煤的充分有效利用敞开一扇大门。”山西年产1.7亿吨的低热值煤如果完全用于发电,将可置换出高热值原煤1亿吨。

  山西以煤炭清费立税为突破口,以煤炭销售体制改革为关键点,2013年,围绕煤电产业相继出台3个“20条”措施,巧打长短组合拳。2014年6月,布局启动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围绕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煤炭资源配置、煤炭销售体制改革、清费立税改革、煤电一体化等“六个重点”,并以清费立税改革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清理规范涉煤收费项目,专门面向煤炭的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违规收费项目全部取缔,保留收费项目全部规范;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从低确定税率;暂缓“两金”提取,3项合计减轻企业负担320多亿元,吨煤可降低成本40元。

  去年12月,省政府推出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取消对相关企业的21项行政授权、煤焦公路运销9种票据和全省的1487个各类煤焦公路检查站点,同时妥善安置4万多名站点职工。

  清费立税、规范企业社会责任,让煤炭企业轻装上阵,既解了当前的燃眉之急,又促进了产业长远升级。

  “煤炭20条”为煤电企业轻装“过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为煤电联姻,实现煤电一体化可持续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铺平了道路。近两年来,全省煤电联营、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全面启动——

  山西煤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合并重组的晋能公司成立,将投资230亿元建设40座煤矿和9座燃煤热电厂的联产项目,年煤炭产能3150万吨,发电能力5300万兆瓦;

  潞安集团与格盟国际实施煤电联营,双方在10个运营及在建煤炭、电力项目上实施股权置换、交叉持股,涉及煤矿项目年总产能3030万吨、电力项目总装机1202万千瓦;

  截至目前,全省35户主力火电企业中,有27户实现煤电联营;七大煤炭集团与五大中央电力集团及省外电力企业签订煤炭购销中长期协议,并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特别是,省政府出台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核准实施方案。截至去年底,装机容量2104万千瓦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已全部进入前期核准工作,其中同煤塔山二期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等5个项目已核准开工。

  与此同时,山西将“简政放权”作为改革先手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过去太原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审批分散在34个部门,光发改委就有16个处在管。复杂的审批流程、低下的行政审批效率,一个项目所有手续办下来,短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对此,太原市向传统审批体制“开刀”,要求各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该处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各部门同时要向审批首席代表授权到位,审批事项要在中心办理到位,被百姓誉为“两集中、两到位”。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累计时限由310个工作日压缩为45个工作日。

  同样,在朔州、忻州两市的政务中心,“部门转来转去,事情推来推去”现象已不见,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的改革,破解了项目审批“肠梗阻”,实现了服务人员、窗口授权、审批“3个一步到位”,被办事企业盛赞为“进一个门办好,缴规定费办成,按承诺日办结”。

  山西省政府2013年在承接国务院下放的33项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自行取消、下放和调整减少了435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去年初,再次取消、调整460项省行政审批项目,使省本级行政审批项目锐减至269项。

  同时,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为山西全省转型产业不断注入新动力。晋中市日升隆小贷有限公司发行了山西首只私募债券,使公司资金总量达到2亿多元。目前,日升隆已为当地企业贷款2.4亿元,覆盖中小微企业350多户,去年已累计投放6亿多元,被中小微企业誉为“及时雨”“千斤顶”。

  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改革的成功尝试,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抵押难的问题,有效激活农业土地资本,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变成资金和资本,实现“让农业建设资金‘加’上去,让融资成本‘减’下来,让农业产业化发展‘跑’起来,让农民收入‘增’上来”。

“转型综改试验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赋予山西的最大一项发展优惠政策,凝结着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和厚望,承载着山西人民谋求又好又快发展、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热望。”李小鹏说。新的一年,山西将适应新常态,把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紧扣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主题,以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全面开创“六型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局面。(记者刘亮明 刘鑫焱 周亚军)(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牛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