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规划能不能把报亭留下

25.08.2014  20:20

莞心  

    以前在太原上下班的路上在书报亭顺手买一份报刊,关心下时事或开阔些视野。而从去年起,“顺道”买一份报纸的便利就不再了。据媒体报道,“太原市道路改造如火如荼,家门口的报刊亭却日趋萎缩,短短1年间便从273个锐减至70余个。”(据《山西日报》)原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书报亭便如同一个个做错事的孩子般悄悄隐匿在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街小巷。笔者原来可以在家附近的公交车站旁或距单位百米左右的书报亭购买杂志报纸,闲暇之余细读翻阅,已成习惯。然而近一年来,报亭数量锐减,两家书报亭一间被迁至很远,另一件则干脆关门撤摊。想买份月出的杂志就得顺带锻炼身体多走走,而报纸则定是不能期期都看了。

    近年来,我省尤其重视文化强省,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可能就是最朴实最直接的“文化食粮”。而相较于近期我市开设的第一家24小时书店,引起的广泛关注和爆棚人气,更是说明了普通百姓对书本的渴望,对精神文化的逐渐重视。如果说,去书店买一本大部头厚籍,在不夜书屋秉烛夜读一宿算得上是下馆子吃一次精神大餐,那么在街边买一份报纸购一份杂志则如同家中的家常菜,二者互为填补。

    全市路政建设统一规划固然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情,而读书看报同样是不应忽视的小事情。若以书报亭有碍市容市貌为由,那则不妨学学我们的邻居西安——西安市街头仿古造型的新式报刊零售亭让人眼前一亮,不仅不会有碍市容,更是成为街头的一道风景。既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也满足了市民精神生活。

    报刊亭的日渐减少,让我们的城市中的文化景象和文化气息大打折扣。在我们大加诟病人均读书量太少,我们大力推行文化强省政策的当下,提高市民阅读率,就不能忽略公众阅读,不能单纯为了城市整洁就一刀切,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完善规划管理,提供更多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让我们一同期待,报刊亭与城市形象、市民需求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