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高质量发展篇 | 工业重器看太重

02.06.2022  07:12

  5月初夏,微风不燥,时光正好。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的中央广场上,阳光挥洒,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太重轨道高速车轮生产线的巨幅展板格外显眼。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22日深入公司车间考察,希望我们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轨道)总经理韩玉明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5年来,太重轨道人牢记嘱托,再接再厉,转型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太重轨道已具备生产全球任何标准的轮轴产品的能力,公司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比超过50%。

  创新支撑、优势集成、智能制造带来的收获与5月的阳光交相辉映,绽出灼灼光华,惊艳着世界。

   屡创新高的数字

  车轮二厂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长时间驻足的地方。

  如今,这里机声隆隆,热浪袭人。近400米的车轮生产线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所有坯料转运、上下料全部由机械手和转运小车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稳定高效。坯料从进炉、加热、保温、出炉到车轮锻轧成型,都可通过信息系统全程记载,车轮的质量监测、物料追踪和精准控制全由电脑代替。

  这就是享誉全球的“不到一分钟生产一片车轮”自动化生产线,单月最高总产量可超4万片,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车轮生产线。

  5年来,车轮二厂不断提档升级,客车轮产品材料利用率提升超5%,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2021年,该厂连续3个月不间断生产,创造累计产出10万片车轮的历史性突破。

  太重轨道车轮一厂锻热工部主任李永政所负责的热加工环节,是车轮生产线上最重要的节点。今年5月,锻热工部荣获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这是国家对车轮一厂在2021年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中,首开自行设计、搬迁、安装、调试之先河,实现当年立项、实施、试运行的极大认可。

  在车轮一厂智能化升级改造过程中,考虑到设备从集团本部搬迁至铁路园区,会产生高额的人力搬运费用和国外专家指导安装费用,锻热工部党员冲锋在前成立了“自主搬迁突击队”,设备自己搬,机器自己调试。大家把一个个“巨无霸”拆卸成几部分,化整为零,车拉肩扛自主搬运。设备进厂后,七辊车轮卧式轧机和1000吨冲孔压机是车轮制造的核心设备,也是此次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的重点。不依靠国外专家的指导,生产一线的职工和技术人员成立项目团队,独立完成了这两台大型设备参数的外文翻译及注释工作,对其进行修旧利废和智能化升级,性能对标世界一流,节省成本200余万元。

  2021年12月31日,升级改造后的车轮一厂生产出首片热轧车轮。“这在国外怎么也要1年多才能竣工,我们4个月就完成了。”谈到搬迁改造的成果,李永政嘴角上扬,露出自豪的神情。

   握在手里的技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在的高速列车想要跑得又快又稳,车轮和车轴是关键。太重轨道人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从车轮和车轴的材料冶炼到制造过程,每一个步骤都精心打磨,片片是精品,根根有保障。

  “总书记当时驻足在我们自主研发制造的高速动车组轮轴面前,鼓励我们再接再厉,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如今,太重轨道技术研发团队已从十几人发展壮大到50多人,个个都是高学历。”太重轨道设计研发室主任魏华成自豪地说。

  魏华成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迅速成长,从一名普通技术工艺员成长为轮轴设计带头人,去年还被评为中国重型机械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这几年,魏华成最深切的感受是:只有立足用户需求,创新才有价值;只有满足用户需求,才更有竞争力。他说,以前是别人给图纸,公司只是按部就班做出工艺方案制造产品,考虑用户的感受与需求。现在大家思想观念有了根本转变,产品设计上得到很大提升,开始逐步参与到主机单位轮轴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后期服务当中。

  “我们拿到了CL65钢新材质车轮产品认证,这种新材质车轮抗压性、柔韧性更强,国内外用户都非常认可。这是我们在新技术、新材料方面取得的突破,2021年公司收入的七成以上都来自应用了新材质的车轮产品。”魏华成补充道。

  今年2月,太重轨道又通过了德国铁路公司重点开展的供应商审核及质量Q2评级审核。德铁标准是全球铁路中最为严苛的标准,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轮轴行业的风向标。取得德铁Q2评级,意味着全球铁路企业直接采信此次评审结果,对太重轨道的轮轴产品优先批量采购。

  一路走来,太重轨道着力攻关核心技术,打造卓越的制造品牌。目前,依托集团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太重轨道形成了由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和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和4个联合实验室组成的综合性科研创新平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1年,“轨道交通轮轴系统”实验室也顺利通过省重点实验室验收。

   驰向世界的轮子

  “这是一片驰向世界的轮子。”车轮二厂锻轧工部主任王沛指着一个有很多卡槽和圆孔的车轮说,“它叫时速400公里变结构行走车轮,俗称变轨距车轮,是太重轨道和中车唐山公司合作研发的项目。不久的将来,在跨国联运的铁道线上,将看到中国可变轨距动车组飞驰的身影。”王沛介绍,目前全球有四大轨距标准,普通列车在不同轨距的国家间从事跨国铁路运输时需要在过境前更换列车转向架,耗时近3个小时。变轨距车轮能在几分钟内通过自动变轨系统,在不同轨距的铁路上实时变轨,实现在全球90%的铁路网上互联互通。

  “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时,跟很多员工亲切握手,我也握到了总书记的手。总书记的手是那么温暖、那么有力。”太重轨道技术工艺室主办雷建中提起当时的情景,仍很激动,“这几年,我们给车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备校准更精准,轮对合格率不断提升。今年3月,我们以零项不符合的审核结果,高标准高规格顺利通过芬兰25吨车轮TSI审核认证,审核过程很顺利,比预期还缩短了一天。

  从白雪茫茫的北国风光到烈日炎炎的南非风情,太重轮轴遍布全球,成为世界轮轴制造企业中最重要的一员。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抢抓“一带一路”历史机遇的嘱托,太重轨道主动对接各国各地发展需求,为沿线各国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产品。如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伊朗、南非、摩洛哥、埃及、波兰、奥地利的铁路网上都奔驰着太重的车轮;新兴市场巴西、智利、哥伦比亚首次实现批量供货;东南亚市场份额逐年增长,澳洲、西班牙轮轴试跑试制有序推进……

  “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牢掌握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两大法宝,占领更广阔的轮轴市场,让有铁路的地方就有太重轮轴。”太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珍堂说。

  承载着中国制造,承载着太重品牌,太重轨道从山西出发,轮行天下、轴游世界、集成智慧、接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