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虚假报道侵犯360商誉 赔150万并致歉

22.09.2015  13:09

一天用5个整版报道“炮轰”一家公司及其产品,并使用“‘癌’性基因”、“毒瘤”等语言,《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每经》)的上述报道被法院判决为侵犯了相关企业的商业信誉。近日,该报刊发声明称,其文字引用尖锐苛刻并存在使用侮辱性语言的现象,超出了新闻媒体正常批评监督的界限,侵害了360公司的商业信誉和产品声誉,向360公司郑重道歉。

此外,360公司证实,按照法院判决,《每经》已在终审判决后,付清了150万元的赔偿款,该金额创造了中国司法名誉权案件的最高赔偿纪录。

每经》持续虚假报道抹黑360

2013年2月26日,360搜索推出六个月、3B大战高潮迭起之际,《每经》组织匿名报道,用包含头版在内的五个整版刊登《360黑匣子之谜》等一系列抹黑360公司及产品的文章,其报道内容虚假失实,并且文章中使用诋毁性语句超过70处,引爆舆论热点的同时,给正在全力推进搜索业务的360公司形成重创,引发了公众对360产品的质疑。

随后,360公司一纸状告将《每经》诉上法庭,并就此事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行了实名举报。此后,《每经》通过多种渠道寻求和解并请求360撤诉,但遭到360严词拒绝;求和不成,《每经》在2013年7月间又发布了题为《360棱镜门》的多版报道,再度歪曲事实、恶意诋毁360公司及产品。

每经》遭史上最重判罚

经过近18个月的法律调查,2014年9月19日,徐汇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纵观涉案报道,无论是大、小标题还是“‘癌’性基因”、“肆无忌惮地破坏”、“‘一枝黄花’式地疯狂成长”、“通过偷梁换柱的方式掩盖其恶行”、“一对并蒂的‘恶之花’”等语句,均明显超出了新闻媒体在从事正常的批评性报道时应把握的限度。涉案报道多处引用匿名网络人士及360竞争对手的观点、评论,却对360公司曾就相关软件安全性问题所作的说明以及生效判决的相关认定只字不提,并在此基础上发布带有明显倾向性、定论性的评述。即使不考虑上述评论所依据的内容是否真实,该评论也有违新闻媒体在从事舆论监督时应有的客观中立立场,这些言论必然对360公司的商业信誉和产品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基于以上认定,法院判决《每经》必须从即日起十日内停止销售2013年2月26日《每经》第1996期报纸,删除每经网上的涉案报道及转载链接,《每经》赔偿360公司150万元。

迟到三个月的道歉

据法院同时要求,《每经》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连续十日在《每经》报纸第一版显著位置、每经网首页显著位置,连续七日在新浪网的财经和科技板块、搜狐网的新闻版块、中青在线网的法治版块首页显著就其侵犯名誉权行为向360公司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对此,《每经》方面表示不服,提出上诉。2015年6月,上海市一中院二审宣判,《每经》的上诉事由缺乏必要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信,维持原判。

近日,《每经》的致歉声明终于出现在了新浪网上,其内容为“《每日经济新闻》刊发并经每经网转载的《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系列报道,文字引用尖锐苛刻并存在使用侮辱性语言的现象,超出了新闻媒体正常批评监督的界限,侵害了两原告的商业信誉和产品声誉。以上事实,业经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2013)徐民二(商)初字第913号生效判决书认定。为消除影响,现我司向两原告郑重道歉。”

“终审后,《每经》已经将150万元赔偿款付清。但致歉声明却晚了三个月,这份声明正是为360产品的安全、可靠而正名。”360公司表示, 传统互联网巨头造谣其惯用手法之一就是说360侵犯用户隐私。其实,360早已将产品源代码公开托管到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并发布了业内最详尽的《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随时欢迎任何用户或媒体的监督和检测,不畏惧任何抹黑行为。

 

来源:中国法治客户端

责任编辑:侯成丽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