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层出不穷警方教您防范四诀窍

17.08.2015  19:40

电信诈骗犯罪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一类犯罪,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挤压犯罪空间,警方教您防范四诀窍,及时识破电信诈骗伎俩。

诀窍一: 警惕可疑“110”近期犯罪分子通常利用“号码任意显”等改号软件、号码转换器,对自己的号码进行“伪装”,使拨出的电话在对方的手机上显示为预先设置的任意号码。不法分子通过伪装过的“110”特服电话号码,引诱接电话的群众落入他们设置的圈套。

警方提醒: 110”只是接警平台,不是对外拨出的号码。若警方对外拨出电话,会显示为一个正常的固定电话号码,不会显示为110或其他类似的“特服号码”。

诀窍二: 留心“+”打头的来电为增加欺骗性,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改号软件将号码伪装成公安机关的办公电话。如果对方不相信,不法分子就要对方立即打114查询该号码的所在单位。待对方查实该号码确系公安机关的电话后,不法分子便会继续给受害者打电话,这时对方往往会信以为真。

警方提醒: 改号软件并非天衣无缝。经过网络软件伪装过的号码通常前面会带个“+”号。比如,若不法分子想让对方的来电显示为“1234567”,实际上则会显示为“+1234567”。市民如果接到这样的“+”字头电话就要多留个心眼,极有可能是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改号软件伪装过的“虚拟号码”,须提高警惕。

诀窍三: 电话笔录”子虚乌有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邮局等行业工作人员实施诈骗时,通常编造与诈骗对象有关的危难情况。常见的借口,如称对方有一张法院传票,有一个邮包因涉案被查扣,有一张信用卡因透支被银行起诉等。

警方提醒: 接到这样的“危急”电话首先一定要镇静,向有关部门求证,辨别事情真伪。警方不会通过电话来制作笔录。同时,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不会让当事人将资金转到任何个人名下的所谓“安全账户”中。

诀窍四: 看好网上银行密码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群众对各类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手机快捷支付等新型银行业务的不熟悉,套取群众个人信息进行诈骗。不同的银行、不同业务类型的使用方法不尽相同,用户在琳琅满目的业务类型面前难免一头雾水,很容易因不熟悉相关业务而被不法分子引入诈骗圈套。

警方提醒: 市民在办理银行业务的时候,一定要咨询清楚,了解新办业务的各道“安全防线”,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像网上银行登录密码、支付密码、动态口令卡等核心信息。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