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资源诅咒” 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山西实践

06.09.2019  07:34

  运城新绛的王国强最近心情挺美,家门口的臭水河不见了;临汾曲沃县的张岚,兴冲冲地拿着重上岗后发的工资,箭一般地冲回了家里;从广西重返太原的陈娟,吸着清新的空气,露出了笑容……

  沿着时间轴回溯,曾几何时,提到山西,会很自然地想到那些深埋地下的煤炭,几十年来更是全国煤炭基地,以“点亮全国一半灯,烧热华北一半炕”的角色,成为全国能源的“顶梁柱”和“保障器”。

  经济专家说,山西是“资源诅咒的样本”。煤炭资源的丰裕,让山西形成过度依赖煤炭经济的增长模式,使其套上了资源型经济的“紧箍咒”,形成“一煤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许多产业都从煤炭延伸而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政府官员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既不符合国际上近年来多元、低碳的发展趋势,也让我们的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老百姓说,腰包要想鼓,煤价说了算……

  现在,我们说不!

  你看——

  对外而言,亚洲最大瓦斯发电集群中晋煤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规模全国第一,依靠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晋能科技2018年海外市场出货量在全年出货量中占比超过40%……对内而言:汾河之水涓涓流,天空之蓝当头现。

   打破“资源诅咒”山西需要能源革命

  张岚今年58岁,是临汾曲沃的一名农民。曾长期在临汾、太原、吕梁等多家私营煤矿打工。随着近年来山西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给家里拿不回钱,回到家中的张岚整日闷闷不乐。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县里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重新学习了修车技能,当起了修车小工。

  “这可是咱凭手艺挣的钱,心里踏实。”拿到工资,张岚颇为满足。不过,他挺不解,现在煤炭价钱不低,行情挺好,为啥要关呢?

  他的想法没错。山西的煤炭资源之丰富,在全国可列为前三。

  那为什么山西不能“一煤更大”?

  来看一组数据,从2008年至2013年,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来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15年,煤炭及相关的焦炭、冶金、电力等主要传统产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煤炭直接相关产业占全省经济总产值的80%以上。

  可以说,山西“一煤独大”甚至当得起“一煤更大”。然而,钟情于自然资产,热衷于资源开发,依赖于资源收益,“资源诅咒”日见端倪,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山西经济发展严重畸形!直接导致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发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8月26日,和家人在地里劳作的65岁运城新绛人王国强,看着家门口的浍河由臭变清,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脏了几十年的河,总算干净了!领着孙子到河边走走,不比去海边差!”在王国强的印象中,2000年以后,家门口的浍河就逐渐干涸,并日益脏臭,十几年来,没人管。

  怎么可能?2002年到2012年,可是山西煤炭经济的“黄金十年”。那个时代,煤炭让政府GDP一路飘红。然而,煤炭经济的高歌并没有给太行山、汾河沿线带来红利,相反,生态环境却每况愈下。流淌于太行山、吕梁山之间的汾河之水,在过度采煤开发的过程中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让山西的“母亲河”有河无水,有水皆污。

  如果不尽快探索出一条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之路,“资源诅咒”在山西重演不是没有可能。无论是煤炭产业,还是整体经济,山西的经济结构需要全面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在转型创新中焕发新活力,摆脱资源型经济的“紧箍咒”。

  能源革命,正当时。

   山西新名片:清洁能源、低碳化

  山西,正成为全国能源革命的“试验田”。

  国家不仅把山西设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专门为山西单独出台指导意见,山西先后成为国家煤炭可持续政策试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煤层气矿业权限审批改革试点,是国家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启动实施33项山西省能源革命关键核心技术重大专项。

  一幅“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蓝图正徐徐绘制。

   A:去产能,山西将“绿色蝶变

  一部4G可视通讯电话、一台电脑,只需轻点鼠标,同煤集团塔山煤矿井下的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等井下综采设备相继联动运转。没有机械的轰鸣声,没有飞扬的煤尘,也没有密集的采矿工人,塔山矿井下的煤炭顺着皮带,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上来。这样的智能开采,让塔山矿成为安全高效型矿井,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定为先进产能矿井。

  去产能不是简单地做“减法”。同煤集团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培育置换先进产能,全力建设安全高效型矿井,成为全省典范。与此同时,山西盯紧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持续推进煤炭产业的减产量、去产能。2017年以来,山西累计退出煤炭过剩产能8841万吨,先进产能目前已经占到达57%。

  恢复绿水青山,已成为每个矿区所追求的新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开采已经成为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理念。“山西蓝”不是梦,昔日烟囱林立、煤尘飞扬的天空蓝起来;曾经污水横流、垃圾遍布的河水清起来,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山西在实现“绿色蝶变”的道路上亦步亦趋。

   B:搞创新,“山西模式”已见雏形

  无论是煤炭去产能的数量,还是煤矿工人的安置,山西的压力之重、困难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去产能换来的,则是难得的发展空间、宝贵的转型机遇。

  煤层气产量和利用量占全国90%以上,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22.9%,2018年底光伏领跑者发电规模达到440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正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突破口,山西经济将不再为走出困境而迷茫。

  2009年,太原重工开始进军新能源领域,研发生产大型风力发电机组;2011年,太原重工技术中心风力发电机械设备研究所正式成立;2015年,太原重工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成立,开展风力发电设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风力发电建设项目EPC总承包、风场运维及检修服务等业务。

  “目前我们正在开发8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总体技术指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国内功率最大的风电设备,将快速填补我国这一技术领域空白。”太重技术中心风电所工程师朱少辉介绍,目前项目组正在进行8MW海上风电机组施工图纸设计和优化,即将进入生产阶段。设备投产后,单台产值预期可达7000万元,可以推动我省风电行业增速器、发电机、大型铸锻件等产品技术进步,带动全省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促进我省产业转型。

  一批批试点在全省相继铺开,转型项目成为投资重点,新兴产业、非煤产业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山西模式”已见雏形。

   C:延伸产业链,“煤改气”工程有成效

  沁水县嘉峰镇,村民王艾青家中挂上了壁挂炉、通上了天然气,厨房整洁卫生,再也看不到柴堆和煤堆,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得益于村里实施了“煤改气”工程。

  “煤层气大规模的开采利用,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了!”晋煤集团蓝焰煤层气公司潘一工区区长于子海这样说道。从上世纪90年代初,晋煤集团开始探索煤层气开发,晋城市现已有超过9000辆汽车、15万户居民、数百座工厂和发电厂都在使用煤层气,成为全国煤层气抽采和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

  此外,晋城还建立了国内唯一国家级煤层气重点实验室——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并组建了“四校两院”煤层气开发工程产学研基地和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自主研发的100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实现了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打造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煤层气从一个巷道里来无影去无踪的“矿工杀手”,到不断地被开采出来通过管道进入城市、工厂和乡村,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清洁能源之一,角色的转变,离不开煤层气产业链的发展。村民们从此告别使用了几十年的土锅炉、煤气灶、煤球火,使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清洁能源,大大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

   文旅融合点亮山西转型路上新征程

  能源革命,不仅是重工领域的一次蝶变,更是山西谋求转型跨越的多元尝试。开通低空旅游、建设乡村旅游道路……山西强势打造的黄河、长江、太行三大文旅板块,全面推进。

  今年8月,因为一场青春的盛会,三晋大地成为万众瞩目的热土。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不仅展示了年轻健儿的风姿豪迈,也让不少外省人新时代新山西的全新风貌,把真实的山西向全国及全世界做了一次有效推介,助推全省文旅产业大发展。

  曾在山西大学求学4年的广西人陈娟再次回到山西时,深切感受到了“太原蓝”。曾经在路边喝豆浆碗上都会漂煤渣的太原,如今天空碧蓝如洗,四处绿色盎然,整个城市都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头一次来山西的福建人乔丽感叹:“地上文物看山西,没错!”漫步在平遥双林寺,她感受到了中国彩塑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小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太原女婿彭程,特别喜欢太原的云,抬头望天,仿佛身在温哥华。

  当然,二青会的举办,对山西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一个个主题明确、造型独特的体育场馆设施更加完善,为全省百姓进行多层次需求的体育锻炼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也可以为相关体育项目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并以此引导广大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助推山西成为体育大省。

  山西能源局副局长侯秉让在“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论坛”上表示,十年后,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电力外送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等“五大基地”将建成。届时,能源绿色生产、消费方式将基本形成,山西不再“傻大黑粗”,将以“清洁低碳”的身份站在世人眼前,争当全国能源革命的排头兵。

  结合在二青会留下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三晋大地上必将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点亮转型路上的新征程,为全国推进能源革命提供山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