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骗老案件源于亲情结于亲情

30.06.2014  11:18

 

近年来,社会上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是造成该类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从身边发生的两个案例看,其源于“亲情”。

案列一:

李先生,63岁,退休在家。儿子小李只身在南方打工。 一日有人自称小李的朋友,给李先生手机打电话,能详细说出小李的打工单位及住址,听似非常急切,说小李在南方遭遇车祸,被送往医院,处于昏迷中,急需治疗,让往其指定账户汇款5万元。李先生一听,非常焦急,给儿子打手机,回应暂时无法接通,未再多想,急忙去银行取出多年的积蓄3万元,又从亲戚朋友处凑了2万元,急忙按照“小李朋友”给的账号汇去。李先生老两口在家坐卧不安,不时给儿子手机打电话,20分钟后打通,儿子安然无恙。急到银行询,款已被取走。

案例二:

朱先生,60岁,退休在家。独生儿子在北京工作,因故辞职后,朱先生到处托关系给儿子找工作,张某闻讯,趁此机会,标榜自己在北京有关系,可以替老乡找到满意的工作,并拿出所谓“北京关系”的照片,朱先生还随同前往北京见了“北京关系”。为儿找工作心切,在张某的要求下,朱先生先后拿出30万元给张某用于在北京跑关系找工作。张某却将该款用于个人挥霍,后无力偿还。

    骗子抓住当事人爱子心切的心情,以及常人在着急心态下处理事情不理智的弱点,巧设圈套骗取老年人钱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老人往往遭到全家人的埋怨,周围人的嘲笑,精神受到很大打击。但可以看出这样的事件发生,追根溯源到“亲情”,是急于为亲人办事,才上当受骗。

作为子女,我们不能等到事情发生后去安慰甚至埋怨老人,而应该用心编织亲情网,将骗老事件拒于网外。首先,要经常陪陪老人,与老人聊聊天,减少老人的孤独感,让其不轻信别人,遇出钱的事主动与家人沟通,三思而后行;第二,多给老人讲一讲被骗的案例,让其多看新闻读报纸,掌握一些社会信息,开阔视野,提高对各种骗术的识别能力;第三,完善老人的医保、社保等,让老人不为吃穿、看病犯愁,减少其走捷径赚钱的欲望。

 

 

 

责任编辑:武文静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