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分类成为文明新时尚

20.08.2020  10:30

  

垃圾分类快速普及省城多个小区。邓寅明摄

  “你知道太原每天产生多少垃圾吗?有5000吨至6000吨,这个数字相当于700多头成年大象的体重……”暑假期间,太原市图书馆一场别开生面的少年公开课——“学好垃圾分类,创建文明城市”,很受欢迎。 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随着分类体系的建成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已逐步有了“太原模式”,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也日渐深入人心。

  老少齐出动争做督导员

  杏花岭区绿苑社区的王淑媛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清晨,王淑媛都会早早下楼,一边指导居民如何正确投放垃圾,一边给大家普及垃圾分类的小窍门。

  《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实施后,杏花岭区将分类垃圾投放点放置在居民最容易投放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地方,还配上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同时,小区物业还提高了垃圾收集频次,小区环境干净又整洁。近2个月来,九成以上居民已非常熟悉垃圾分类,并积极配合,小区垃圾的收运量也明显减少。 新开南巷359号是一个开放型小区,周边餐饮店铺多。垃圾分类启动之初,新开巷社区的老党员和业委会自觉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挨家挨户讲解垃圾分类方法,让更多居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同时,许多孩子利用在课堂中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在家里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监督家庭成员正确投放,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将垃圾分类贯彻在日常生活中。

  上下齐推进文明成自然

  尖草坪区集祥君悦小区和晋源区新城小区,是所在城区首个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3个多月来,垃圾分类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

  以往节假日,小区的生活垃圾都会骤然增加。但负责新城小区垃圾收运工作的心连心物业公司经理丁当却发现,施行生活垃圾分类以后,节假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有六七十桶,只比平时多了10桶左右,与分类前的100多桶相比,已是大幅减少。

  “宣传起效果了,居民们愿意配合了。”为了让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丁当和同事们不仅在小区广场做宣传、挨家挨户发传单,还和社区的文艺爱好者一起,组织小朋友编排游戏、安排演出。居民们不仅接受了,也记住了,文明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已慢慢形成。

  在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副局长时中瑛的办公桌上,一份生活垃圾分类的成绩单跃然纸上:全市已建成滨东花园、平阳景苑、集祥君悦等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实现了撤桶并站、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其中,杏花岭区7个街道、晋源区2个街镇都采取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垃圾分类一体化的方式加快推进;万柏林区4个街道将垃圾分类收运单独招标,目前中标单位正与社区、物业逐一对接;迎泽区选定2个公司承担全区垃圾分类收运,小店区4个街道10个标段正在进行招投标;尖草坪区选定5个街道开展第三方试点。 此外,我市还在党政机关、医院、学校、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加紧建终端处理不发愁

  在万柏林区普国路东社中转站的大件垃圾分拣中心,每天都能听到大型机械的阵阵轰鸣声,床架、沙发、柜子、桌子等大件垃圾经过破碎后形成小块碎末,再合成为板凳、桌椅等,实现了回收再利用。

  作为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件垃圾的收运和处置一直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难题。对此,万柏林区投资500余万元,于去年10月开建大件垃圾分拣中心。今年3月正式启用,每天可破拆大件垃圾、处理园林垃圾40余吨。这是全市首个大件垃圾分拣中心,标志着太原市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此同时,我市各类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中,现已初步实现了垃圾分类的协同处置、循环利用,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4座卫生填埋场、3座大型转运站、1座餐厨垃圾场、1座危废处置场、16处渣土消纳场、4处园林垃圾处置场和1座大件垃圾处置中心。

  其中,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的康恒太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于今年5月初投用,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的太原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正在试运行。除万柏林区东社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已投运外,晋源区新建的大件垃圾处置中心也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正式投运后,每日可处理大件垃圾20吨。 垃圾分类绝不是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出力、共同参与,这考验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素养和文明意识。垃圾分类的问题解决好了,也是对市民文明素养的一种教育和提升。面对垃圾分类,这里没有旁观者,希望全体市民都参与进来,让垃圾分类成为太原城的文明“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