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警务e超市"开进社区

10.06.2014  18:54

      在社区里就能自助办理港澳通行证、结水电账单、缴纳违章罚款?没错,在佛山,“警务e超市”开进了社区、搬到了老百姓家门口,182项过去需要到服务大厅和派出所办理的警务民生服务项目,如今在社区的电子屏幕上就可供群众随意“点单”,如同置身于超市购物,可以细挑慢选。

  这是佛山警方创建安全智能小区的一项举措。除了提供这类便民服务之外,警方还通过人员车辆自动抓拍采集系统、三维电子地图定位等智能化信息手段,及时更新掌控住宅小区内“人、屋、车、场”等信息并实现动态监控,在居民小区里织起一张严密的治安防护网,也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基层信息化手段带来的便利。据悉,佛山目前已建成的80多个社区“警务e超市”安全智能小区中,近一半实现了“零发案”,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

   人像识别“过滤”可疑对象

   小区的卡口系统具有身份证、居住证等多种证件识别功能,能自动抓拍采集、记录人员和车辆的动态信息

  厦园新村是上世纪90年代由村民及部分外地人购地自建房屋形成的住宅小区,本地村民不到700人,外来人口近6000人。村内还有工厂、商铺、旅业、网吧等场所60余间,治安较为复杂。石头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坦言,石头村经济不错,但村民有了钱,“钱袋子”却不太安全,村民对此意见很大。2010年12月,厦园新村被选为智能社区警务建设的试点社区,率先建立起了社区“警务e超市”,成为全市首个试点。

  记者近日在厦园新村实地走访时,亲身感受到了安全智能小区的规范管理:在封闭的小区入口,进出的群众拿出自己的村民卡,在读卡器前轻轻一刷,“”的一声,小区门开了。而其他来访人员则需在出入口治安亭登记后方允许进入。关卡处有多个摄像头严密监控着。

  “小区的卡口系统具有身份证、居住证等多种证件识别功能,能自动抓拍采集、记录人员和车辆的动态信息,图像高清。社区民警 陈有发向记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些图像数据会及时传输给警方后台业务系统进行实时比对后,5分钟内就能识别出该人或车辆是否有嫌疑,社区民警的手机上也会马上收到信息。据介绍,人脸识别系统启动不久,就自动录得一名可疑人员并报警,警方追查发现该人员曾有过吸毒史,属于重点管控人员,这就便于警方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并充分发挥“过滤器”的作用,有效遏制小区可防性案件发生。

  “以前进社区的道路上到处停满了汽车、摩托车,现在,各种车辆都按规矩停放,大路干净、整洁。”居民李先生带着记者在小区里实地走访,在小区直入200米有一个大停车场,是由以前一个烂泥地改造成的,有300多个车位,既保证汽车有序停放,村委还能收取适当费用来解决智能小区运行维护的费用。

   182项民生服务随意“点单

  “e超市”的自助终端服务机屏幕界面上,“日常生活”、“出行指南”、“话费充值”,像一份菜单,居民可以选择要办理什么业务、进行哪类咨询

  在厦园新村,记者看到一台类似ATM造型的机子,而屏幕界面上,“日常生活”、“出行指南”、“话费充值”,就像一份菜单,随你选择要办理什么业务、进行哪类咨询。这就是社区“警务e超市”的自助终端服务机。经常到这里“点单”的广东省纺织学院大二学生小丽告诉记者,在社区里能有这样的服务,让居民们都感到很方便,“比如说,我们要出行,可以查询到附近交通是不是拥堵;节假日要出外旅游,可以查询到省内旅游景点信息;手机没钱了,可以直接在这里充话费。

  这些服务项目都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今延伸到了社区,直接受益的是老百姓。“交水电费、交罚款,通通都能在这里搞掂,连搭个公交车的钱都省了,还基本不用花什么时间,太方便了!”家住厦园新村的居民李先生开心地说。

  据介绍,目前在这个“e超市”里,共有182项社会民生服务项目被放在自助服务终端机上,这些业务过去都是需要到服务大厅和派出所办理的,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办妥。

  两年来,小区变化很大,环境整洁卫生,保安驻守巡逻。住在这里的梁阿姨对石头村这几年的变化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2000年,她和丈夫在厦园新村买地建了一栋4层高的楼房,除了二楼用于自己居住外,其它均用来出租,曾有一段时间治安很差,朋友上门做客,摩托车停在门口十分钟就被人偷了。“那时候,租金虽然很便宜,但房子难租出去,我自己住在这里都担心治安不好;现在小区环境好了,治安有保障,房子也不愁租不出去了,租金还涨了两三成。”梁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实现社区三维地图全覆盖

   登录“e超市”管理系统,能看到厦园新村的三维电子地图,覆盖了社区每一个角落,并有卫星定位

  在佛山,“城中村”一直是治安顽疾。据统计,全市有近一半的小区采用半封闭或敞开式管理模式,小区内的人、屋、车、场管理混乱,特别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人户分离现象突出。

  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社区信息鲜活度不高。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住宅小区的“人、屋、车、场”等信息普遍存在“呆、滞、慢”现象,即信息陈旧、录入时效慢、更新慢、数量不全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警力不足;二是原始手工录入方式落后;三是社会信息整合应用效率低。

  而在社区里建“警务e超市”,在方便老百姓的同时,也让管理小区的社区民警也变得轻松而高效。“现在只需在终端电脑或智能手机中轻点该系统,就能对社区内各种警务信息了如指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社区民警陈有发告诉记者,每天工作一开始,他就习惯性地打开电脑,登录社区警务“e超市”管理系统,在电脑屏幕就能看到一幅厦园新村的三维电子地图,覆盖了社区每一个角落,并有卫星定位,随便一点,就能清楚了解小区每个居民住在哪一幢楼哪一层。

  以禅城区为例,如今,上元、田心村、保安等15个社区已建成“e超市”智能小区,运行状况良好,建成小区的智能系统已比对出79名涉毒人员、7名涉案人员、134名重点人员、2名在逃人员和4宗失车,建成小区发案率大幅下降,部分小区还实现了零发案。

   建“主动型”现代 警务模式

   佛山警方按照“以打开路,以打促防”的工作思路,加快实现巡逻防控重点由静态守候型向动态出击型转变,构建“主动”、“先发”的现代警务模式

  “群众最乐见身着警服的警察在身边巡逻,安全感也油然而生。”佛山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彭会说,佛山公安千方百计提高街面见警率,最大限度把警力放到第一线,把提高见警率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今年来重点加强了巡警队伍建设,调整充实街面着装巡逻队伍,目前全市巡逻警力已经超过1000名,即便在深夜仍有200多名民警在街面巡逻,尤其加强治安复杂区域夜间的见警率。佛山还率先在全省推行辅警制,上半年全市新增辅警1600多名,配合巡警强化街面巡逻,增加巡逻密度,提高市民安全感。同时,赋予全市巡警队伍办案权,把巡警打造成“第二刑警大队”,作为专业化精确打击的有力支撑。

  此外,市、区、镇街三级公安机关均组建了打击街面犯罪的便衣专业队,全市便衣专业队民警总数也达到1000多名,破获的街面犯罪案件占全市半壁江山。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