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之变

07.10.2014  19:56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实施意见》确立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任务,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施意见》中关于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无疑成为最大焦点,这也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之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为您做进一步解读。

  • 储朝晖:

    各位网友,下午好!

  • 中国网:

    考试招生制度作为我们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它可以说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命运,也是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您认为,《实施意见》选择在此时出台,它的背景是什么?

  • 储朝晖: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是直接制约我们中小学教育,甚至影响到大学的环境,这个环境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公平,二是专业性不够,大家都期待高考招生制度能够做改革,这个期待已经有30年了。从八几年高考就有人提出要改革,中间也有一些改动,但很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所以大家都很期盼,尤其是2003年以后又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些调研,2008年启动制定规划纲要以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又成为热点话题,2010年公布纲要以后当时就承诺要对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所以,这个时机大家等待了很长时间。再不出来,大家对改革的期望就有点变成失望了。所以,我觉得必须要出来。

  • 中国网:

    众望所归。

  • 储朝晖:

    是的。

  • 中国网:

    您认为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没有重大突破和亮点呢?

  • 储朝晖:

    总体来说,离社会的期望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它的一个基本定位是立足于高考招生更加公平,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问题,能够更加把考试分散。另一方面,能够尽可能让考试招生制度能够体现更多人的意愿,大的方向是这样一个方向。同时,在这个方案本身也做了一些变动,比方文理分科等变动,总体来说它是希望能够更加公平,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迈出了一步。

  • 中国网:

    您认为这样一项改革会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我们教学计划有没有需要根据这个改变做一些具体的改变措施呢?

  • 储朝晖:

    总体来讲,影响教育的因素有两个关键,一是管理,二是评价。所谓管理是中小学你怎么去管它,另外是评价,怎么评价一个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得好还是不好。这两个关键点都制约了我们教育教学和教学体系的。长期以来社会上反映学生负担过重,择校的问题很大,考大学的压力很大。所有这些方面实际都与我们的评价制度相关,所以要改这个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而且它的影响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楚的,是十分复杂的,至少今天我们短时间内可能说不清楚。 但是改,不管是怎么改,有一点变动它就会影响到教学。我觉得还要等实施以后在实践当中再来看,现在还不能做一个统一的结论。

  • 中国网:

    这种改变可以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 储朝晖:

    这种改变是个很慢的过程,同时可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也很关键。总体来说,考试制度、评价制度做一点小的改动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影响到一直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到大学所有的各个教学环节。

  • 中国网:

    下面我们聊一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方面。我们关注到,此次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把高中的学业成绩也纳入到高考成绩当中,您是怎么看待这次改动的?这样又会对学生的一些教学准备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 储朝晖:

    现在我国高考仅仅看考试的分数,就是你这次高考的时候考了多少分,仅仅以这个分数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依据。这个依据过于单薄了,因为很多人有可能临时发挥不好,有可能考的不是他感兴趣的点,有可能这个考试其他因素影响,并不是他真实的状况。现在把学业水平测试放进去,这个基本的原理是对学生进行更多信息的收集,更全面的信息收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状况。

  • 中国网:

    不是一考定终身。

  • 储朝晖:

    不再仅仅看一张试卷了,这在原理上是对的。实施上又是很复杂的事,因为各个地方学业水平测试没有可比性。一个学校,比方说河南某一个学校的学业水平测试能不能和江苏某一个学校的学业水平测试相比?虽然现在我们基本上定向分等级ABCD四等,首先是可比性问题,可比性能不能经得起大家的检验,高等学校能不能相信,你这个A是不是真A,这个B是不是真B。第二个问题,因为学业水平测试按照现在的框架可以考两次,这样就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第一次我考得不好,比方讲我还想要好一点,还想再去考,这样就可能形成一种状况,所有学生,如果我第一次考到A了,下次我不考了,如果我第一次没有考到A都去考第二次。我第一次没有考到A或者考到B了,我还想再考一次,总想考到A,这样对学生来说就无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量、学习时间。还有一种情况,现在学业水平测试一般是学一门清一门,学一门考一门,这样就导致原来我们的高考要到高三,现在高考从一进高一就是高考了。

  • 中国网:

    贯穿整高中三年。

  • 储朝晖:

    对,你进了高一以后这门考试考得怎么样就决定了你未来上什么大学,这样一来对很多孩子从初中升到高中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实际就已经对你进行考试了,会使一些学生压力很大。从原来短时间的压力,瞬时的压力转变为现在长期的三年的压力。如果三年有哪一门考得不好,他就会产生焦虑,就是这门课考得不好,如果考了两次还是考得不好,那么这个焦虑更大了。所以,怎么评价是一个问题。

    还有非常关键的,这个学业水平测试还是知识的测试,高校选择学生期望更了解这个学生的素质怎么样,他的能力怎么样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在现有的已经准备改的框架里,有这几个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学业水平在这儿是不是专业,如果不专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有学校都要弄,这个学生依旧不专业,后面一系列工作基础不牢,至于学业水平测试专业是可比的、客观的、公正的。过去高考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信息量少,但他的面也是窄的,仅仅一张考试做好,现在一张考试有替考,作弊的,现在扩大到高中三年整个学业水平测试,也把它作为升学的依据,怎么解决后面的问题。

  • 中国网:

    怎么监督?

  • 储朝晖:

    公平、公正、公开,还有怎么可比,学业水平测试结果是等值的,这是现在没有把握的一些问题。

  • 中国网:

    所以这项措施是有利有弊,如何更好地执行还需要很多的工作来做?

  • 储朝晖:

    最简单的一点,要把这个事当成专业的工作来做。现在我们遇到的矛盾,本来这件事儿是以专业的方式来做,它就能做好。但现在我们是用行政安排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所以,现在遇到的难点就在这里。以行政安排的方式来做这件事儿,它最终不可能做得很好,它就是做不专业,做不细致。长期以来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这种情况。如果以专业的方式来做就应该有独立第三方的专业组织进行测试,如果这个专业组织测试的结果大家不可信,大家就不相信这个专业组织,就不采纳他的,他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如果这个专业测试做得很好,可能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信任他,来使用他的结果,他才会有生存的空间,才会兴旺。这就是一个淘汰机制。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东西,我们现在是用行政安排的方式来做这件事儿,所以目前这也是我们这个方案出来以后大家议论得比较多,心理最没有底的一个部分。

  • 中国网:

    所以您的建议是增加一个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测试?

  • 储朝晖:

    它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类的组织,一类的专业测试机构它对这个考生进行专业测试,测试以后,它只把客观的结果公布出来就行了。

  • 中国网:

    增加可信度?

  • 储朝晖:

    是的,如果大家觉得不可信就不用它的。这是相互选择,相互竞争,最后形成一个机制。

  • 中国网:

    我们注意到,此次《实施意见》中关于高考综合试点改革中只选择浙江和上海两个省市作为试点。为何选择这两个地方作为试点呢?

  • 储朝晖:

    这和我们前面讲的话题是相关的,因为这两个地方做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比较长,他们以前已经做过几年的,而且前面他们试图把学业水平测试和小学升初中结合起来,他们已经做过这个事。据我做一些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做的主要还是用学校的名义来做的,现在是依照他们的课程要求来做的,因为现在我们讲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标准是一样的,但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它还是有差异的。可能未来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你试点了以后,能不能拿到其他地方去用呢。

  • 中国网:

    推广性,能不能推开?

  • 储朝晖:

    对,能不能推开。因为试点是依据这个地方的教学状况,依据这个地方的教学水平,依据这个地方的行政评价。如果拿到其他地方推广,那么怎么个推法?比方讲我拿到青海这些地方去推广,你可能会说上海的很先进,浙江的很先进,青海就照我这样做吧。照他这样做接下来就涉及到教学上要跟着他来做,这不是一个单件的,而是整个过程,整个系统要跟着他来做。这在青海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在北京呢?北京未必能接受。北京说我已经形成我的一个教学系统了,如果拿到广州呢?可能也未必能实施了,这本身又存在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所以,这个改革,我从长期做考试招生制度的研究来看,像这样大的变动不宜搞这种试点。就是必须看准,你整个框架是什么,这个考试应该怎么发展。比如我们要建立专业的评价,建立招考分离,学校自主招生。这些体系、框架建起来以后,就一次性切换,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让社会变动很小,对家庭,对考生的影响比较小,实施起来也比较顺利。

    事实上,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要考试招生,有比较成熟的方案。你这样一搞,安排试点的方式就会让很多人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都处在一个焦虑的状况,到底怎么搞?我心中也没有底。这种方式就好像我想改,但是我现在没有整个建这一套房子的方案,只有建一堵墙的方案,我想建一堵墙,看看这堵墙建得能不能撑得住,我接下来再建房子。这个方式不是个很好的方式,它就是你用现成的方案一次性切换,这是个最理想的方式。事实上我们1977年恢复高考也是这样的,没有讲哪个地方先试点就恢复高考了。

  • 中国网:

    统一恢复了。

  • 储朝晖:

    一次切换,你不一次切换,弄来弄去,折腾来折腾去,试点以后觉得这样不行了那不行,要试点以后要推,它又推不开,那又是个很麻烦的事儿,所以,这个试点的安排我认为不是个恰当的安排。

  • 中国网:

    您个人认为并不十分科学?

  • 储朝晖:

    对,对社会影响太大了。本来应该有个很明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路径这样一件事儿,现在把它试点,引起社会的反响是很不好的。

  • 中国网:

    还有另外一个事情,2013年国家就启动了自主招生试点,目前全国已是有90所学校在这个试点高校当中。《实施意见》中一些规定也提到,自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高考之后来进行,那么您认为这个时间为什么要推迟到高考之后来进行呢?

  • 储朝晖:

    总体这个方案对高校自主招生权是有收缩的,比前几年我们实际做的要收缩了,这一点主要的一些影响,可能是这些年来发生的自主招生的腐败这个因素造成的。但这里面“病”看错了,“方子”也开错了。为什么“病”看错了呢?现在自主招生之所以腐败是因为自主招生没有建立专业的程序,没有专业的团队,谁来自主招生呢?都是学校的行政人员来自主招生的,招生办的主任、校长、书记他们来掌握这个权力,他们没有专业判断所以造成腐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不能够收紧自主招生,而是要监督招生权力,扩大招生权力空间,大的方向一定要自主招生,我们应该要明确高考招生工作真正的主体,实质的主体是考生和学校要让他们的自主性能发挥起来,让他们有自主权,自己决定自己怎么选择。作为学校来讲要招到好的学生,作为学生来讲他想进入一个比较好的高校,双方就会形成一个机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监督,专业的运行程序,朝这个方向去解决。但因为这次的方案,腐败因素的影响,采取的方案不是扩大自主权,不是扩大专业的活动空间,而是把行政权力更加收紧。这样形成,打个比方说过去高考是一只手抓的一块石头,这个石头是整块的。这种情况下,还是一只手,但抓的是几块石头,又想让你自主,又想抓权,这几块石头能不能抓得牢,能不能协调和放权。总体来说,无论这个方案怎么样,最终大的趋势,大的方向一定要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一定要扩大学校招生专业团队的,减少政府行政影响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完善我们的高考招生制度,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大的前提,还是维护过去我们长期使用的行政主导、计划招生、总分模式,这三个东西不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善就有限。

  • 中国网:

    其实提到了高考中的腐败现象除了自主招生之外另外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高考加分,有些人说如果取消高考加分的话,可能很多有天赋有提倡的学生就会略显不公平。如果存在的话还会给很多暗箱操作留出一些空间。对于高考加分制度的规范您有哪些好的建议吗?

  • 储朝晖:

    一定要分析这个高考加分为什么出问题,出问题就在于现有的高考加分它的权力掌握在行政权力手上,招生行政权力手上,甚至很多人使用这个权力的时候,这个学生是什么样的我都没看到过,他都是通过一道道的“公文旅行”,“公文旅行”到他那里盖一个章,盖谁的章呢?这没有判断的依据,专业的依据,最后就变成权力的寻租,这种加分的方式一定要取消。怎么去对不同特长的学生,根据他的特长来给他找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呢?这还是要通过建立专业的评价,这个所谓专业评价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就是要根据这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个学生进行情况了解。

    我介绍一下国外的专业评价,基本包含了几个部分,一般包含三个部分:第一,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考试的分数。不同的学校对这个考试分数所分的权重不一样,越是普通的学校考试分数放的权重就越高,看了你的考试分数时就录取你了,但作为高等学校不行,它还要看其他的。第二,他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在活动当中表现怎么样,你担当的角色是什么,你开展这个活动的效果怎么样。这是第二块,看学生的活动状况。第三,个性品质,这个个性品质对于一般人来讲是太抽象了,但对作为专业的人来说它不抽象,很具体,它主要依据三个方面:

  • 储朝晖:

    一是你给这个学校写的申请报告,申请报告怎么写?有的人说我作假吧,作假的人一般人分不出你是不是作假,但有专业的招生团队就能够判别,一旦判定你是假的,你就作废了。二是面试,面试这个环节能够了解你有没有个人独特的特质。三是会把你申请所有这个学校的资料拿起来,整个分析比较。如果你整个有破绽,或者显示不出你是个有志向,有使命感,有活力,有能力的学生,他就不要你了。如果一分析,有可能你考试分数不好,但发现你是个社会底层的,你的条件就比较差,上学的学校就比较差,他照样会录取你。如果发现你成绩很好,但你是在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上学,别人考的比你更好,相对于班级全体来说,你可能是个20名以后的,另外一个考的分数可能比你差个几百分的,但他相对他的学生群体里可能是100个人当中的第一个,他就会录取那个条件更差的。

  • 中国网:

    进行比较灵活,比较机动的考量?

  • 储朝晖:

    也不是灵活机动,它有它的依据和专业评判。所以,我们现在没有采用专业的方式,而采用一个简单的方式,仅仅看你的分数,或者仅仅给你加分,加分又没有依据的加分,这就不行,所以我们要针对你刚才讲的不同的学生怎么照顾他,他的特长。就必须要依照专业的评价,对这个事儿进行专业评价以后才能确定,没有这个东西的话不行。

  • 中国网:

    像您刚才提到,国外通过三个方面的专业评测可以说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合理和科学,它对于国内的现状来说,可借鉴性有多高呢?

  • 储朝晖:

    这和我们整体考试招生专业水平发展有直接相关性的。总体来讲,我们现在每年招的学生很多,而且考试大家都参加,但是整个中国高考招生的专业水平是比较低的。要提高这个专业水平,这就要慢慢一步步往上走。这个大的方向应该是明确的,但是现在具体实施,包括这个方案当中也提到了,要提高科学水平,但是具体落实到哪一点是提高科学水平呢?我讲的这个方案本身的专业性依然是不够,事实上很多东西已经可以做到专业。它这里面要解决两个问题,现在掌握在行政权力手中的权力要释放,要放给专业组织。同时,专业组织有这个活动空间,专业组织可能不止一个两个,可能是比较多的,都参与这个工作,有高校,最后形成一个链接,高校认同不认同这个专业组织的测试,如果他认同了这个专业组织就有存在的空间;如果他不认同,你可能测了几次,别人不认同就没有人去报考了,你就没有人淘汰了。

    整个要形成这样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需要有个过程的。这个体系的形成不能够仅仅靠发文件,就是政府要让度出这个空间,让它存在,让他们生存,让他们活动,活动以后再来检验你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做这些事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渐去完善,逐渐地生存。实际上,国外这些专业组织的形成也有很长的时间,有的甚至是几十年。所以,SAT考试为什么现在还要改革,就是因为后面有人跟它竞争,你不改革就被人家淘汰了。所以,我觉得要形成这样一个机制才能业绩这样一个系统的问题。

  • 中国网:

    所以,政府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来促进良好的机制形成?

  • 储朝晖:

    最重要的是要简政放权。

  • 储朝晖:

    最重要的是要简政放权。

  • 中国网:

    其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影响的不仅仅是考生,另外它可能对一些连锁产业也会带来很多大的影响,对于连锁产业方面的影响,请您简单给大家谈一下。

  • 储朝晖:

    如果这种考试招生在不太专业的情况下,其他的产业,包括资料、培训班这些都会比较庞大。如果这种测试是比较专业的,它就会压缩。打个比方,SAT马上要进行的这个改革,它有一个点就是减少培训机构,我现在考试不需要培训,因为培训以后就变成不真实了,就像我们中国人很多应试应得很好,考试分数很高,托福考得很好,结果英语还是不会说。这就变成一个掩盖真实的状况了。

  • 中国网:

    能力和成绩不相符。

  • 储朝晖:

    对,能力和成绩不相符。这样一来,SAT这次有个很大的改变,要尽可能让培训机构没有市场;第二尽可能让考生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参加托福考试。比方讲内地要到香港去考,这个成本就很高了,还参加一些培训。现在直接到网上考了,接下来他们的考试直接到网上,只要你家里能上网就能考,能考N次。为什么可以在网上考N次呢?通过的是一个题库,一个系统,你答了一道题,会有下一道题,这样就能够显示出你这个人的能力,而且尽可能地减少其他的培训产业。但我们现在面临着高考招生,如果像过去那样还有很多培训机构,还有很多择校的,一系列产业存在,那至少我们在教育评价上不够专业,你不能够真实地测得学生的能力水平,这些培训机构就出现了,他通过这个培训来提高他的考分,如果有这个空间,就说明专业性不够,如果这个空间减小了,说明这个专业性是很高的,你能够更深刻地测到这个学生真实的能力状况,而不是他经过培训以后的状况,而跟他的家庭条件,文化背景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当然,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会尽可能地减少,这就是专业和非专业评价中间的差异。

    未来我们的走向是一个更专业的测试,那么这个培训产业将会越来越小。如果没有走向一个更专业的方式,我们走向的还是一个像过去那样的循环,那么这个培训产业就会扩大或者进一步膨胀。所以,检验我们高考招生方案是不是科学,是不是专业的一个外在指标主要看我们外在培训产业是壮大了还是缩小了。如果壮大了说明我们这个方案是有严重问题的;如果这个市场是减小了,那就说明我们这个方案应该是更专业的。

  • 中国网:

    此次《实施意见》也提到了,关于降低最低省份录取率和全国平均录取率之间的差距,以及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定向专项招生人数的数据,您认为如果要达到这个预期的目标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

  • 储朝晖:

    这个政策的意图事实上是想实现教育更加公平。实现公平有各种各样的路径,这个方案所讲的这个路径事实上也是我们已经做了三年的方式,它主要是通过调剂化的方式来改变这个比例。但这个调剂化的方式改动的比例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第一,我们计划本身它背后就是权力,调剂化就是要通过权力来调,它事实上抛弃了专业评价的方式,使用行政权力的方式来实现这个公平。实现公平必然就会带来负面的权力寻租,宏观上调剂化有寻租的可能性,微观上调剂到贫困县也有权力寻租的可能性,贫困县是不是真正符合这个政策意图的考生能够进到大学呢?未必。最近有一些人做过调查,贫困县有这个指标,原来贫困县中有权有钱的人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外地上学了,现在他们把自己的子弟又迁回到他那个贫困县。他基本的意图是想利用上这个指标,还是用行政分配的方式,这个权力寻租就没办法解决。

    第二,因为不是通过专业方式确定谁被录取,这样就在整体上造成新的不公平。这个新的不公平形成以后,专业性怎么决定贫困地区的录取呢?我划个等值线给你就行了,比如某一个贫困县,按某一个标准,这个等值线,一个比较好的学校我就把它作为一个标准,他考90分的学生相当于在这个贫困县考70分的学生。我们在录取的时候,贫困县考70分的就和比较好地区考90分的同等对待就行了,这样就把这个区域所有的公平问题都解决了,就不存在我们现在这样的,还以照顾哪一个指标,照顾哪几个人。这样的问题就不存在了,这是整体的公平。现在我们采取的是分指标的方式,这实际是个不专业的方式,它最后会遗留的一些问题。

    总体上,要实现有个大的前提,就是你这个评价是专业的,如果你这个评价不专业,你公平的基础就不牢顾,这个公平的基础就像沙堆一样,人家攻你就攻个洞,这个沙堆就不断地漏,漏了以后就造成新的问题了。所以,大的目标是要实现高考更加公平公正,但怎么去实现,是通过行政手段去实现,还是通过专业手段去实现。当然比较理想的是这两个手段配合起来,但说到配合,在目前行政手段用得太多情况下我认为应该更多地用专业手段。

  • 中国网:

    行政适当放权?

  • 储朝晖:

    对,行政适当放权,让专业组织专业评价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这块更强一点,才能真正理性地实现这种公平。

  • 中国网:

    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加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的总体目标。在节目的最后,想请您用简单的一句话说一下,您对高考改革总体的期待和期望。

  • 储朝晖:

    实际我们现在这个方案出来以后,只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迈出了一步,要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改革这应该是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可操作的考试招生制度。所谓稳定,就是多少年都可以实施,多少年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案去做。现在我们这个方案没有这种稳定性。这个方案可能一两年过后发现不行了,又要改。这样对学生成长发展,对所有各方面都是不利的。

    我觉得目前还是要全社会达成一个共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可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它如果推迟一年就会影响一千万人的成长发展,如果迟了五年的就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发展。所以,一定要有这个紧迫意识,这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个大的事是直接相关的,所以一定要走一条科学的,专业的改进道路。不要稀里糊涂,不要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要采取试点的,慢慢让大家去忍受的这个磨难的过程,我认为不能够这样做。

  • 中国网:

    再次感谢储老师作客《中国访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也期待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可以为高考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让更多的莘莘学子圆梦高考。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下期再会!

  • 储朝晖:

    谢谢大家!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