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侯度 一缕光映照180万年前

27.03.2019  07:33

  3月28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圣火将在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遗址点燃。西侯度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人类第一把火燃起的地方。牛晨阳 摄

  黄河沿着晋陕峡谷,奔涌向南。在山西西南角陡然急转,绕过中条山,划出一道大弯,掉头东去。这个转弯处,就是风陵渡。

  西侯度遗址,位于风陵渡镇西侯度村村东。考古发掘处标号为6053,出土了烧骨、动物化石和石器,经古地磁法测定,距今约180万年。

  西侯度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由此可见黄河中游古人类的生存状态,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之一,也是人类第一把火燃起的地方。

  3月28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圣火,将在这里点燃。西侯度,再次被聚焦。

   第一把火

  180万年前,西侯度有草原、森林,直立行走的西侯度人,狩狩猎摘果果。某一天,雷电击中森林,烧死了马、鹿。余火燃尽,一人惊魂未定间捡起一截烧焦的鹿肉,浅浅咬了口:咦,味道不错。

  之后,西侯度人喜欢上了“烧烤”。吃剩的马牙、烧骨,连同用来刮肉的石片,顺着河流漂下,搁浅在一处河湾里。日积月累,河湾被砂石和黄土埋没。

  1961年,考古学家、山西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开拓者王建带队,在西侯度进行了考古发掘。在距离地面59米下的文化层中,发现了石制品、烧骨以及带有切痕的鹿角。

  石制品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等32件。动物化石20多种,包括剑齿象、晋南麋鹿、古中国野牛、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中华长鼻三趾马等。

  一些颜色呈黑、灰、灰绿色的化石标本也被发现。大部分为哺乳动物的肋骨、鹿角和马牙。经化验确认,这些骨、角、牙为烧骨。烧骨,是人类用火的证据。

  王建、王益人父子两代考古人,先后主持了西侯度遗址的两次发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益人讲述,1959年,在三门峡库区调查中,匼河旧石器遗址被发现,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院士带队发掘。一次,他们来到距匼河3.5公里的西侯度,进行地质考察,在村后地层中,发现了动物化石和具有人工痕迹的石块。最初的西侯度遗址展露在世人面前。

  西侯度遗址编号为6053,即1960年第53个野外发掘点。“遗址有两次大的发掘,第一次是1961年到1962年由山西省文管会王建、陈哲英等进行了两个年度的发掘。几十年间再没动。第二次是2005年,当地修村村通公路,取土过程中把文化层又挖出来了。我带队进行了50多天的抢救性发掘,获得石制品和化石标本1000余件。”王益人说,“可以想象,人类第一次对火的触摸,感受到了火的力量。如果西侯度只发现了动物化石、烧骨,而没发现人类打制石器,那这些烧骨毫无意义,因为它没有与人发生关系。西侯度石制品、动物化石是被河流搬运埋藏的,石制品虽然表面磨蚀较为严重,但其人类行为及特征毋庸置疑。”即便是最笨拙的石刀,也是人类的杰作。

  1956年,贾兰坡、王建在《人类用火的历史和火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中写道:“人类对火的控制,是人类制作第一把石刀之后,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第一件大事。

   从何处来

  70万年前,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山前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气候温暖宜人。北京猿人群聚在洞穴里,研究出三种不同的打制石片方法。他们懂得用火,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

  晚上,烤着火睡觉的时候,他们大概不会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可以说,周口店的发现,启发了对西侯度的发现。”在中科院跟随贾兰坡学习的王建,仔细观察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石器和人类遗骨之后,提出大胆想法:北京人不是最早的。“周口店发现了大量用火遗迹,有的灰烬堆积层厚达6米,说明他们用火已很熟练,不是刚开始用火。周口店的石器,有多种打制方法,说明不是最原始的打制石器了。”王益人说。

  1957年,贾兰坡、王建写了一篇文章《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认为在泥河湾期的地层中应有人类及其文化存在。王益人说:“他们将目光投向山西省西南部,这里的‘三门期’地层,与泥河湾同属早更新世。

  猜想与发现完美对接了。西侯度遗址,是中国第一个被发现的早更新世古人类遗存,“这是最早踏上东亚的人类证据。”2018年,在西侯度对面的陕西省蓝田县上陈村,发现一处古人类旧石器遗址,距今212万年,“西侯度的纪录被打破。但,它曾经占据榜首60年。

  也许是巧合。1959年,英国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在非洲奥杜威峡谷苦苦寻求30年后,发现了石器和早期人类化石。“非洲,是达尔文认为最有可能的人类起源地,利基就去寻找。他发现了非洲人证据,我们发现了亚洲人证据,都在同一年,不约而同,很神奇。”王益人说。

  王益人做过演算:地球有46亿年历史,如果把地球演化浓缩为24小时,第一个被考古“认证”的人类出现在300万年前,“也就是23时59分零3秒,不足一分钟。在浩荡的时间长河里,人类很渺小。

  也可以说,人类尽管年轻,却经过了大地的亘古孕育。

   天赐山河

  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晋文公带着一班人马,进驻城濮,准备与楚国打一仗。听到童谣唱,“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

  晋文公焦虑了,“打不打,打不打?”子犯进谏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一声号令,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建立了霸权。

  上述文字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是“表里山河”一词的由来。山西外有高山,内有大河,大山大河看护着三晋。

  王益人说,25亿年前的地球“五台运动”,造成太行、吕梁等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也决定了山西的地理构造:西有劈开黄土高原的晋陕大峡谷和“天上来”的黄河;南面同样凭依黄河、中条山天险;东有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脉;北为管涔山脉。两横两纵的大山,一条滚滚的大河,可谓天赐山河。

  浪漫点儿想,地球的一次“沉重呼吸”,给了山西人一个门前流水、屋后倚山的家。

  3月末的西侯度,东风吹过,桃花一片一片红,油菜花一绺一绺黄,已经有一立掌高的小麦,生绿生绿。西侯度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青会圣火采集仪式,3月28日将在遗址圣火广场举行。

  西侯度遗址圣火公园选址在6053发掘点的山坡顶部,对文化层没有干扰,水平距离74米,高差59米。西侯度遗址北纬34度,海拔约563米,“因为处于中条山西南端向黄河倾斜的丘陵地带,高出黄河河面170余米。”王益人介绍,经过180万年的堆积,“遗址文化层上有48米的黄土层,10米的砂层,砂层中间还夹着1米厚的砾石层。文化层厚度1米。

  站在圣火公园,黄河、中条山、华山皆可目睹。圣火公园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为原型,利用自然黄土肌理表现历史遗迹,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薛康生是西侯度村原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圣火公园被“”了一遍。圣火公园由两部分构成:遗址陈列馆和圣火广场。陈列馆上部为伞状,下部为两个洞穴状展厅,展示遗址发掘现场资料和古代体育文化。

  圣火广场主要构筑物包括取火台和点火台。取火平台,位于设计成洞穴状的山洞展示厅顶,沿着山洞向上,头顶是仿真树干和大石。取火台周围的石缝里,光斑点点,像180万年前燃起的火焰。山洞顶“一线天”的设计,寓意着人开天辟地盗火为雄。据介绍,取到圣火的时刻,太阳光角度正好与“一线天”重合。点火台呈红色,地面碎石相拼,周围堆砌土台,与周边的土峁、梯田和谐统一。

  如果地层是一本书,我们一页一页翻过,越往后时间长度越大,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不足一万年,旧石器时代却漫长得像时间凝固了一样。 180万年,在西侯度,就是脚下59米处。那一缕火焰,温暖了人类发展的漫漫旅程。

二青会圣火点燃 西侯度惊艳世界
  大河奔流于古渡苍茫间。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