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安安过春节 节日期间怎样正确处理意外伤害

03.02.2016  23:33

    每逢节假日,都是各医院急诊科最忙的时候。记者走访省城各大医院急诊科了解到,异物卡喉、鞭炮炸伤、扭摔伤、刀切伤等都是节日期间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出现这些意外后,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解放军264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周玉宝介绍了几招管用的急救措施,让大家预防和正确应对意外伤害,过个平平安安的春节。

     异物卡喉

    吞馒头喝醋或用手抠都是错误的做法节日期间品尝美酒佳肴时,注意避免异物卡喉。咽喉与食道异物常见于老人和孩子,老年人牙齿脱落后,难以充分咀嚼,加上口腔黏膜感觉神经反应迟钝,无法感知食物内是否含有异物,5岁以下的小朋友由于牙齿没有发育好,容易将食物吞下去。发生异物卡喉情况后,有些人会大口吞饭团、馒头或喝食醋,企图借助饭团等将异物带入胃内,还有患者自己用手抠喉咙,其实这些错误的方法只会让异物越陷越深。

    ●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孩子异物呛入气管堵塞气道,家长应把孩子头朝下横抱,让上身低于臀部,再在背部用力拍击,帮助孩子把异物咳出。如异物仍不能吐出,应速将孩子送往医院。如果被鱼刺、鸡骨卡住食管或喉管时,不要硬抠。咽和抠都会造成骨头、鱼刺刺向更深处,甚至刺破食管。异物卡在显眼处,可以用筷子或镊子取出,如卡入的位置较深,应立即到医院处置。

    当老人发生异物卡喉,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

     鞭炮炸伤

    炸伤手部足部或眼部处理方法不一样今年,虽然太原、大同两城市开始全面禁炮,但在我省其他市、县,燃放烟花爆竹依旧是春节的“保留节目”,也是小孩子最爱的“游戏”,但孩子也是最易被鞭炮炸伤的人群。即使自己不放,只是带孩子出去观看别人放烟花爆竹,也需小心,谨防被鞭炮“击中”。每年,医院急诊科都会接诊不少被花炮炸伤的患者,受伤的部位多是眼睛、手和耳朵,其中又以眼睛尤为脆弱,轻则角膜上皮烧伤、感染、溃疡,重者异物进入、烧伤严重。如果发生意外,最要紧的是学一些对付炸伤的应急措施。同时呼吁广大家长要看护好儿童,尤其教育孩子尽量远离鞭炮及带有爆炸性装置的玩具。

    ●应急措施:如手部或足部被鞭炮炸伤流血,应迅速用双手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如有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可以撒上止血。如果出血不止量又大,则应用橡皮带或粗布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但捆扎带每15分钟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

    如果炸伤部位是眼睛,则与其他外伤不同,任何按、压、揉、碰的行为都会对炸伤的眼睛造成进一步损害。正确的方法是,先镇定情绪,试着目测一下视力,即使眼部不觉疼痛,最好也到医院眼科检查一下。如果感觉有灰进入眼睛时,可用常规的消炎或抗菌的眼药水冲洗。如果眼部有出血,要尽快用干净的纱布将受伤部位轻轻遮住后,紧急赶往医院。

     扭伤摔伤

    若摔伤导致骨折可用夹板固定患处很多人把滑雪列为春节期间游玩项目之一。不过,滑雪前应该先热身,增加关节及韧带的柔韧性和活动范围。在滑雪过程中最好每隔半个小时休息一次,让高度紧张的脚踝肌肉得到放松。

    ●应急措施:摔倒后,摔伤者和身边的亲友可以观察一下,如果摔伤部位没有特别强烈的疼痛感,一般就不是骨折,如果出现异常反应,例如走路畸形等,就很可能是骨折。此时,摔伤者不能再随意走动。现场有急救经验的人可用夹板对患处进行固定,无夹板时也可用书本等固定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摔倒后,很多人总是习惯赶紧揉一揉来缓解疼痛,或是活动一下,其实这些做法是错误的。如果是颈椎扭伤或摔伤,活动一下或揉搓,容易发生很严重的后果,导致病情加重,如下肢瘫痪等。

     刀切伤

    伤口不严重时可用清水和肥皂清洗新春佳节,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喜欢在自己家里做一大桌子的饭菜,认为这样才算是有过年的气氛。可在烹饪食物时,切菜宰鱼时割破手指的情况却是时有发生。

    ●应急措施:发生刀切伤时,切莫惊慌,当情况不严重时,用清水和肥皂将伤口彻底洗净,使伤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一旦发生严重刀切伤时应注意:刺入物不可立即拔出,如果出血严重,应抬高受伤部位使其高于心脏,用干净的布块加压止血,包扎伤口。此外,要立即送往医院,有必要的话,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注射破伤风疫苗。

     烧烫伤

    小面积烫伤可擦菜油烧伤处可用流动的冷水冲洗春节期间,气温较低,不少家庭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采用取暖器、炉子等取暖设备,但由于这些设备一般都放在地上,这个高度对于好奇的孩子来说,触摸到并不困难,父母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此外,厨房也是危险区域,热水、热油要是放置不当,孩子很容易受伤害。因此,烧开的热水、热油等一定要放置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发生意外。

    ●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烫伤,应立即将患处浸入冷水中,小面积的轻度烫伤可擦菜油、清凉油;已形成水泡者,在无菌条件下将泡内液体抽出,创面用烫伤膏或消毒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严重烫伤时,创面不要涂药,用消毒敷料或干净被单等简单包扎,尽快送正规医院。

    发生烧伤后,应将患处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约10—30分钟,再用松软潮湿、最好是消过毒的纱布包扎伤口处,不要太紧;若皮肤已被烧坏,用一块干净的纱布覆盖其上以保护伤口处,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忌在伤口上涂抹任何东西,避免加重伤情。

     车祸外伤

    两项技术很关键心肺复苏术和创伤救护技术每年春节期间,很多人赶着回老家,人员流动增加了,车祸外伤的病人也随之增多。

    ●应急措施:交通意外的急救,主要涉及两项技术,一是心肺复苏术,二是创伤救护技术。

    车祸的抢救首先要保护自身安全,包括确认环境安全和做好自我保护,如设置车祸现场警示牌和障碍;然后判断伤情并立即呼救,根据伤员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或创伤救护。

    对于伤员不要急于把他们从车上或车下往外拖。如果伤员已发生昏迷,这时可先松开他们的颈、胸、腰部的贴身衣服,把伤员的头转向一侧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血液、污物等,以免引起窒息;如果心跳和呼吸都停止了,应该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有严重外伤出血,可将头部放低,伤处抬高,并用干净的手帕、毛巾在伤口上直接压迫或把伤口边缘捏在一起止血;如果发生开放性骨折和严重畸形,不应急于搬动伤者或扶其站立,以免骨折断端移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如果病人发生昏迷、瞳孔缩小或散大,甚至对光反应消失或迟钝,则应考虑有颅内损伤情况,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

     ○温馨提示

    这些急救误区千万要不得误区一:肢体出血时,用止血带来止血

    解释:严重出血时,有些人会立即用皮带或者鞋带紧紧绑住伤口以上的部位,以减缓血流速度。这样做有一个风险,就是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组织损害。

    正确做法:在伤口处垫上消毒纱布,采用直接加压法,然后安全地包扎好伤口。如果伤口出血不止,伤口广而深,伤口处很肮脏,或者伤口是由动物咬伤引起的话,就要寻求医疗帮助了。

    误区二:扭伤、拉伤或者骨折时,设法弄热患处

    解释:其实,把患处搓热只会起到反效果,让患处肿胀起来,减缓患处的自愈速度。

    正确做法:用布或者其他东西包住冰块,以避免冰块与伤口直接接触,然后敷在患处,每隔10分钟敷一次,持续一到两天。

    误区三:烧伤时,往伤口处涂黄油

    解释:当烧伤比较严重时,如果你往伤口处涂上黄油或者其他物质,那么医生随后处理伤口时,就比较困难了,同时,这样做会增加伤口感染的可能。

    正确做法:一般来说,烧伤后可以用冻水冷却伤口,但是对于严重的烧伤,伤者应送去医疗机构进行护理。要切记保持伤口干净,同时应宽松地包扎好伤口,不要弄破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