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朔州扶贫攻坚工作综述

14.02.2016  13:35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始终不渝的职责使命。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难度,自觉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心,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脱贫攻坚大会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当前的政治任务,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深入谋划,认真对待,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以民生为重、我必为之的担当,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完善脱贫方略、瞄准贫困人口、敢于攻坚克难,向贫困发起冲刺、总攻,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彻底消除贫困。
  

  ——摘自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在全市脱贫攻坚大会上的讲话
  


   这里,曾因生态环境极端恶劣,边远山区群众生活非常贫困。
  这里,也因全市人民艰苦奋斗、挑战贫困而经历着沧桑巨变。
  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大增加、贫困人口大减少、幸福指数大提升……今天,当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片热土的时候,不禁为朔州决战贫困的奇迹而感到振奋。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决战贫困、福祉农民,取得了反贫困的巨大成就:2013年,全市减贫人口1.8万人,贫困地区农民平均人均纯收入达到6725元;2014年,全市减贫人口1.84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35元,是201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的2.3倍,是建市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55元的31倍多;2015年,全市完成50个村、2.3万人的减贫任务,到年底全市贫困村减少至157个,贫困人口减少至8.3万人。全市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9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8.3万人……
  令人欣慰的数字背后,是党委政府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的坚强领导和勇于担当;让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全市人民不甘落后、决战贫困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为之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到2012年底,朔州市仍有16.1万贫困人口,350多个贫困村,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右玉县、平鲁区、山阴县),脱贫形势依然严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贫困人口前进的脚步直接决定着全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能否如期到达胜利的彼岸。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2013年,摆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扶贫开发,朔州应该怎么干?脱贫攻坚,朔州究竟怎么做?
  市委书记王安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海渊等市领导怀着念兹在兹的深深牵挂,带着问题,领着课题,率先垂范,走村入户,多次深入一个个边远地区,一个个贫困乡村,一家家嘘寒问暖,一户户了解情况,摸实情、看真贫,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话发展,就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密集调研,足迹遍布贫困区、困难户,问得最多、听得最细、讲得最透的就是扶贫开发。
  火花在交流中闪现,思路在调研中明晰。经过一番深入调研,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朔州市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框架很快成型——
  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推进“两大任务”、建设美丽朔州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推进“三农”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
  精准识别、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管理,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要求,领导到位、干部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倾斜、项目倾斜、科技倾斜、政策倾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驻村工作队跟踪服务。
  脱贫攻坚,朔州市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持续加力、不断加码——
  面对严峻困难挑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一笔笔综合扶贫资金源源不断地向贫困地区汇聚,一项项推进脱贫攻坚的制度措施相继制定出台。近三年来,全市投入帮扶资金达到8.46亿元。2015年初,印发了《关于继续做好领导包村增收和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并统筹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通知》;4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开发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动员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工作,切实保障扶贫开发落地有声。
  过上好日子!朔州人民,不能靠后。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朔州,不能拖后腿!这是全市人民发出的共同心声。
  如今,朔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贫困宣战,朝困难攻坚,在伟大征程中,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在具体实践中,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胆探索并积极推广“定点式帮扶、包村式增收、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治理”的工作机制,率先走出了一条朔州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干部驻村 定点帮扶
  
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送”起,从群众最急迫的事情“帮”起……
  市扶贫办主任雷福海如数家珍介绍到,每年有600支工作队2000多名帮扶干部,进驻贫困农村,深入群众家中,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每年抽调900多名包村领导深入农村驻村帮扶。2014年6月14日,省督查组来朔州市督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时,对朔州市的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7月24日省委、省政府上报中央关于《山西省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情况》中,朔州财政支持扶贫工作受到点名表扬。
  全面小康,绝不让一户贫困农民掉队——
  扶贫一线,2015年有991名包村领导牵头联系指导,全市617支工作队,驻扎在207个贫困村和部分插花贫困村,他们肩负着职责和使命,他们怀揣着执着和光荣,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开展扶贫,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不漏一个、不留死角,使党和政府的惠农阳光精准温暖到每户贫困家庭,实现了全市党员干部与贫困村的结对帮扶“全覆盖”。
  山庄窝铺、农家院落、田间地头、项目工地、各类企业、生产车间、培训机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职业院校……处处留下市领导密集调研的身影。市委书记王安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海渊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多次深入包村增收联系点,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认真倾听群众所思所盼,和群众百姓促膝交谈,与基层干部积极探讨,共商农民致富之策,共谋农村发展之计,着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
  在王安庞、李海渊的亲自帮扶下,右玉县新城镇邓家村、威远镇南八里村,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平鲁区双碾乡东港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村里环境明显改善、百姓生活明显提高……
  领导包村、单位驻村,是朔州市扶贫开发工作中两支重要的中坚力量。在王安庞、李海渊等市四大班子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带着感情、带着使命,走向基层、住进农村,帮助包扶村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增收产业,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实际问题,用行动托起了贫困农村的希望,用爱心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谱写了利民为民的“和谐曲”。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最近,朔州市选派357名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市级选派的第一书记主要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的一项重要职责任务是推动精准扶贫。
  领导驻村帮扶机制、扶贫资金投入机制、资源整合推进机制、基层党建引领机制、责任落实督查机制……有效保障了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
  “驻村干部到,村里变化大,农民高兴了!”这是群众发自肺腑的赞扬之声。
   移民搬迁 稳定脱贫
  
居住条件差、交通出行难、吃水困难多、人口居住少,是扶贫开发最难解决的“硬骨头”。建市初期,全市有大小村庄2052个,其中483个村庄分布在边远山区。
  “对全市需要移民搬迁的要有底数、有规划、有安置,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
  “建设新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向小康”,是市委、市政府在科学研判朔州市情的基础上,站在推进“两大任务”、加快“六大发展”的高度,精心谋划的奋斗目标,科学绘就的宏伟蓝图。
  朔州市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村庄,推行“移民搬迁”拔穷根。在实施过程中,立足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定位于“搬得好、全融入、奔小康”,着眼于“工业搬迁型、村庄合并型、分散移民型、整体搬迁型、集镇建设型”等多种模式。
  近年来,朔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推进有力——
  右玉县坚持建新村、并小村、移偏村原则,启动百村万人大移民工程,采取城郊经济型、工贸带动型、高效养殖型、特色种植型、旅游开发型、产业混合型“六种模式”,整合资金,科学规划,集中投入,取得成果。
  平鲁区在原有“一城十镇百村”模式上及时调整,以“70%的土地种草植树、70%的农民进城”为重要抓手,以统筹城乡为主攻方向,以产业转型为基础,以生态修复为重点,以民生建设为中心,着力改变山庄窝铺困难群众生存发展环境,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山阴县把自然灾害、生态搬迁、易地扶贫及城镇化建设等多种移民途径整合捆绑,使移民搬迁实现了“人口搬迁”向“增收搬迁”的转变。
  非贫困县朔城区、应县本着易搬迁、宜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宜促进贫困户脱贫、宜促进本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较快发展的原则,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详尽规划,积极推进。
  截至2014年底,全市实施移民搬迁村385个,搬迁户数1万多户,人口4.8万多人,农村总数由2001年的2052个,减少到1688个。其中,2014年,实施搬迁25个村1163户3692人,率先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集中建设、资源共享、和谐发展”的移民扶贫新路子。2015年,全市安排搬迁3248人,比省级计划超248人。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纵深推进,全市逐渐由全域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扶贫开发也真正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质变。
   产业扶贫 授渔之举
  
一家富不富,看是否有好项目;一村火不火,看是否选到好产业。产业帮扶、项目带动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把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发作为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举措、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加大推进力度,抓紧组织实施。”市委书记王安庞多次在市委常委会上专题研究产业扶贫工作。
  “企业担当社会责任,助推农村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带动农民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市长李海渊亲自过问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
  各县(区)主动跟进、对接企业、外出招商、制定措施,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四种产业开发模式”助推朔州市精准扶贫:
  ——连片开发式。由规模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等联合组成农业产业开发集团,发展“一县一业”,连片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右玉县晋西口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与阳煤集团合作新建1.7亿元的优质肉羊屠宰加工项目。
  ——资源入股式。贫困乡村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与扶贫龙头企业或工业转型企业共同合作开发产业支撑项目。应县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发展规模养殖优势,引进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兴建全国目前最大的万亩现代养殖园区。
  ——订单合作式。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参扶企业与项目基地紧密对接、项目基地与周边农户连片开发。山阴古城,与当地多个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奶源订单关系,形成了种草养牛产业链。
  ——龙头带动式。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扶贫龙头企业的优势作用,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引领带动农户增收。怀仁金沙滩羔羊公司的肉羊系列产品加工,带动当地2000多农民发展养羊产业。
  据市扶贫办干部张阔介绍,截至目前,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427个,总户数1.1万多户,总人口达3.3万多人。
  2013年,全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启动以来,朔州市规划储备扶贫产业招商项目六大类62个,计划总投资达184.6181亿元,对接启动产业扶贫项目32个,完成投资27.06亿元,辐射带动农户20多万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市”。
  2014年,朔州市围绕“项目见效年”目标,重点启动了“4211”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对接企业20家,完成投资17.1843亿元,为贫困村确立增收产业项目2615个,使贫困村人均增收达20%以上,辐射带动了60个村的农民增收致富。以“朔州企业家投资在朔州”活动为主线的朔州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模式被全省作为典型推广。
  2015年省政府将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发列为全省十大重点工程,朔州市对接各类企业30家,到11月底,已完成投资22.12亿元,带动周边6000多农民实现增收,帮助3500多贫困农民实现脱贫。
   整村推进 片区开发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扶贫开发向贫困村推进,推进,再推进!贫困人口不断地减少,减少,再减少!
  “实施整村推进、片区开发,这样做的效果很好,群众更有积极性了。”朔州市的一位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市扶贫部门积极帮助项目县乡完善规划、制定方案,并邀请省扶贫办资深专家深入项目村实地指导。
  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扶贫到户,这是朔州市“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
  围绕工作思路,结合朔州实际,重点突出哪些方面?朔州认真思考、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整村推进的重点——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解决贫困村的行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等民生问题,改善小型农田水利等公益性生产设施条件;
  支持建立村级生产互助资金,扩大小额贷款扶贫贴息,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
  推进贫困村综合治理、全面发展,加强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和村级班子建设。
  财政专项扶持、资源整合推进、社会各界帮扶、项目带动发展……朔州市重点对资源相对集中、发展潜力较大、不在易地搬迁范围内的贫困村,进行了主导产业开发、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和社会产业发展等综合治理,实现了村容村貌大改观、农民收入大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整村推进村265个,带动农户2.8万多户,人口9万多人。其中,2013年,为右玉县争取到中央彩票公益金扶持项目1个,资金1300万元,涉及7个乡镇、10个村、1194户、3922人。
  特别是从2015年起,每年确定50个整村推进村,集中实施重点帮扶,确保2020年255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奔小康。
  2015年,确立市级整村推进村16个、省级整村推进村7个,其余27个村由相关县(区)按贫困村所占比例确定,精准实现了5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体集中脱贫。
  在片区开发上,“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了右玉马铃薯、山阴小杂粮、平鲁红山荞麦等多个片区扶贫开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带动村庄183个,带动农户1.4万多户,人口5万多人。
  在项目开发上,启动实施了“两区”开发项目17个,投入资金45.4亿多元,带动农户近2万户。
   培训转移 劳务致富
  
“每年户均收入6000元以上,人均3000元以上。”图远实业公司的一份资料显示。
  图远公司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周边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模式整合为集中连片的香葱种植基地,不仅为周边贫困劳动力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而且每年联结周边贫困农民开展小香葱种植培训。
  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是稳定就业的有效途径,是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围绕工作目标抓培训,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围绕创业创新抓培训,围绕劳务增收抓培训……增强了扶贫对象“造血功能”,实现了精准培训与精准扶贫的精准对接。
  市扶贫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将培训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县(区),各县(区)特别是涉及培训的企业、合作社等培训主体,从培训学员录入、培训方案审定,到现场培训指导、集中培训开展,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计划指导、资金到县、培训到人、直补到户、部门协作、全程监管……朔州市对未就业、未升学的农村困难家庭初高中毕业生,采取外出就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培训和创业就业培训。
  朔州不缺少创业梦想的种子,同时朔州拥有充足的阳光、丰润的雨露。
  一项项举措办法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重点加大对农村科技人才、领军人才、种养能手的培训力度,为农村发展储备大量技术人才。到2014年底,累计争取专项培训经费4001万元,培训人员7.74万人,输出人员近5.7万人。
  重点开展了教育扶贫,对贫困地区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本科贫困大学生,每人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资助;对贫困高中生给予每人每年800元的资助,资助三年。
  2011年至2014年,朔州市累计争取资金450多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近800人,贫困高中生500多人。
  2015年,省里下达朔州市“千村万人”就业培训任务1500人,下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1300人,朔州市自加压力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员增至5000人。
  根据全市现代农业规划和扶贫开发布局需要,朔州市在深入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有效整合涉农、涉贫困地区的各类企业、培训机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职业院校等培训资源,按照“品牌+基地”的项目化管理模式,结合种植养殖、设施农业、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化发展板块,谋划建立不同专业的培训基地。
  各有各的特长,各打各的品牌……培训更加专业,培训更加实用,参训农民更易于选择培训基地,更宜于企业用工需求。
  ……
  领导干部的担当使命在这里延伸,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在这里升华。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期盼为己任,心系百姓冷暖,情牵百姓疾苦,真挚的亲民爱民情怀深沉而坚定。
  亲民爱民情怀,生动展现在深入基层一线问疾苦、察民情、接地气,在号准“贫脉”上狠下工夫,在摘掉“贫帽”上多想办法。
  亲民爱民情怀,突出表现在知百姓事、解百姓难、帮百姓富。
  不论是定点帮扶,还是移民搬迁;不论是整村推进,还是片区开发;不论是产业扶贫,还是培训转移;不论是住有所居,还是创有所获……只要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播撒的种子,朔州的阳光雨露都将洪纤靡遗。
  如今,但凡人们途经塞外朔州,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幅幅图景:
  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道路延伸至千家万户,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点缀在朔州大地,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美丽乡村展示着特色景观,一张张灿烂欣慰的笑脸诉说着幸福故事……
  是的,毋庸置疑,以脱贫攻坚助推小康提速、以小康提速带动脱贫攻坚。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站在实现中国梦朔州篇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扶贫工作的部署和指示,严格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省委加快“六大发展”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紧扣推进“两大任务”、建设美丽朔州的工作主题,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更超常的力度,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迂回,不绕路,每一步都深沉而笃定,同奔小康的铿锵足音响彻朔州大地,激荡澎湃、激昂慷慨!

责任编辑:刘振华    审核:刘振华    审定:刘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