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汛期地质灾害三大焦点

12.05.2016  11:38

      眼下,强降雨天气正在南方继续肆虐,多地接连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公众在关注福建泰宁泥石流灾害救援工作的同时,也在持续聚焦今年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新华视点”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目前,全国有28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的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有较大增长。第二季度全国陆续进入汛期,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将更加严峻。

  焦点1 地质灾害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调查 一季度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均翻倍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最新数据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今年一季度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30%、200%和170%。

  受近期降雨范围广、局地降雨强等因素影响,南方已有多地陆续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尤为牵动人心的,是8日福建泰宁县突发10万方以上大型自然灾害泥石流。泥石流冲毁了池潭水电厂扩建工程施工单位生活营地,同时冲毁了池潭水电厂厂区办公大楼。截至10日13时,泥石流灾害现场已经发现35具遇难者遗体,仍有失联人员1名。

  记者近日在泰宁县救援现场看到,当地不少河流山洪汹涌,不少山体滑坡,山上的竹子、杉木等随着大量红泥土一冲而下。

  焦点2 是什么导致了如此严重的灾情?

  调查 历时最长超强厄尔尼诺持续影响,多因素叠加加剧地质灾害风险

  记者采访了解到,极端天气、地质条件等因素是今年以来南方等地地质灾害频发的主因。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成因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其中,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福建国土厅刘顺桂说,在遭遇多次强降雨时,江河水位较高,土壤接近饱和,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已遭遇了多轮持续强降雨袭击。“自3月21日起,南方地区接连出现13轮暴雨强降水过程,5月份就多达3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监测首席专家周兵介绍,以往每年3月至5月是江南春季连阴雨季节,4月至6月是华南前汛期,今年两个气候现象出现叠加,加剧了南方雨势。

  此外,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叠加强降雨等自然因素,对地表环境产生扰动,也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焦点3 如何应对严重灾情?

  调查 关注宿舍工棚选址和预警监测等问题,避免群死群伤事件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致灾因素多,有很强的突发性,破坏性强,造成后果点多面广,公共安全隐患大。

  “目前,我国已完成1080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1:5万详查调查工作和15833处隐患点的勘查工作,基本查清全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但我国地质条件复杂,隐患点数量不断动态变化。”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通过综合治理国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核销了很多,但随着情况动态变化和调查排查深入,未来隐患点仍会继续增加。

  有关人士表示,部分矿山企业、施工单位存在宿舍工棚选址不当、临灾避让意识不强、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等问题,导致矿山和在建工程等区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据新华社

来源:扬州网——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