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专家”当“第一书记”,不脱贫不离村
央视网消息: 2016年10月,范景胜获得了“四川十大扶贫好人”的荣誉,然而此时让他激动万分地在朋友圈里与大家分享的,却是另一件事:伏岭羊肉馆在蓬安县城盛大开业了。
“这标志着我们伏岭村的黑山羊养殖基地,打通了从山场到餐桌的扶贫全产业链条,‘伏岭黑山羊’品牌正在打响。”范景胜心里充满了喜悦。从村到县,再推出四川、走向全国,在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眼里,带领付岭村脱贫致富,已经开始走上正轨。
“羊专家”入驻贫困村,他带贫困户发“羊财”
四川省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是省农业厅定点帮扶的贫困村,该村距杨家场镇约12公里,是典型的偏远村、高山村、旱山村,交通不便,用水困难。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17户742人,贫困户就有53户182人。省农业厅来到该村开展帮扶时,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
2015年9月,范景胜接受组织安排到付岭村走马上任。初到时,村民们对这个年纪轻轻白白净净的八零后“第一书记”并不感冒,更没想到他怀揣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全国第二个肉用山羊简州大耳羊新品种的主研者之一。
范景胜来到伏岭村后发现,该村地处虎形山上,植被丰富,草山草坡面积大,适合养殖黑山羊。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上面派这么嫩的娃娃能干啥?”听说要养羊,村民唐大礼直犯嘀咕,但面对范景胜几番诚恳的动员,他和零星几户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养殖了几只黑山羊。
接下来两个月里,范景胜东奔西走,给村民一一算经济账,引进优质品种,又请来省农科院专家给村民传授养殖技术。他还马不停蹄地申报省科技专项,争取种桑养羊项目,整村推进圈舍改造。很快,偌大的养殖基地矗立在伏岭山腰,他还引进105只简州大耳羊新品种,用于品种改良。
紧接着,范景胜带着村委和贫困户代表到乐至、简阳参观学习。看到了别人家的发展,贫困户们“眼馋”起来,心思也活起来。回村后他再接再厉,在村上建起省畜科院专家服务站,邀请知名专家开设村级讲坛,传授养羊手艺。还从贫困户里选出了八户做养羊科技示范户,带领他们率先发展起来。
有了示范户们的带动,养羊户逐步增加。从开始别人出资“请着养”,到自掏腰包“抢着养”,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范景胜的组织下,村里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110户农户(包括全部5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寄养”方式解决贫困户缺乏劳力的问题,通过“托养”方式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有想法、无资金”的难题。同时,对贫困户进行股权量化,年末按交易量返利并按股分红,确保实现贫困户重点受益、养殖户年年增收。
如今,咩咩声已不绝于伏岭——全村山羊存栏1300余只,其中贫困户养羊400余只,还试种优质牧草150余亩,玩转了循环农业。范景胜粗算过,贫困户今年可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发上笔“羊财”。
不脱贫不离村,不落下一户一人
“增收脱贫,不能落下一户一人。”这是范景胜平常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工作的座右铭。作为远近闻名的“光棍村”,伏岭村的问题积累得太多,要脱贫必须厘清致贫原因,对症下药。
针对致贫原因,范景胜和村“两委”经过商议,为该村制订出了一套系统的脱贫方案:除了养羊,还要修路、兴水、建房。
用水困难、交通不便曾经是影响伏岭村发展的重要桎梏。经过范景胜的努力,如今伏岭村已建成18处人饮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全村群众在2015年底都吃上了放心水,还建成17处小微水利工程,村民生产用水不再难。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伏岭村已建成村组水泥路10多公里,到户便民路5公里,实现了水泥路组组通、便民路户户通,村民出行不再难。
要让村民觉得有发展、有奔头,增强幸福感也是重要的一环。今年75岁的困难户陈向廷,以前居住的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生活十分困难。范景胜得知情况后,帮助他协调落实危房改造项目资金,不到两个月时间就修建好了新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来伏岭村一年,范景胜把村里的危房陆陆续续逐一改造,让贫困户都住上了新房。
扶贫,不是一代人的事儿。要拔掉穷根,让代代人都能富起来,除了短期要形成产业,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让产业可持续发展下去。“羊吃草,连根拔”,为减少山羊户外放养对环境的破坏,他正组织大户流转农田种植黑麦草。
目前,范景胜还正在建立“三室一点一中心”,即文化室、卫生室、办公室,一个电商网点,一个日间照料中心,并将通过淘宝网、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渠道建立黑山羊销售推广平台,争取把黑山羊推出四川,推向全国,实实在在打造伏岭品牌。
“我是党员,就该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不脱贫,我就不离村。”站在山顶,望着洒下无数汗水的伏岭村,范景胜说得很坚决。(文/刘畅)
原文链接: http://news.cctv.com/2016/12/19/ARTIgazm413FWA06TYlaNEr61612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