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山西襄汾疏通万亩农田“毛细血管”

05.08.2016  13:37

记者  魏永平 杨翀天

  “有了县水利局给我们村修的农田渠网,今后遇到大旱之年,再也不用为浇地发愁了!”盛夏7月,站在自家田埂上,看着田里四通八达的渠道,临汾襄汾县西贾乡西南李村64岁的李江海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西南李村位于襄汾县汾西灌区片,往七一水库输水的七一渠就从村旁经过。就在一年前,该村的末级渠系系统还是有名的“筛子渠”、“梗塞渠”。由于田面渠系工程不配套,支斗渠系工程老化失修,斗渠以下大多是土渠灌溉,渠道坍塌淤积渗漏严重,行水困难。遇到旱年,群众浇地只能靠或租或买的水管、水泵从主渠里抽点水,耗时、耗力、耗钱,有时一亩地的收入还不够支付浇地费用,所以很多村民干脆不浇地,任庄稼自生自灭。

  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4年末,襄汾县汾西灌区片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全面启动,疏通群众浇地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

  襄汾县高度重视此项惠民工程,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亲自挂帅的工程领导组,该县水利局会同汾西灌区的西贾扬水处和襄汾分局与县国土局、农发办、受益乡镇、村庄等沟通协商,实地勘测,科学规划,2015年7月,工程项目实施方案顺利获批。

  “工程资金全部为中央财政统筹拨款,总计1000万元,专款专用。”工程项目部经理、该县水利局管理站站长师国峰介绍。

  “县上给村里修渠,没让村里出一分钱,村里只负责协调用地,这是给大家办好事,说什么也要办好。”西南李村委会主任文艺说。

  “可不是,我们扬水处负责的六支渠,有一段‘咽喉要道’位于汾城镇十字路口的商铺门前,疏通渠道需要挖开商铺门前的地,有些商户怕影响生意,就不是太愿意,我们一方面给他们讲解修渠的重要性,一方面采取分段施工的办法,尽量两头兼顾,最后沿渠30多户商铺全都同意了。”负责渠系系统运行管理的襄汾县汾西灌区西贾扬水处主任李宏说。

  政府牵头,部门发力,群众参与,随着资金、用地等问题迎刃而解,2015年10月15日,工程全面开工。

  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埋头苦干,襄汾县汾西灌区片末级渠系配套工程主体工程于今年7月全部完工,共新建西南李提灌点工程1处,修建渠系工程54964米,建设节制闸、分水闸、机耕桥等渠系配套建筑物1010件,基本疏通了该县汾西灌区内襄陵镇、南贾镇、西贾乡、景毛乡4个乡镇13个行政村的农田灌溉“毛细血管”,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千亩。

  “接下来只剩下一些水渠接口、阀门等扫尾工程,等全面竣工后,项目部将及时进行财产移交,以农民用水协会或受益村组为管理主体,重大决策由村民代表大会或协会讨论解决,实行由管理单位专业化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保证渠系系统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师国峰说。

  据了解,眼下正值夏浇,许多农户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使用渠道,由于新建了提灌点,水渠也修到了地头,浇一亩地的时间从原来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极大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费用也从一百多元降到了四五十元,有效减轻了当地农民的灌溉负担。潺潺的清水不仅流进了群众的农田,也滋润了群众的心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