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上党 秀美家园

16.10.2015  10:3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长治市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绿色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生态、民生、安全为基点,通过实施两山治本、两林富民、两网提档、双保安全、双十示范、双育增效“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全力推进城乡绿化和生态修复保护,着力打造山川秀美的宜居城市,不但为城乡大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使宜居长治成为山西一张亮丽的名片。

 

 


  
 
长治市的林业生态建设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09年,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长治的召开,将长治的林业生态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成绩面前,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看到,生态林业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绝不能因为一时的成绩和暂时的成果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甚至停滞不前,必须以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为此,他们在认真审视当地林业生态发展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了“十二五”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市委十届五次全体会上,市委确立的“五五”发展战略,将“五宜”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了建设“宜商、宜游、宜业、宜学、宜居”城市的目标和要求,将城市生态建设提到了一个高度。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他们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每年3月12日前后,市委、市政府都要召开声势浩大的造林绿化动员会,出台年度林业建设实施方案,与各县市区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开启年度造林序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部署,真抓实干,细督实查,并亲自参加植树造林启动仪式,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群策群力,确保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启、有序推进、扎实完成。
     资金投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保证,能够及时足额到位直接影响着林业生态建设的成败。“十二五”以来,长治市不断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基本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形成了“政府投资,部门筹资,社会集资,劳务代资”的造林绿化多元融资机制。多年来,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长治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来生产,建立起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长期稳定的造林绿化投入保障机制,在用好国家和省级林业投资的基础上,地方财政每年要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最大限度扶持林业发展。财政对林业的投资实现了连年增长。今年,全市绿化工程建设总需投资5.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48亿元,完成全年投资的80%。其中,市县两级财政预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可达2.1亿元以上,其中市本级财政列入预算4470万元。目前,市县两级已到位资金4162.4万元,据统计,各县市区已列入预算的都有所增加。同时,积极采取了企业出资、自愿捐资、冠名赞助、反租倒包、大户租赁、股份造林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筹资渠道。落实“谁开发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林业,鼓励各类企业承包绿化点、缴纳绿化费、建设园林化企业等。足额的资金投入为长治林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科技兴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长治市始终把科技支撑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贯穿于造林绿化工作的全过程,把《长治市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标准》和《长治市造林绿化工程管护标准》作为基本红线,积极推行“山当地种、树当粮管”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在造林绿化过程中严把苗木质量、挖坑规格、浇水数量、树木管护四道关口。推广普及径流林业、覆盖林业、混交造林、容器育苗等综合抗旱造林实用技术。专门成立了林业技术指导组,实行技术人员分包绿化工程责任制,加强对造林绿化现场的全程监督监理,实施了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一条龙的管理程序,凡没有技术人员签字的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实行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严把质量关,千方百计提高造林绿化成活率、保存率和合格率,确保栽一棵、活一棵,种一片、绿一片,高质量地完成绿化增绿任务。积极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培训,在继续做好“百千万”大培训的基础上,对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和每个工程项目负责人都进行了培训,提高他们精品意识和水平。完成各类技术培训40余期,培训林农5600余人,基本达到了县县都有服务队,乡乡都有指导员,村村都有技术员,户户都有明白人的基本要求。
  创新体制机制助推长治林业健康稳步发展。首先,在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中,长治市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所有重点工程均按项目化管理,工程化运作,由造林专业队或绿化公司施工,完工后负责1-2年的管护,按合同规定严格检查验收,分期报账付款,用严格的程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十二五”以来,全市植树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5%以上,保存率达到90%以上,改变了过去“年年造林不见林,年年植树不见树”的状况。平顺县面对“种棵树比养个孩子还难”的恶劣环境,坚郊区、长子、壶关、平顺、黎城、武乡五县一区“4.01”冻雨灾害情况进行了理赔勘验工作,森林受灾面积2.0余万亩,理赔金额达500余万元,减轻了林农的损失,得到了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依法治林、建设法制林业是全面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治市出台了《建设法持矸石山上摆战场,四季造林不下山,喊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口号,宁可自己少喝一碗水,也要浇活一棵树,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其次,按照省厅要求,造林绿化重点工程致力于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规模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1000亩以上重点工程有43个,面积达15.78万亩,占省级营造林工程总任务的50%以上,占全市造林任务的39.4%。其中:万亩以上工程3处,5000亩以上工程4处,3000亩以上工程22处,1000亩以上工程14处。第三是强化考核奖惩机制,对造林绿化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在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期间,定期现场检查,并在新闻媒体上定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单位,责成有关负责人限期解决存在问题。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巡回督查组,建立了通报批评、黄牌警告、挂牌追究等有效的推进落实措施,确保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推进。
  为提升林业建设的动力和活力,长治市坚持扎实推进林业改革。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行了天然林家庭托管、家庭承包、林权到户,对林木权属全部划归土地经营者所有。全市800多万亩集体林有了新的主人,基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大大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林业、建设林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林带空间种植黄花菜、苜蓿草、中药材、小杂粮、油料、花生等低杆经济作物,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使他们享受到有权、有钱、有树、有粮的更多实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目标。结合林权制度的落实,积极探索尝试开展森林保险试点工作,今年春季发生冻害之后,积极启动森林保险灾后理赔工作,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制林业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林业系统六权治本工作,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出各项行政权力7项56条,建立完善“两单两图”,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真正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得到了有效落实。积极调处林权纠纷化解矛盾,调处率达到90%以上;基本做到了“户间争议不出村,村间争议不出乡,乡间争议不出县”。近五年来,林业行政案件逐年下降,未发生一起重大林业刑事案件。全力以赴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投资2000多万建立了全省第一只150余人的市级森林消防专业队,强化防火责任制落实,严查野外用火,森林火灾明显减少,受害率显著下降。全力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时部署监测工作,切实加大巡查力度,加强重点区域监测和排查,切实履行防控职责,全市没有发生病虫害成灾面积。同时,积极大力开展了林业食品安全、常见有害生物防治、湿地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等专项活动。长治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长治市生态绿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先后荣获山西省林业建设突出贡献奖、全省碳汇造林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科学规划,务实推进,带给上党大地的是满目的翠绿,带给林业产业的是丰硕的果实:
  ——“山上治本”成效明显,生态防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以来,长治市把国家林业建设工程与地方林业发展工程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造林工作力度,以建设石质山区水源涵养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林、丘陵山区生态经济林为重点,以太行山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交通沿线荒山、环城荒山为载体,由近及远,逐步推进,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年均造林40多万亩,五年完成造林260多万亩,“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面积64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92%,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构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障海河流域及京津唐地区生态安全的生态屏障。
  ——“身边增绿”深得人心,人居环境体系进一步优化。长治市实施了以城镇绿化为中心,以水网、路网、田网绿化为骨架,以环城、环村、环企绿化为节点,公园、游园、庭院绿化为亮点的上党城镇群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十二五”以来共完善和提高通道绿化9830公里,环城绿化280公里,水系绿化532公里,厂矿企业绿化350个,新增城镇景点绿化315个,新建完善城郊森林公园37个,村庄绿化3450个,通村道路绿化4677公里,在农村基本实现绿化全覆盖的目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绿地率达到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9平方米,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通道林网林荫化,水系林网风景化,农田林网方格化,村庄绿化园林化的生态格局,城乡一体化格局已基本形成。据抽样调查,长治人居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居全省之首。
  ——“产业富民”惠及民生,林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对全市集体林权进行改革,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调动了全市人民群众造林绿化、兴林致富的积极性,林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市以百万亩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全市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140多万亩,干果年产量达到5000万公斤以上;核桃、花椒成为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种苗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共发展育苗户2053个,每年新育苗2万亩左右,育苗总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建设花卉基地210个,面积达0.6万亩,林木种苗花卉业年产值达到2.5亿元,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猛,建成城郊森林公园22个,形成了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灵空山、天脊山、黄崖洞、八路军总部旧址、老顶山森林公园等森林生态旅游品牌,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带动了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农产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吸引安置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新农民脱贫致富的又一朝阳产业。同时,生物质能源、灌木林利用、林下资源开发、野生菌类、中药材以及速生丰产林建设逐步发展,推行林草、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开发模式,使农民当年有利,长远有林,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型林业的新模式。兴林富民,使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增加了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认同感,提升了农民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绿韵上党前景更美,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美丽长治的蓝图已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天更蓝、地更绿、山更美、水更清,人们看到的将是一个生态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新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