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批世界灌溉遗产工程在京领牌

27.03.2015  10:51

中国水利网站3月23日讯 (记者 张卫东 胡争上)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当天上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14年收录工程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我国成功入选第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四川东风堰、湖南紫鹊界梯田、福建木兰陂、浙江通济堰等4项工程主管单位代表到会接受了遗产证书。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为促进水利遗产保护、鼓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而设立的,每年评选一次。2014年9月16日,在韩国光州召开的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22届国际灌排大会暨第65届执行理事会上,全世界17项灌溉工程(中国4项,日本9项,泰国1项,巴基斯坦1项,斯里兰卡2项)入选第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ICID于1950年成立,目前拥有110个成员方,其宗旨是鼓励和促进各国水利、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首次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有百年以上历史,蕴含着丰厚的科学文化价值,是灌溉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典范,其工程景观、水工建筑具有独特性,且都在持续发挥功效。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对中国的4项古代水利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东风堰位于中国四川省青衣江下游夹江县,是引水灌溉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的优秀范例,在过去的350年里为当地的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通济堰位于中国浙江省丽水市,瓯江支流松荫溪上。通济堰拦河坝始建于公元6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坝。

“紫鹊界梯田位于中国湖南省新化县,用传统的技术和材料,综合开发水土资源。该工程规划科学,千年不衰,至今有效运用,当地生态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

木兰陂位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流域,作为拒咸蓄淡工程持续运行超过一千年,展现了独特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

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负责人及水利部农水司、国科司、中国水科院和中国灌排发展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出席授牌仪式。

来源:中国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