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师徒关系,需要两个基础

16.06.2015  03:54
确立师徒关系,需要两个基础 - 佛教在线
来源: www.sxfj.org
师徒关系的建立,奠基在两个基础之上:上师的大悲和弟子的虔诚。

上师的大悲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上师的悲悯、慈爱之心。生活中有很多种关爱,例如亲子、朋友、夫妻之间的关爱。而上师对于弟子的关爱,对于一个行者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弟子时常误把上师的关爱当成世俗的关爱,这时候就会生起“上师没有关心我,只关心其他人,都不在乎我”、“上师只对他说法,都不对我说法”等等的想法,当然,对于上师,每个人多少都会各自的看法,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的了解到,在究竟上来说,上师的大悲、关爱,是超越世俗的。


上师的大悲,眷顾的是众生的痛苦,而这里痛苦只的是哪一种呢?佛教当中提到痛苦分为三种: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指一般感受上的痛苦,例如病痛、不舒服等等。「坏苦」指的是改变的苦,就是任何感受上的快乐终究都会消失坏灭的,因此快乐的感觉,本质上也是一种痛苦,这被称为「坏苦」。「行苦」,指的是一切现象、万法的本质就是苦。


上师的大悲,帮助我们消除的是哪一种痛苦呢?

首先,不是感受上的痛苦,不是苦苦;也不是帮助我们得到感受上的快乐,例如得到健康、财富等等有漏的快乐,如果上师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得到感受上的快乐,那其实等于是上师在帮助我们得到坏苦,这是不合理的。


因此,上师的大悲,眷顾的,是消除「行苦」,也就是消除痛苦的根本、种子。身为弟子的我们,要有这样正确的认识:上师的大悲,是帮助我们消除「行苦」,而上师之所以给予我们口诀、教授,是为了帮助我们出离轮回,消除「痛苦」和「痛苦的因」:业和烦恼。


弟子修持增长,虔敬心也会增长

弟子方面,要具备的是「虔诚」。虔诚有两个面向,一个是「信受」,一个是「恭敬」。第一个部分指的是,弟子景仰上师的功德,并且深受启发,进而愿意欢喜信受奉行。「功德」并不是指外相上的庄严好看,主要是内在心性上的善妙功德。


为了信受奉行,为了希望得证上师的功德,因此会生起恭敬、精进之心。这是「虔诚」的第二个面向。恭敬不是讨好,也不是装模作样地奉承上师。例如有些外国人会模仿藏人的恭敬状,或者藏人模仿西方外国人的礼貌,都会让人觉得有些不自然,因此重点不在于外在的形式,就算做得维妙维肖,还是不算真正的恭敬。


讲回来,真实的恭敬心,会随着弟子的修持而增长,当他愈能领会上师内在的功德时,恭敬心就会增长。

编辑:心语菩提







 
太原市民宗局积极开展全国扶贫日活动
    10月18日,太原市民宗局组织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赴包扶村阳曲县东黄水镇马驼村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帮扶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全面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局机关及各微信平台、宣传栏等开展“10.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