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绘画卷 不忘初心谱华章

29.10.2017  21:06
砥砺奋进绘画卷  不忘初心谱华章 记山西体育蓬勃发展的五年

      此文发表于2017年10月29日 人民网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回望十八大以来的山西体育,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启迪下,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精准发力,以巨大的政治担当和历史使命,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方向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理念一变天地宽。新的发展理念为山西体育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战略指引与前行定力。

健康山西,体育先行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山西建设,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明确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和战略目标。全面落实《“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搞好“六边工程”,着力推动“健康山西,体育先行”,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山西是一个农业省份,农业人口占到了全省总人口的68.35%,群众体育工作搞得好不好,农民最具发言权!

基于这一战略性、系统性共识,山西省体育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统筹考虑顶层设计、基层诉求、社会意愿诸要素,作出将群众体育工作重心置于广袤农村的战略决策,把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作为全省群众体育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同时,按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扶贫攻坚作出的新部署,根据山西实际,结合文化惠民,将体育健身作为农村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其良性引导作用。

只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作量大面广,任务十分艰巨。而三晋大地自然条件、社会发展情势迥异,要在11个市、119个县(市、区)、1196个乡镇、28200个行政村实现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绝非易事。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国家和省两级持续投入引导资金4亿多元大力支持下,山西终于于2014年实现28200个行政村体育场地和1196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全覆盖”,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条件显著改善。两项工程共匹配健身路径器材1.4万件、篮球架1.9万副、乒乓球台1.2万张。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尤为令人振奋和欣慰的是,28200个村庄涵盖了拥有57万人口的1907个贫困村,这一成就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高度评价。

两个“全覆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山西群众体育工作筚路蓝缕的奋斗艰辛和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的动人图景。

截止目前,山西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已陆续成立体育总会,县级以上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199个,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5.3万余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逾1.5人。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放大了人的因素,确保全民健身工作蹄疾步稳。

在做好农村全民健身工作的同时,山西围绕城市社区15分钟、县城10分钟健身圈建设,大力兴建各级各类体育健身设施,提高体育场馆、体育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建立体育健身设施共建共享机制,使山西群众体育工作呈现出城市、乡村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

全覆盖”与“健身圈”带来的多维度正能量辐射到了山西经济社会的多个层面。在个体层面,体育锻炼的正效应惠及了众多城乡居民,其直接表现在随着健身设施的普及完善和群众性体育组织的建立健全,在农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情况大为减少。在社会层面,全民健身已成为移风易俗,彰显三晋魅力的一面旗帜。从前以乡规村约来制约而成效不彰的农村生活中的陋习,现在随着群众业余生活多元化,已由体育健身取而代之。

今天的山西,遍布城乡的健身设施正在深刻而慷慨地泽被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强健体魄·阳光生活·共享青运”为主题,春舞、夏泳、秋赛、冬跑等系列活动好戏连台,共同营造出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

历经五年积淀,体育作为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正在助力三晋儿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步前行。

竞技高地,戮力登攀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山西体育代表团共取得9枚金牌、12枚银牌、14枚铜牌和75个录取名次,成绩优异不辱使命。

春华秋实,收获的背后是脚踏实地的耕耘。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体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现竞技体育多元功能和综合社会价值为目标,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政绩观。革故鼎新,励精图治,积极推进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育行政部门、项目协会和市场主体的关系,逐步完善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持续推动省运会改革,增加群众体育项目,发挥单项协会的主导作用,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组织承办体育赛事。同时,加强对竞技体育发展理论、组织管理、运动训练、技战术运用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使创新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五年来,山西省体育局党组在竞技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根据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对竞技体育进行精准、科学定位。立足省情,在质量、效益、投入产出比上下功夫,使竞技体育水平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努力走出一条“规模小、质量高、效益好”、体现山西特色的发展之路,在适度规模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实施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鉴于此,将奥运战略、全运战略以及省运战略统筹考虑,由单一的全运战略向奥运、亚运和全运三大战略转变的思路在山西体育的掌舵人苏亚君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在具体项目发展上全面与奥运项目对接,大力加强国家奥运优势项目,巩固提高传统优势项目,扶持发展群众喜闻乐见项目,努力补齐短板、抓住重点、强化弱项,引动整体转型。想方设法在亚运会、奥运会等大型运动会上,在国家层面的“奥运争光计划”中增加山西元素。

在具体工作中,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的奥运、亚运精品小项,全国一流的全运精品小项,为完成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事实证明,山西体育人的思路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经过不懈努力,山西运动员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上连续取得优异成绩: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山西代表团以10金8银6铜、总分557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国38个代表团的第15位;2014年第十七届仁川亚运会山西健儿以5金4银3铜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本省亚运参赛历史最好成绩;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太原市、大同市两个代表团共取得14金11银12铜,金牌总数位居全国各省市第8名。

项目布局的调整与改革也有力促进了山西游泳、射击、击剑、摔跤、乒乓球、篮球等项目的长足发展,这些项目在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更可喜的是,在量化成绩的同时,山西竞技体育在战略层面的布局已然完成,个别影响力较大、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已接近甚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其中还包括诸如空手道等一些长期以来较为落后的项目。

作为现代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体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英体育”,具有极高的竞争性、观赏性和市场性。职业体育的蓬勃发展对提高“大众体育”竞技水平,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激发青少年关注、热爱进而投身体育运动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体育局党组对职业体育的发展高度关注,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完善职业体育政策、制度体系,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赞助职业体育,扩大职业体育社会参与面,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鼓励体育部门与职业俱乐部通过协议、联办等方式,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俱乐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本。探索建立企业、高校和优秀运动队联合创办职业俱乐部的机制和模式,积极恢复足、篮、排三大球项目。鼓励大型体育场馆采取合作、冠名等方式参与职业体育发展。设立职业体育发展扶持资金,为全省职业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年来,山西职业体育从弱到强,一路跋涉,一身征尘,其间虽坎坷伴行,但终为山西体育留下浓重一笔。山西汾酒男子篮球职业俱乐部、山西兴瑞女子篮球职业俱乐部两支全国球迷耳熟能详的职业俱乐部作为国内职业体坛之翘楚,在各自战线摧城拔寨,催生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球迷文化。兴瑞女子篮球职业俱乐部更是荣膺WCBA联赛“三连冠”,缔造一段传奇。

今天的山西,竞技体育正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一些优势发展项目已屹立于国内最前沿,并力求在世界范围内抢夺竞技体育项目发展高地。

体育产业,前程似锦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众为体育消费埋单渐成常态。这是经济使然,更是消费观念悄然改变的结果。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体育产业迎来了春天。201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应时而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让体育产业成为三晋大地的热词。人们逐渐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体育既是公益,也是生意。然而,从“体育事业”到“体育产业”,远远不是关键词的置换那么简单。

山西将发展战略定位为“练好内功、融合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进健身服务业、竞赛表演业等体育本体产业快速发展,积极鼓励扶持体育健身俱乐部、户外营地等各类健身机构建设,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跆拳道、大众健身、瑜伽等健身俱乐部遍布城乡。全力打造精品赛事活动,使太原国际马拉松赛、晋中柔力球国际大赛、长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国际攀岩赛等一系列精品赛事蜚声海内外。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登山节、摔跤节、垂钓节等体育节庆活动,大力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产业融合发展。

据统计,2015年山西省体育产业总产出为134.59亿元,增加值58.52亿元,占同期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46%。“十二五”期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2.7%。体育彩票销售逐年递增,年销售量从2010年的8.23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20.84亿元,年均增长20.4%。“十二五”期间累计销售75.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的总销量增长108%,累计筹集公益金20.38亿元,为全省的体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全社会公认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山西体育人带来的不仅是信心,更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决心。考虑到文化底蕴、市场潜力和政策利好,以及特定阶段发展滞后所积蓄的巨大潜能,新一轮体育产业发展,山西将大有可为。

二青盛会,万众期待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为山西申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成为山西3600多万人民的共同心愿。巍巍太行盼青运,滔滔汾水迎嘉宾。山西省委省政府顺应民意,高瞻远瞩,作出了申办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重大决策。

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山西省承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这将是山西首次举办大型综合性全国运动会。二青会承办权的获得,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人民的信任、支持,对近年来山西体育工作的高度认可。

2016年11月29日,山西省政府召开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省长、二青会筹委会主任楼阳生在会上指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是山西第一次承办的全国综合性大型运动会,对于优化发展环境、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全省知名度和名誉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谋划,举全省之力把二青会筹备好。

二青会的筹备、举办是一项极其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而山西则从未有过大型赛事的承办经验,没有精钢钻怎么敢揽瓷器活?事实上,山西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筹备成果。在这些成就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体育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长期以来,薄弱的体育基础设施一直是山西体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体育场馆无论从数量、功能到布局都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性体育活动与专业竞技运动的需求。为促进全省体育事业同步迈进,让全省人民共享青运,山西相关部门经过多方调研,认真论证,提出二青会赛事以太原市为主赛区,举行开、闭幕式,并承担60%以上的比赛任务,其他10个市各承办1—2项比赛任务。

围绕新建成不久的山西体育中心,太原主赛区对部分场馆进行了改造维修,开工建设青运村和高校园区部分体育场馆,新建太原网球中心、水上中心、体育训练中心、滨河公园沙滩排球场和山西体育中心射击馆、射箭场、国际体育交流中心等。其他地市也在积极推进场馆建设工程,并改造维修部分现有场馆。所有场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工程预计将在2018年12月31日前竣工并投入使用。

此外,山西体育人也提前进入了二青会时间。仅2017年,山西就将主办、承办三大类总计137项赛事。其中国际、全国竞赛部分28项,包括国际性赛事(花样游泳世界杯赛)1项;全国性赛事27项,其中竞体项目全国比赛7项,群体项目20项。

质变来自于量变的积累,一流的设施,一流的赛事,体现出山西体育的速度、力度和高度,见证着山西体育人的坚忍、执着和信念。

二青盛会,为山西体育搭建起一座振翅奋飞的平台。

新时代,新征程。步入通途的山西体育必将不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必将全面融入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成为新时代壮美画卷上最绚烂的亮色,成为新时代华美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