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垃圾分类的“迎泽模式”

10.11.2020  07:32

可回收物资源共享小屋。本报记者 刘晓亮 文/摄

  小区内,“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被设置在明显位置;居民家中,不同颜色的垃圾箱(袋)提醒着大家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时下,走在迎泽区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听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以来,迎泽区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配备了分类容器和分类收集亭,实施了强制分类,还先后打造了22个试点小区和青年路、桃园路两个示范片区,努力探索垃圾分类的“迎泽模式”。

  截至目前,迎泽区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202699户居民,覆盖率达96%。垃圾分类从“热门话题”变成“身体力行”。那么,迎泽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场景一:桥东街道新街社区百融居小区

  该小区是迎泽区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的示范点之一。小区面积不大,整齐有序,不久前小区空地上新建了一座垃圾分类投放点。“你看像不像一个温馨的小房子。”几位已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说,现在每天7:00到9:30、18:00到20:30,定时投放垃圾的时候,都有督导员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并督促居民正确投放。

   场景二:青年路湖滨丽景等三个小区内的“可回收物资源共享小屋

  小屋内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七八成新的衣物、看过的期刊杂志、书籍画册、玩过但功能完好的玩具……这些都是小区居民闲置下的旧物品,所有居民都可以自由放、随意取。“现在人们生活都好了,家里有很多闲置物品,尤其是小孩的衣物、图书、玩具等,共享小屋的出现让闲置资源流动起来,达到了循环利用、资源共享、源头减量的效果。

   场景三:老军营街道劲松社区劲松公寓小区

  这里的智能垃圾分类处理设备已投用数月,居民们都有一张卡片,只要把金属、玻璃、纸张、废旧电池等进行分类投放,就可以获得积分,然后兑换小礼品,这些小礼品也是与垃圾分类息息相关的小物件,如小垃圾桶、可降解垃圾袋等。据社区工作人员称,该设备是迎泽区最新引进的垃圾分类设备,旨在让“死去的”垃圾“活起来”,今后他们将在有条件的小区继续投放,让更多的居民享受更加智能的生活。

   场景四:疾控中心办公楼

  楼内每一层的茶水间、楼梯拐角处都整齐地摆放着分类垃圾桶,由于疾控中心的特殊性,他们去掉了厨余垃圾,增加了有害垃圾与医疗废弃垃圾,使垃圾分类更符合实际需求。与之类似,迎泽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调整了垃圾分类模式,“我们这里的垃圾分类是办公模式,尽量做到不浪费、更有序。”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中,迎泽区与绿持、蓝泰两家专业环境治理公司合作,开展知识讲座及入户宣讲活动,目前该区迎泽街道、老军营街道、桥东街道的居民知晓率已达100%,参与率达到60%左右,垃圾分类在全区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