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挺进非洲的“桥头堡”——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区发展纪实

11.12.2015  15:12

  在浩瀚的印度洋西南部,有一个美丽的岛国毛里求斯。在其首都路易港(Port Louis)东北方向约3公里的“Riche Terre”地区,便是晋非经贸合作区。自2014年11月山西省投资集团全面接手以来,短短一年的时间,这个合作区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各项工作步入了正轨。

  “这一年里,我们攻破了三个难关。”山投集团副总经理、山西晋非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行连军告诉记者。

  第一关:谈判一波三折

  晋非经贸合作区始建于2009年8月,投资主体为山西晋非投资有限公司,实施企业为毛里求斯晋非经济贸易合作区有限公司。它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今后3年在非洲建立3至5个合作区中的一个,是国家商务部首批批准的境外合作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和外交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

  但因种种原因,直到2014年合作区建设也未能全面履行2009年中毛双方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导致毛里求斯政府要单方面收回土地。这也成为了中毛关系中最大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省政府调整了晋非经贸合作区投资、建设、运营的主体,于2014年10月24日确定由山投集团全面接管。

  接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与毛里求斯政府进行谈判。“这个谈判进行得异常艰苦,三轮谈下来耗时达半年。”行连军说。

  2014年11月14日至23日,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山投集团谈判小组迅速组建,奔赴毛里求斯进行了新的合作框架协议和合资协议的谈判,由于毛方大选在即,与原政府的谈判在合资开发以我为主问题上很快达成了一致,并草签了《会议纪要》、《新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合资公司股东协议》。

  但这一次的协议还未来得及执行,毛里求斯大选提前举行,对晋非经贸合作区严词批评的在野党意外获胜,组成了新的政府。

  2015年1月23日至2月5日,山投集团谈判小组带着政治上不留后遗症、经济上不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使命再赴毛里求斯开展与新政府的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关键问题互不相让,结果不欢而散。

  山投人没有气馁。3月22日,谈判小组又一次奔赴毛里求斯,经过艰苦的谈判,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就谈判备忘录和承诺书达成了进一步的共识。在毛里求斯副总理苏登、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李立的见证下,5月28日,山西晋非投资公司董事长行连军与毛里求斯政府财政部长卢切米纳莱多正式签署了晋非合作区开发谅解备忘录和承诺函。

  “通过这次谈判,我们把道路、围墙、管网等公辅设施移交给了毛里求斯政府,抵顶了园区部分土地的租金,租期为93年。同时减少了日后的继续投入和维护成本,优化了资产质量,提高了公司未来盈利能力。”行连军说。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毛里求斯政府因我方未全面履行2009年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而单方面收回土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有得就必有失。这个“”就是丧失了对园区一大部分土地的独立控制权。备忘录里,双方约定以毛方为主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对园区剩余土地进行开发运营。

  第二关:招商高歌猛进

  11月24日,在位于太原市晋阳街的山投大厦,中非发展基金的代表与山西晋非投资公司负责人共商合作大计,就中非发展基金与山西晋非投资公司股份合作和资金支持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进行了交流。

  12月3日,渣打银行就山西晋非投资公司开户与建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进行了交流。

  这是晋非经贸合作区招商的最新两个镜头。

  园区建设,招商是关键。毛里求斯面积小,人口少,国内市场十分有限的现实,给晋非经贸合作区招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破局?山西晋非投资公司一方面纠正了原加工贸易型园区的错误定位,以金融文化旅游服务业为主重新修订园区的规划;另一方面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商对象面向国际,但主要是中国大陆和非洲大陆,招商重点争取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能入驻园区,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这个思路得到了省政府、省商务厅、省国资委领导的大力支持。省长李小鹏亲自出马协调中国银行筹备成立毛里求斯子行,此举完成了毛里求斯多年希望引进中资银行的夙愿,促进了中毛人民币互换和人民币国际化。副省长王一新在北京召开的中非政府间合作论坛及上海召开的跨国企业入晋推介会上都首推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园区招商,并亲自协调推动中非基金与山西晋非合作。在省国资委、省商务厅的支持下,山投集团与中国铁建在央企进山西产业合作对接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园区智慧城市建设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此外,园区也加快向毛里求斯国内企业开放,打开了毛里求斯国内市场空间,开创了晋非园区合作的新模式。毛里求斯最大的集团公司IBL、毛里求斯私人银行等13户企业签订了入园意向书。

  据介绍,目前福建胜利经贸有限公司、金牛建设公司、Mauritius-China自由港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已经入园,主要从事金融服务、旅游、餐饮、仓储物流、婚旅摄影等。

  第三关:首次实现盈利

  今年1-11月,山西晋非及其子公司共完成收入853万元,利润总额208万元。看似不大的数字,却意义非凡:这是晋非经贸合作园区首次实现经营扭亏为盈,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成绩。

  今年以来,山西晋非公司走访调研了泰国罗勇工作园,交流学习借鉴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我国在非洲的多个经贸合作园区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要扭转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园区长期亏损靠政府补贴的窘境,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发挥所在国的比较优势,在园区内外经营上下功夫。他们结合毛里求斯良好的金融环境,提出了资本运营与园区建设并重、园区开发与园外经营互补的经营理念,利用毛里求斯外汇可以自由进出的便利条件,做大跨境融资和资本运营,为园区投资筹集充足和低成本资金,力争园区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道路。

  在这一理念引导下,他们加大了资金运作和旅游地接创收工作。今年前11个月,山西晋非及其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万元,利润总额208万元,未分配利润483万元,其中毛里求斯晋非园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万元,利润总额107万元;毛里求斯晋非旅游公司实现收入277万元,利润总额47万元。

  对于园区的下一步发展,行连军告诉记者:“我们的定位是智慧城市型园区,就是要把晋非合作区建设成为一个智慧城市,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努力打造成一个面向非洲的金融和文化交流中心。

  未来的晋非经贸合作区将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以金融服务为中心,伊甸园文化为灵魂,电子商贸物流为配套,产生集聚效应,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之地。相信不久之后,晋非经贸合作区将成为我省走出去的“桥头堡”。

  本报记者 王龙飞


 


责任编辑: 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