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孩子们的心灵

23.04.2015  13:35

 

      “李妈,一路走好!”“李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4月22日上午10时,我市道德模范李拖梅追悼仪式在清徐县人民医院举行,百余名群众深切缅怀李拖梅。现场,李拖梅生前教过的孩子们无法表达内心深处对她的怀念。
      李拖梅1956年3月出生于清徐县,曾荣登“全国好人榜”,荣获“全国职业道德模范”称号,退休前系太原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副处级调研员,4月15日17时30分,因病在北京去世,根据本人遗嘱,她的眼角膜已做捐献。
      在李拖梅的59年生涯中,她把自己近二分之一的时光奉献给了需要帮助的那些孩子们——留下永久温暖的“课外学堂”      李拖梅的家位于清徐县春光路,从她所在的这座简单的小楼里,走出过成百上千个大学生,不少学生亲切地将这里称为“课外学堂”。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拖梅便已起身,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擦洗课桌,打扫院落,准备早饭,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在李拖梅丈夫张平的记忆中,这样的生活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从没有间断过。以至于现在面对空落落的家,张平直言自己都有点不适应,“早晨6时至7时30分的早课,中午12时到2时的中课,晚上6时到10时的晚课,拖梅从没有让孩子们误过一回,除了过年休息几天,平日里为孩子们补习是她雷打不动的固定功课……”
      让李拖梅决定给孩子们无偿补课缘于一件事。那是1989年3月的一天,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张环宇很晚了还没回家。李拖梅放心不下,一路小跑到学校里,却发现女儿的老师正在为自己的女儿辅导功课。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李拖梅的心。
      晚上,李拖梅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中始终浮现着学校老师疲惫的身影。“老师为了我的孩子加班加点辅导,作为家长的我为什么不能分担老师的负担?”她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早晨对女儿说:“环宇,老师太累了。放学后你叫上同学到家里来,妈给你们辅导吧!”
      “课外学堂”就这样开班了。刚开始时,李拖梅辅导的都是附近几个同事家的孩子,辅导的内容也只是识字。后来孩子多了,李拖梅逐渐开设了代数、几何、化学、书法、写作等课程。与此同时,李拖梅还和自己约法三章:一不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二不收取任何报酬;三配合学校、家长保证见成效。
      由于早年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又喜欢暗自琢磨教学方法,李拖梅在课程的安排和功课的辅导方面,很快显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
      辅导初三化学课时,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原子量”,她就采用形象记忆法:氟的原子量是19——寺院里的佛也要喝酒;氮的原子量是14——承担要事的人;锰的原子量是55——孟姜女呜呜地哭长城……
      由于课程新颖、生动,李拖梅义务授课的名声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了“课外学堂”。“对于阿姨,我们心里有千万个不舍”      学生张奇(化名),经常逃学、离家出走,被亲戚送到了李拖梅这里。刚开始时,张奇能躲就躲,能晚来绝不早来,对李拖梅也是处处顶撞。面对这样的孩子,李拖梅没有严词厉色,反而常常表扬,慢慢地,张奇的态度转变了,每天早早来补课,别的孩子们回家后,他也不急着回家,还要缠着李拖梅给他“吃小灶”。结果不出半年,张奇的成绩就扶摇直上,后来顺利考上了太原警察学校。
      “孩子们不想学习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家长们不能单一片面地强制性要求他学习,这样只会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学会和他们谈心,找准问题症结,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李拖梅曾这样告诉许多家长。
      在现场,26岁的程勇坦言,在自己的身边,很多人都进过李拖梅的“课外学堂”,“拖梅姨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我们的今天都得益于她昨天的努力。知道她离开后,曾经也是她的学生的远在美国的哥哥,让我特别来此寄托哀思。对于阿姨,我们心里有千万个不舍。唯有把她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才能不愧于她对我们的栽培。”
      现在山西师范大学当老师的李拖梅侄女李馨哽咽道:“我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每天到姑姑家学习,直至初中毕业。从姑姑那里,我学到了很多,本来我打算考上博士向姑姑汇报成绩,但现在她再也听不到了……”她释放了满满的爱与正能量      感恩于李拖梅的远不止她教过的孩子,还有数不清的学生家长。
      1999年从碾底村搬到清徐县城的张秀梅,曾因家庭经济状况拮据找到李拖梅,希望她帮忙补课。看到她家经济窘迫,孩子跟着受罪,李拖梅愣是拿出自家的房产证,让他们抵押贷款买了车跑运输。
      每每谈到这个话题,张秀梅都会泣不成声,“她就这么一套楼,还拿出来给我做抵押,我永远不会忘记她的恩情。如今我经济上翻了身,凭的就是大姐的帮助。”
              像这样施人于援手的事情还有很多:有学生家长开门市店缺钱,李拖梅送去5000元;有一位在烟草专卖局打工的河南籍民工的母亲病了,李拖梅拿出2000元来让他回家探望。
      对别人如此大方,李拖梅对自己和家人却能省则省,十分节俭。她穿的袜子是补过的,做饭的锅是补过的,水壶也是补过的。工作期间,她外出办事都是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开单位的车,又耗油,又耗时,还得搭上司机的精力,不划算”。
      公省私不省是李拖梅的原则。辅导班水费、电费的支出,家里电话费用的支出,孩子们伙食的支出,笔笔开销都不少。有家长觉得实在过意不去,趁着节日给李拖梅家送些小礼物,但李拖梅总是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冷漠”。她说,如果把礼物留下,那么孩子必须带走。
      如此这般,家人作何感想?李拖梅的女儿张环宇坦言:“说没有怨过她那是骗人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所有的怨恨早已被岁月冲淡,留下来的只有对母亲满满的心疼和钦佩。”
      李拖梅在26年里,免费为1000多个孩子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思想道德教育,编写趣味识字故事100余则(十几万字),讲授素质教育的各类知识超过1.9万课时,她以自己丰富的阅历,接受各类家长和孩子的咨询,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帮助。她感召可能误入歧途的孩子重回正确的人生轨道,劝和破裂或将要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她用自己的善行与义举,传递着满满的爱与正能量;用自己的坚持与不懈,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照亮了孩子们的前程。
      奉献社会立时代新风,大爱无边树道德模范。李拖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大爱诠释出社会公民的责任。她精心呵护与浇灌过的树苗,必定会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