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脱贫,山西林业为决胜全面小康聚力

09.01.2017  18:33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有序推进。省委书记骆惠宁要求,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把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当前,山西林业部门把大地增绿作为首要任务,把群众增收作为重要职责,通过大力实施林业“六大工程”,统筹推进林业扶贫攻坚“五个一批”等战略部署,走出了一条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生态脱贫之路。
  山西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表示,当全省人民用辛勤浇灌的绿色铺满三晋大地,42万人口通过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等实现如期脱贫时,人们一定会再次发出感叹:“人说山西好风光”!
高位推动,明确林业扶贫攻坚战略
  今天的努力是明天的基础。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扶贫攻坚,在2015年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大会上,就明确提出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治理力度,支持贫困群众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探索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2016年,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要把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下决心在“一个战场”上打好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在《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林业生态脱贫被再次聚焦,确定为精准实施脱贫攻坚的“八大工程”之一,要求大力开展“五个一批”工作,即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治理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干果经济林管理脱贫一批、林业产业脱贫一批,靠林业支持和带动42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稳定脱贫。
  短短一年来,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楼阳生、副省长郭迎光多次对林业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骆惠宁提出,“要探索创新财政对农民生产生活的补贴支付方式,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不断提高转移性收入”。楼阳生要求省林业厅举全厅之力、全员动员、全力以赴,统筹治山治水,协同增绿增收,努力在兴林增绿中让群众增收脱贫。郭迎光深入研究探索生态补偿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配套政策,统筹解决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性贷款、资产性收益等难点问题,倾力推进林业生态扶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为在新常态下,奋力夺取林业扶贫攻坚的胜利,山西省政府先后召开全省生态建设推进脱贫攻坚座谈会、全省造林绿化运城现场推进会、全省生态脱贫暨提前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电视电话会议,重点对生态脱贫攻坚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围绕荒山增绿、群众增收两条主线,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和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均超过23%”的阶段性目标。
  作为林业扶贫攻坚的主力军,省林业厅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林业改革发展全局,将生态补偿脱贫作为第一要务和首要职责,对58个贫困县派出20个督导服务工作组,重点开展政策宣传、技术服务和督促检查,目的就是要把2016年能够实施的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生态公益林管护岗位3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实到贫困人口,并通过采取“走一步试一步、试一步带一步”的原则,把兴县、岚县、静乐等作为试点县探索积累经验。
  任建中表示,山西要努力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变为三晋大地的生动实践。
靶向服务,精准实施林业扶贫措施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当前,山西省政府已制定了林业推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行动方案和林业资产性收益等一揽子政策规定,印发了《关于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地类地块调查落实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提前启动实施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方案》,以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保障林业精准扶贫各项任务措施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山西省林业厅已按照“五个一批”战略编制了林业精准扶贫总体规划和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4个精准扶贫专项规划,指导各地编制了市级总体规划和县级实施方案,把任务落到了山头地块、项目落到了各乡各村,建立了上下衔接、精准到户的规划体系,形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同时,省林业厅围绕精准扶贫出台了8个指导性意见,细化并明确了退耕还林的实施范围、造林脱贫队伍的组建办法、管护岗位的聘用规则、经济林管理的扶持程序、林业产业的鼓励机制,形成了一整套精准有序的制度体系,将惠民政策从宏观决策落实到贫困人口。
  任建中表示,精准扶贫就是要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
  林业脱贫攻坚的“五个一批”战略细则,即:
  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省政府坚持将退耕还林作为农民增收最直接、群众受益最广泛、脱贫攻坚最有效的工程。“十三五”期间,全省规划完成退耕还林450万亩,重点安排到贫困县,做到能退尽退、愿退尽退。省级筹资33亿元,对实施退耕还林的农户在国家每亩补助1200元的基础上,由省级配套300元,每亩达到1500元;种苗造林补助对58个贫困县在国家每亩补助300元的基础上由省级配套500元,每亩达到800元;对其它非贫困县,在国家每亩补助300元的基础上由省级配套200元,每亩达到500元。对上一轮退耕还林,省级投资28.7亿元,按照每年每亩90元的补助标准延长补助5年,保证国家补助政策到期后群众收入不减。
  生态治理脱贫一批。让老百姓参与植树造林、治山治水、治沟治坡,是解决山西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山西优先鼓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造林公司、社会组织、集体和个人,创办贫困人口占到80%的造林脱贫攻坚专业合作社,采取议标的形式,将贫困县的造林绿化工程全部安排给脱贫专业队组织实施,到2020年让28.8万人通过参加植树造林获得劳务收入稳定脱贫。半年来,全省造林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800个,成为新时期造林绿化的主力军。其中,岚县已注册合作社91个,共有社员2757人,贫困劳力占88%。目前,47个合作社已办理了扶贫专用造林资质,参与造林的贫困劳力达1737人,人均劳务收入5000元。造林工程实施结束,仍由贫困户对林木进行长期管护以获取管护收入。
  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山西依托林地资源管护项目,设置管护岗位,将贫困县80%的护林员岗位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让贫困人口在参与管护中就业脱贫,在享受生态补偿中致富,每人每年平均工资1.2万元,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到2020年以此带动13.35万人稳定脱贫。2016年,山西已将7000万元管护资金全部落实到9689名贫困人口,将管护任务、地块与人员一一对应。其中,石楼县已统筹国家级公益林、天保工程一般公益林等项目资金,加大了贫困管护员比例,并把护林员的管理与林下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鼓励护林员发展家庭林场,引入企业发展股份制合作林场,让管护人员在享受劳务收入的同时获得资产性收益。
  干果经济林管理脱贫一批。山西58个贫困县现有313万亩低产低效林,普遍存在产量不达标、达标不达效的问题。“十三五”期间,省林业厅将“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塑造具有山西特色的干果经济林品牌”作为重要任务,优先将贫困户现有的干果经济林全部列入补助范围,连续扶持3年,做到项目扶持全覆盖。同时,由林业科技人员、乡村两级技术能手牵头组织贫困人员成立技术服务队,承包实施项目建设,既实现了经济林稳产高产、贫困户获取劳务收益的目的,更引导、带动和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专家。2016年,全省安排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50万亩,安排到贫困县29.7万亩,对4.38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7.63万亩低产低效经济林进行了改良换优和综合丰产管理,当年增产超过30%,户均增收1200元。
  林业产业脱贫一批。山西大力调整林业种植结构,在优化布局红枣、核桃、仁用杏等传统经济林的同时,积极推广双季槐、皂荚、油用牡丹等特色经济林,并明确凡是新实施的造林工程,只要自然条件允许,优先发展。2016年,省林业厅为贫困县新安排干果经济林25.5万亩。同时,山西通过大力开拓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型生态产业,发展林禽、林菌、林药等林业循环经济模式,开展速生丰产林、林木种苗花卉和林下资源开发,让每一片林地资源都成为群众蓄积财富的绿色银行,极大地提升了林业对富民增收的贡献率。目前,全省正在推进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
创新机制,全面提升林业扶贫成效
  机制创新是全面提升扶贫攻坚的成效的不竭动力。
  2016年,山西通过创新林业扶贫投资融资机制、贫困群众资产性收益机制、扶贫攻坚联动服务机制,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西省政府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搭建融资平台、财政还本付息等办法,正在组建山西林业发展投资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省林业厅已与农发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为林业精准扶贫提供不低于150亿元的授信。省财政按照较长的还款期限,将本息纳入财政预算,以此破解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不足难题。其中,大同市拟从农发行贷款110亿元,今后3年造林300万亩,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带动贫困群众参与造林增收;阳曲县组建建设发展公司,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拟向中国农业银行申请贷款1.16亿元,积极实施太原市创建森林城市任务,撬动社会资金满足林业扶贫攻坚的资金需求。
  山西以林权改革为中心,以推进股份合作为重点,通过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林业经营主体,千方百计激活林地资源,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目前,省林业厅、农业厅、水利厅和扶贫办正在制定《关于创新合作组织形式增加农民林业资产收益的实施方案》。鼓励成立各种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将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生产,让更多农民以股权的形式入股家庭林场、合作社以及股份合作组织,分享全产业链带来的经济收益,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同时,全省通过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互利共赢迈出了可贵步伐。
  山西以提前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为重点,组建了生态扶贫攻坚4级督导服务工作组,分级落实责任,合力扶贫攻坚。在省林业厅向贫困县派出督导服务工作组的同时,各市级林业部门也对贫困县每县派出一个工作组,县级向乡镇派出工作组,组织村级两委深入每一个乡村,走进每一个农户,面对面地进行政策宣传,一户不落地开展地块调查,努力做到不让工作有遗漏,不给群众留遗憾。
  任建中表示,创新机制就是要打破“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落实到位,打通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山西省林业厅将通过集中精力全面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继续开展林业扶贫攻坚第二轮督查指导、精心谋划经济林扶贫攻坚发展规划、试点开展农民资产性收益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广大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共识引领人心,团结凝聚力量。3600万三晋儿女期待着!
  数说“绿色山西”
  2016年,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强调,未来5年,山西要塑造和展示表里山河、生态美好的壮丽形象,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安康形象。
  那么,生态美好、人民幸福将如何体现呢?2016年,山西生态建设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呢?
          401万亩
  全年完成年度营造林任务401万亩。其中,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完成造林146万亩,京津冀生态屏障区完成造林40万亩,省级重要水源地完成造林20万亩,通道两侧荒山完成造林15万亩,重点区域造林占到全省总任务的55%。
        0.014‰
  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14‰,全省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0.4‰
  全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4‰,圆满完成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
        50处
  全省湿地公园总数达到50处,42.48%的湿地纳入了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范围。
          132处
  新增省级森林公园5处,全省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32处,占国土总面积的3.65%。
          5600万亩
  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立法加速推进,省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对《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讨论研究,编制了《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规划》,拟划定永久性生态公益林5600万亩。
            500个
  配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完成村庄绿化500个。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杨家窑村等5个行政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2.5万人
  造林专业合作社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短短半年时间就发展到800多个,入社农户2.5万人,吸纳贫困人口2.1万人,成为新时期造林绿化的主力军。
          1200万元
  全省安排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50万亩,安排到贫困县29.7万亩,当年增产30%以上,为贫困群众增收5300万元,户均增收1200元。
          3.15万亩
  确定15个县、8个国有林场为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投入资金630万元,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3.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