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互促双赢——三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30.05.2016  10:56

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生态脆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贫困问题与生态脆弱相互交织。在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上,王儒林书记提出,要坚持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实现群众增收环境改善互促双赢。这是省委、省政府对省情、农情、致贫原因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研判做出的科学决策,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我省的重大实践。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我省山地丘陵面积大,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八成。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欠账较多。植被养护困难,蓄水保水能力不强,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沿黄一带,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又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如何让生态与脱贫比翼双飞,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关乎脱贫攻坚质量与效益的课题。

这些年,要发展还是要生态,两种观点各执一词。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宁慢毋快,否则得不偿失;也有人认为,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是难免的。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实践证明,离开生态谈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发展谈生态则是缘木求鱼。

生态与脱贫能否“双赢”?答案是肯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这表明,能不能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首先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事实上,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完全能够实现生态与脱贫的互促双赢。在这一点上,石楼、右玉等地的探索实践可以佐证。无论是右玉的生态旅游产业,还是石楼的沟域经济发展,绿色这把钥匙打开了脱贫致富之门,让“百姓富”与“生态美”实现同频共振!

可以说,“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既是当前治贫之举,也是长远固本之道。然而,走好这条“双赢”之路,也绝非易事。

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需要放眼长远,统筹发展。在理念上,脱贫攻坚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而要让更多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和修复中得到实惠;在政策上,强化措施、因地施策,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收益水平;在规划上,优化布局、延伸链条,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林下经济,打造产业融合;在机制上,改革创新,完善措施,调动企业、合作组织、造林大户积极性,构筑绿色屏障。对缺水的山西来讲,还要推动兴水富民,尤其是在水土管护、流域治理等方面,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存发展环境。

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必须兼顾市场、协调推进。要找到市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的有效需求,找到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群众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着力点。无论是精准扶贫“造血功能”的建设,还是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把蓝图交给群众、把愿景交给群众,政府有为而不包办,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良性互动、互为补充。要调动资本、技术等各方力量,盘活绿色资源,将生态和产业融为一体,实现多方共赢。春秋时期,管仲在《管子·立政》中说:“草木不植成,国之贫,草木植成,国之富。”旌旗生风战鼓鸣。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生态文明的发展新理念,坚持精准施策,创新扶贫方式,把治山治水治穷与建设美丽山西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这两场攻坚战。不负“青山”,方得“金山”,方有未来!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