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 太原全方位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21.05.2018  10:01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太原市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尤以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最引人注目。从公共自行车的上路,到电动出租车的完全更换,再到电动公交车的分批投入使用,不仅体现了太原市全方位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的坚定信念,更体现了太原市正在进行着一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刻革命。

   现状:

  交通与生态压力刻不容缓

  太原作为省会城市,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太原市加大了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覆盖整个市区的公路网络也逐渐形成,然而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使得道路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不仅如此,机动车数量的剧增,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汽车尾气散热、排放的有害气体造成的大气污染以及不断增加的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

  从能源消耗方面来说,以私家车为交通主体的模式耗能是十分巨大的。以美国为例,平均年耗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模式的日本4倍左右。目前,太原市全民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占到80%左右。私人汽车的大量增长,使得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这给资源和环境都带来极大的负担。

  长久以来,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太原市的城市减排治污工作始终是“头等大事”。2016年,太原市完成全市8000多辆出租车的更换,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纯电动出租车的城市。此次更换的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的特点,凭借“以电代油”,一辆比亚迪e6一年可节省燃油14120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32万平方米,环保效益显著。

  因此,实施绿色交通战略,对缓解交通需求压力、减缓交通污染、增加居民出行舒适度,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措施:

  加大绿色公共交通工具使用

  所谓绿色交通,是指在城市交通中采用低污染、低能耗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

  绿色交通的理念,强调都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其核心是交通的通畅、有序,参与交通的个体感受到安全与舒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能源,让交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统一。

  近年来,太原市加大绿色交通体系的布局,形成了全方位的绿色交通体系格局。以公共自行车为例,一经投入使用,就屡创全国新纪录。“尽管现在共享单车很多,但我还是对公共自行车情有独钟,”太原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我还是愿意骑公共自行车上下班,这样不仅生态环保,而且有固定的停车点,不会造成乱停乱放的新麻烦。

  随着公共自行车、电动出租车布局完成,太原市又进一步地加大对公交车的更新换代。今年年初,首批37辆电动公交车投入使用,显示了太原市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的决心。据了解,太原市目前已采购400辆纯电动公交车,全部投入使用后,太原公交预计每年可减少尾气排放约2万吨,为该市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眼下,随着地铁2号线项目的不断推进,太原市的绿色交通体系将更加完善。

   意义:

  实现交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今年以来,每天早晨,市民王先生驾驶着比亚迪宋油电混合新能源汽车开往10公里外的经济区上下班,“电池续航能力是80公里,在城区开完全够用了。

  去年8月,王先生花了约19万元将这辆新能源汽车买回家,经过半年多使用,现在王先生对新能源汽车更是赞不绝口,“以前对新能源汽车有看法,总担心续航能力差,动力不足;现在觉得新能源汽车真是不错,既省钱又环保,一举两得。

  其实,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的变化,恰恰体现出了人们对绿色出行的向往。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交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统一。今后,为了建设人文和谐的宜居之城,太原市将合理规划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公共交通体系和停车设施供应体系,积极倡导绿色出行,降低污染,节约能源,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这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对共享单车停放场地进行规划,按照“集中停放、方便群众、保障畅通”的原则,在人流量大的商圈、居民区及交通枢纽处合理设置停放点,使共享单车停放规范化、科学化。与此同时,将自行车专用道纳入城市交通规划,建立完善自行车道、步道、绿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实现公共自行车与其他公共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无缝对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交通为主体、微型交通和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立起安全性和环境舒适度较高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