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代农业发展锻造生力军 我市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6.12.2014  20:17

    10月中旬以来,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利用秋冬农闲季节,围绕各县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着力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与社会服务型、引领带动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农业系统承担的3710人的培育任务已全部完成;扶贫和农机部门承担的4410人的培育任务也将于12月20日前全部完成。 

     

    今年省下达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8120人,其中农业部门培育3710人、扶贫部门培育4000人、农机部门培育410人。市政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入今年为农民办的五件实事之一,在1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予以重点支持,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大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组,市农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市农委制定了《大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组织了专题调研,摸清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底数,扎实有效地搞好各项基础工作。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育任务,我市农业部门突出了培育模式创新、中青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范化建设三个重点,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推动传统单一培训方式向主动性、参与式、重实训的培育模式转变,采取了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操作、观摩交流教学、实际疑难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培训人员的实践操作技能。二是以占到培训人员一半以上的中青年农民培育为重点,使得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青年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未来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三是加强规范化建设,培训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进行,引领带动型、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与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别达到了120个学时、60个学时和42个学时,并实行培训计划、教材、师资、资料、考试、证书发放“六统一”。通过精准培育、精细培训,有效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为进一步搞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附件下载:
责任编辑:dts_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