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是新型智库建设的灵魂

23.01.2015  05:03

王 毅

1月2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两期并存,两难问题”阶段,加强中国特色特新型智库建设,意义重大。《意见》是我国智库建设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关键在于突出中国特色,特色是灵魂。

从政治属性看,新型智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机组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中,包含了发展智库的顶层设计。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历史中,除极“”思潮泛滥时期外,一直比较注重听取和吸收党内外意见,力求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符合人民需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智库”概念,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平等协商,以党所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都内含着重视智库、信任智库、依赖智库的意韵。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协商民主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实现方式。深化协商民主,就需要兼顾方方面面的意见,而其首要基础是形成科学、系统、合理的意见。智库的功能,就在荟萃智者,凝炼意见。

合理的政治制度与智库功能的结合,必然使中国新型智库成为推进民主的有效途径。

从生存状态看,新型智库是政府主办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发达国家中,智库一般是独立的,或者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出售给政府或企业,智库已然成长为市场主体。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 中国网日前发布的《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显示,国内智库影响力排名20强多数为政府部门所属研究机构,少数存在于高等学校,民间智库只有1家。在专业影响力、政府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四个方面排名中,没有一家民间智库进入5强。这凸显现了我国智库以政府主办为主的生存状态。

中国智库特定的生存状态,具有历史必然性和一定合理性,尤其有利于锁定目标,坚持共识。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从现状来看,政府部门所属智库,过于贴近决策,往往只是为领导决策做注脚。高校研究机构,容易偏重理论,脱离现实;民间智库尚处于发展初期,短期内难有较大影响力。各类智库均有明显的不足和软胁,也是我国智库建设落后的根源所在。

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实现这一目标,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以政府购买、企业购买方式,激发多种智库的活力,实现政府主办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从运行机制看,新型智库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统一。

发达国家中,智库大多为科学研究机构,坚持科学法则,就选定的问题着手研究,形成结论。这样的运行,有其特定优势,但也存在劣势,其中突出的一点是研究与决策严格分离,特定情况下难免各说各话。

新型智库的生存状态决定了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政府主办是中国智库的最重要部分,独特的体制决定了中国智库不可能把研究与决策完全分割开来,政府部门主办的智库是“研究--决策--执行--反馈”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质上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统一。中国智库在加强科学化、专业化建设的同时,这一特点也须强化。

独特的政治要求与传统文化也要求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统一。议政者不脱离劳动,这是中国民主的突出特色之一。智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库当然也没有理由脱离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价值追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智库的运行模式。

只有达成理论研究与实践运行的有机统一,中国智库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察哈尔,既是公共外交的研究机构,也是公共外交的实践机构,这是其生命力所在。(作者为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山西发展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