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别喊冤 惩治刷单对实体零售和阿里都是好事

16.03.2016  22:07

联商网消息:昨晚,央视3.15晚会结结实实的给电商们又再度敲了一下警钟,疟疾已久的“疯狂刷单”被无情的揭露了出来,以淘宝、大众点评、美丽说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纷纷中枪。据央视报道,在这些平台上,部分商户存在刷单现象。只要商家支付商品的本金和刷客的佣金,刷手们就能按照商家的要求完成刷单和刷信誉的任务。

央视315记者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卖面膜的店铺,只要支付给“刷客”千元佣金,便可在三天内立马升级为蓝钻,拥有200多条好评。即使店内没有一件真实商品,也可通过网上的“代发空包”服务,将一件件并不真实存在的包裹的签收。

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网上315:中国网民受骗大数据报告》(2016版)显示,网店的刷单确实是重灾区。在所有调研用户中,至少有七成网民遭遇过网店刷单的欺诈行为,另有约25%用户怀疑过。明确没遭遇此类欺诈的网民,占比仅为4%左右。

yy平台安情商家语音聊天室刷单客服表示:“现在做电商都在刷,哪有不刷店铺的?!

可想而知,电商的刷单现象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某位资深的电商运营操盘手向联商网记者表示道:“淘宝2011年之前刷单并不严重,因为直通车等广告费用并不高,而且几个大规模刷单的天猫店铺被秘密严惩,比如广州ppg公司。2012年开始小范围刷单,然后钻展也搞实时竞价,广告成本越来越高,刷单开始大范围流行,但刷单比例并不高。其实2014年才是疯狂刷单之年,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商家刷单比例都在百分之几十,甚至超过50%的也有。为何如此疯狂?因为淘宝搞了个订单清洗功能,24小时内可自检洗白。

2015年阿里可能也知道犯大错了,撤掉天猫总经理,开始治理刷单,但始终无法一步到位,直到2016年央视3.15晚会,“刷单事件”才大曝天下。

不过,电商的危机公关也着实够快,淘宝网官微第一时间发出“社会共治,打击刷单”的呼吁,(具体详见: 淘宝回应刷单:呼吁司法部门打击刷单灰色产业链 )强烈要求共同打击灰色产业链。在表示自己认错态度良好的同时,还能表达自己坚决抵制灰黑产业链的决心。

虽然阿里跳出来感谢央视并表达决心,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依然认为:“以淘宝现在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评论扫描,单位时间销售涨比等数据利用大数据手段来检测哪些商家可能在刷单,这种作秀的'呼吁司法部门监管'的文章明显又把皮球踢给了其它政府部门,由此可知中国商人之狡猾,中国政府文人行政录用体制下文人之无力。传统文化在此的弊端,显露无遗。”

其实早在2014年1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颁布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其中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为网络商品交易提供信用评价服务的有关服务经营者,应当通过合法途径采集信用信息,坚持中立、公正、客观原则,不得任意调整用户的信用级别或者相关信息,不得将收集的信用信息用于任何非法用途。

既然国家已经有了法律规定了,那么淘宝商家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刷单呢?对于大公司来说平台的支持和数据排名尤为重要,对于小店铺来说,刷单能让它从同质化商品中脱颖而出,为了生存也要走向“刷单之路”。

联商网专栏作者云阳子向记者表示:“2016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刷单,除了正义,对中国经济升级绝对利好。因为刷单刷评论,让大多数人分不清好坏,很容易劣币驱良币。从长远来讲,对阿里也是好事。同时,实体零售要看到机会,这2年要趁势进入全渠道,阿里进入调整期。

事实上,曝光的背后更深层次暴露的是对网络商家监管政策的不够完善、规范化操作的缺失,虽然现在曝光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曝光就意味着迎来大力整顿,这对实体零售商甚至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