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省消协发布2015年度第8号消费警示:消费者参加暑期培训需做到“四谨防”

24.08.2015  18:45

      本报太原8月17日讯(记者 郝薇)时值暑期,各类科目补习班、夏令营培训班等层出不穷。近日,省消协发布第8号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针对课外培训班引发的消费纠纷,广大家长、学生参加暑期培训要仔细辨别,做到“四谨防”。
      据了解,每年暑期,从中小学基础课程到外语等级考试,以及才艺类培训,各类辅导班比比皆是,且在招生广告中大多数都写着“名师”、“外教”培训等字样,然而其中不少培训班却存在课时缩水、随意拼班,以“名师”、“外教”作幌子偷梁换柱,收取费用不透明等问题。
      省消协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首先要谨防“虚假师资”陷阱。要了解培训班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办学许可证上规定的地点、范围、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合,注意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综合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注意查看和分辨广告信息的内容。有些培训班喜欢打着名校、名师的名义进行宣传,家长们应注意核实情况,对场地简陋、教具不齐全的培训班更应多留心。
      其次要谨防“免费试听”陷阱。有的培训机构为争夺学员采取以赠送资料、免费听课为名,套取市民信息。广大家长、学生们要谨防“试听”噱头。许多培训班都以先“试听”再交费的方式来吸引家长和学生,可一旦交了全费,再对教学质量不满意或孩子因故不能继续参加学习要求退费时,办学方则往往以已经试听为由拒绝退费。
      此外,要谨防“签约保分”陷阱。“跟我们签约,保证高考的时候能够增加100分!”每到暑假,一场大规模的招生大战便悄然打响,像这样的“签约保分”乱象更是随处可见。家长和学生不能一味轻信培训班的“保分”承诺,而应该了解培训班以往的成绩和实际师资力量,理性对待。
      还要谨防“不满意则退款”陷阱。有的培训机构对“不满意则退款”的承诺多是敷衍塞责,要么提各种条件,要么在各个部门间“踢皮球”,拖到时间超出承诺范围,使消费者投诉无门。报名前,要对培训班的教学时间、报名费以及退费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并签订相关协议,对协议内容要仔细研读,特别是有关保护权益方面及退费条款,应格外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