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消协发布提醒:大学生要远离非法“校园贷”

12.10.2017  06:43
缺乏风险意识,消费不够理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校殿堂,近年来,大学生金融消费市场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屡有发生的非法"校园贷"事件触目惊心,同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强大学生们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他们将会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或许不经意间就被卷入高利贷的危机中。重视大学生金融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金融消费观,不仅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问卷:70名志愿者“进校园

  今年9月初,市消协积极开展“金融消费进大学校园问卷调查”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线下操作由70名消费志愿者走进大学校园发放问卷完成。从9月1日到9月25日,志愿者们分赴省城中北大学、山西省中医药大学、山西工商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山大商务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发放纸质问卷1400份。最终,连同网络调查问卷,共计收回1457份,收回率96.11%。 此次问卷式调查对象全部为大学生,问卷内容设置了10道题目,其中,9道题是选择题,最后一道题为文字题,是让大学生们为金融消费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特点:花钱带有盲目性

  大学生作为金融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在金融消费方面存在着消费观念复杂、信贷方式多样及缺乏风险意识等特点。 高校学生一般自己没有经济来源,独立性差,消费没基础,因此,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科学的金融消费观念,容易难拒诱导,有时会过度消费。从问卷结果不难看出,大学生每月消费在一两千元的居多,但超过2000元的也不在少数。而使用信贷的消费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主要用途集中在日常开销,但不可忽视的是,有17.2%的大学生选择信贷旅游,甚至有8.03%的大学生使用信贷是为了购买奢侈品。这个现象也是导致诸多金融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表现出大学生金融消费存在盲目性。

  现象:防范意识还不够

  在信用卡还款调查中,有413人知道信用卡逾期还款,可能会发生不再享受免息还贷款待遇,占比28.35%;有619人收到过催缴通知,占比42.48%;有857人知晓信用卡逾期还款可能会发生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占比58.82%;有624人知道信用卡逾期还款,情节严重会因“恶意透支”构成犯罪,占比42.83%。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信用卡逾期还款可能会发生的后果有认识但程度不够。 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60人有过信用卡拆借行为,占比10.90%。而在对非银行贷款的利息计算方式调查中,有419人没有注意过利息计算方式,有454人不关心利息计算方式,这显示出他们对于金融消费风险知识的匮乏,也是很危险的一种行为。

  呼吁:远离非法“校园贷

  “大学生之所以容易成为犯罪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观念模糊、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现象严重、法律意识淡薄等。”消协人员说,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就是抓住了大学生对网络信贷等不了解、消费自控力差、防御心理弱等特点,通过校园非法借贷,开展“变相高利贷”等违法违规活动。但是,大学生作为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金融消费应理性,只借该借的钱,把钱花对地方,才能保障个人信用和财产安全。

  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大学生把借贷的钱用在了创业方面,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但提倡有贷款需求的同学应求助正规金融机构,切勿盲信盲从、贪小便宜,以免落入非法网络贷款的陷阱。

  在此,市消协呼吁:相关部门应该对大学生金融消费进行宣传教育并予以风险警示,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诚信意识;也希望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金融信贷、信用卡拆借的市场规范和管理,尽早出台与网络信贷和金融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报记者李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