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机使用与行车安全

12.09.2014  11:03

手机作为人们的通讯工具,日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人在开车的时候也拨打电话甚至发短信,埋下了行车安全隐患。大家都熟悉酒驾带来的危害,然而却忽视了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甚于酒后驾驶。笔者从一名交通管理者的角度,就开车使用手机这一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驾驶员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
        (一)诱发道路交通事故

日本交通事故综合分析中心交通事故调查事务所调查发现,驾车人在行车中使用手机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高达27.3%。去年日本因开车使用手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就达2000多起,造成300多人死亡。
  美国经研究发现,开车时每月通话时间在50分钟以上的驾车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显著高于开车时偶尔通话者。其中9.4%的交通事故肇事原因是开车时使用手机,开车时使用手机的风险约为一般行车风险的4倍。美国一位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表明,开车打手机导致驾车者注意力下降20%,严重时驾车者的注意力最高下降37%。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对连续13个月的车祸资料和699名肇事司机进行分析后发现,开车时使用手机者遇上交通意外的机会,高出未使用手机者4至5倍。
  英国伯克郡交通研究所公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人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另外,开车时使用手机,驾车者对路况的反应比正常情况下慢0.5秒。该研究所还发现,车速达100公里时,正常的刹车距离是31米,使用手机时刹车距离则为45米。且打电话时,司机驾车不稳定,难以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极易引发车祸。
      据有关研究发现,驾车打电话会分散驾驶人的注意力,大大削弱司机的应变能力。驾车打电话时,年轻驾驶人的反应速度仅仅相当于70岁的老年驾驶人。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德鲁斯说:“年轻司机只要一用电话,就会在5秒内苍老50岁。”而驾车打电话时,人脑的反应比酒后驾驶慢30%,所以有人戏称,酒后驾驶好比是“虎口拔牙”,而打电话驾车就好比是“与虎谋皮”。有关数字显示,3成以上的致命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而打电话是造成驾驶人注意力分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相关资料表明,驾车打电话导致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下高出4倍。     

(二)容易造成道路交通拥堵
      绝大多数驾驶人都知道开车拨打或接听手机属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但为什么开车打手机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在听到电话打进来时,特别是一些领导和亲朋好友的电话,很难做到不接听,尤其是工作上或其他重要的事情,更感到不能耽搁。为此,多数驾驶人表示会尽量放慢车速后接听。就此,不少驾驶人开车上路,最害怕的就是遇到前面车辆的驾驶人接听或拨打手机,车子左右摇摆、缓慢前行,造成后面的车想超超不了,整个车流在前车的影响下只好慢慢前行;如果遇到交通高峰期,就会进一步加剧道路交通的拥堵。

二、驾驶员开车使用手机的原因
      (一)对危害性认识不够
      现在大多数司机都把开车打电话当成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车行路上,如果手机响了,几乎没有司机会为了接个电话而把车子停到路边。“万一漏过重要的电话怎么办?所以电话是肯定要接的!顶多就是放慢点驾驶速度,尽量长话短说。”驾驶员在行车时接打电话往往会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自己驾龄长、技术好,一心二用完全没有问题。有的驾驶员认为在接打电话时已经放慢了车速,接打时间短,不会造成交通事故。还有一种是矛盾心理,面对十分重要的电话,驾驶员往往是内心很矛盾,接还是不接,接了行车安全受到威胁,不接没有礼貌,甚至会引起很大的误会,面对这种选择性难题,大部分驾驶员都是遵从了第一种侥幸心理。
      (二)查处较难处罚力度小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驾车打电话的违法行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记2分。这一处罚力度相对于酒驾和遮挡号牌甚至于闯红灯,都是太轻了。而且在交警的实际执勤执法过程中,每天对道路上接打手机的交通违法行为很少能有进行查处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接打手机的时间和线路不固定,同时又面大量广,当交警发现上前制止时,司机已经把手机挂了,很难做到及时发现有效查处。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宣教
      随着机动车辆的逐渐增加,交通违法行为的种类和类别逐渐增多,面对如此众多的交通违法行为,公安交管部门只能突出重点,逐项推进。近年来,交管部门多将宣传重点放在了“三超一疲劳”、涉牌涉证及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安全宣传上,对驾驶过程中接打手机这一违法行为的安全宣传相对较少,导致不少驾驶员认为行车过程中接打手机只是一种违法行为并不会造成交通事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几点工作建议
      交通事故猛于虎。公安交警同社会各单位、各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让大家都能够认识到驾车接打手机的危害性。同时,还要通过落实以下几项措施,整治驾车时拨打或接听手机的行为。
      (一)强化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把驾驶人做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以交通安全宣传为依托,着重提高驾驶人的交通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使驾驶人充分认识到开车拨打或接听手机是一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还要让驾驶人意识到开车拨打或接听手机,不仅是对自身的安全不负责,也威胁到其他行人和车辆,是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极大漠视。各级公安交管部门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公共平台,广泛深入地宣传驾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同时要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驾驶机动车不得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对违反上诉规定的驾驶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记2分”的规定进行广泛宣传,以此提高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强化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二)加大执法力度,增加科技投入
      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执法力度。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定时不定点从严查处驾车拨打或接听手机违法行为,加持做到发现一宗,查处一宗,对情节严重的还可通过媒体进行曝光,让群众意识到执法部门的整治力度和决心,杜绝侥幸心理,从而震撼交通违法者。另外对于因驾车打手机引发交通事故的,除了按其引发事故成因的违法过错追究相关事故责任之外,还要对其驾车打手机的违法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罚。另外,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解决取证难的问题。可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执法记录仪,对可能存在行车过程中接打手机的驾驶员进行现场监控取证,必要时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联系相关电信营运商对驾驶员的通话记录进行复查;要在中长途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等大中型客货运输车辆中强制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定期不定期的对驾驶员的行车记录进行抽查,凡是发现存在行车过程中接打电话的立即进行查处。
      (三)增强模范效应,创造全民参与
      交通民警作为执法者,在倡导群众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自身必须首先做到遵章守法,在驾驶车辆时要自觉做到不拨打和接听手机。同时,政府机关直接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形象,其自身的行为能对老百姓起着无形的导向作用。唯此,要求政府公职人员自觉做遵章守法的模范和表率,老百姓自然也乐意跟随。驾车拨打或接听手机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全民参与解决,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监督和举报驾车接打手机者,要把维护交通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变成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共同守护道路交通的公共安全。只有全民都行动起来,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监督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驾车者就会自觉地养成一种文明的驾驶习惯,从根本上远离不文明的驾驶陋习。
      总之,开车使用手机在有些人眼里看来似乎是不值一提的“小毛病”,其实这就是引发“大危害”的直接导火索,是我们每个驾驶人都应该必须摒弃的坏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个机动车驾驶人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希望你我他,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杜绝开车打电话的不文明行为,共同为城市,为他人,为自己的安全出行尽一份力。或许这样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关爱和责任!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