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共治 守护一泓清水

12.06.2023  07:10
——太原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侧记

  “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母亲河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扛牢河流域太原段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一幅幅绿色画卷正在并州大地、汾河两岸徐徐展开。

  “五策丰水”让水量丰起来

  高桥飞架、水光潋滟、河畔青翠,在黄土高坡汾河之滨,汾河这条母亲河,与太原这座城市相融相生。在市民的眼中,“汾河晚渡”如诗如画,滨河自行车道宛若彩带,绿色生态长廊愈发迷人。

  如今的汾河景区,总长43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1.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集休闲、旅游、健身、观光于一体,成为清水绿岸的生态长廊、鱼翔浅底的景观长廊。

  为解决汾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在省水利厅等部门的支持下,跨流域调水工程得以实施。至去年6月底,万家寨引黄工程已累计向汾河生态补水20.6亿立方米,相当于144个西湖的水量。为保障河道生态基流,去年11月中旬,山西万家寨水控集团再次调整汾河水库、汾河二库下泄流量,实施向汾河干流生态补水,这是去年该集团向汾河实施的第二阶段生态补水。至今年5月中旬补水结束时,补水总量1.1亿立方米。

  在汾河沿线,我市大力实施“关井压采”,严格控制流域内地下水开采。近年来,仅晋源区便关闭60余眼自备井,压采地下水609.71万立方米。“自从接上市政自来水后,熬的稀饭比以前香多了!”晋源区赤桥村村民赵翠红说,做饭的时候看着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心里特别踏实。去年,晋祠难老泉水位上升1.58米,距泉口埋深0.52米,这一数字意味着泉水复涌指日可待。

  摄乐公园是太原北部新城三给片区规模最大的公园,低洼处配建了140余处雨水收集井以及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井、池可发挥“海绵吸水”的作用,下雨时,雨水经过简单过滤,滤掉泥沙流入井中,再汇聚到蓄水池中。这些水作为公园的储备水,既可用于旱季浇灌绿地,也可用于水景。而今,城市初期雨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正在成为景观补水、市政用水、生态建设、工业用水等重要的用水来源,逐步构建起太原再生水城市内循环体系。

  调水、治水、改水、节水、保水,通过“五策丰水”,为实现汾河“水量丰起来”提供了保障。

  “五水同治”让水质好起来

  站在太原城区晋阳桥段望汾河,烟波浩渺、水面开阔,水天一色映衬着西山叠翠,大河美景尽收眼底。

  汾水长流,不仅靠开源节流,还要靠涵养水源。在上游段,我市建设了汾河水库上游岚河湿地工程、汾河干流湿地工程,并持续开展娄烦汾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而今,城区的河道中不但消除了黑臭水体,而且要全力推动“九河”生态复流。去年年底,西山地表水厂隧道工程已开工建设。在打通约13.44公里长的隧道后,来自引黄工程扫石站的黄河水,将源源不断输入西山地表水厂,不但向西山高地供水,置换出这一带的自备井,而且将实现向区域内北排洪渠、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等河道直供生态用水。

  针对汾河污染顽疾,我市持之以恒开展攻坚,努力让汾河“水质好起来”。过去,沿河村庄雨污合流,污水入河、淤泥堆积,南白石河成了一条“臭水沟”。2021年以来,截污纳管、清淤疏浚、污水治理等一批工程性治理项目相继展开,南白石河的污染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去年,我市又实施18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完成工程投资30.39亿元。其中,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太原段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57亿元,太榆退水渠改扩建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

  为加强汾河沿线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2020年、2021年,我市累计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29.4公里。去年,我市又开始雨污混接点改造,全面排查雨水管和污水管的错接、混接、漏接问题,消除雨污水混流,让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最大程度减少雨天生活污水溢流直排。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崔丽英介绍,通过“五水同治”,统筹推进饮用水、流域水、地下水、黑臭水、污废水治理,去年年底,汾河水库、上兰断面为Ⅰ类,李八沟、迎泽桥断面为Ⅱ类,韩武村、河底村断面为Ⅲ类。这是我市有监测记录以来,全域地表水国控断面首次年度考核月均全部达到Ⅲ类以上优良水体,汾河太原段水质在2020年历史性好转的基础上实现了根本性改善,标志着汾河太原段“水质好起来”的目标基本实现。

  “五措并举”让风光美起来

  在南沙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董家庄村段,生态堤防、生态廊道、跌水堰、谷坊等建设已初具规模,沿岸废弃渣场治理、裸露边坡等主体已经基本成型。去年,“三河”(南沙河、风峪河、虎峪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8亿元。

  汾河水生态治理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怡五大举措的要求,加速让风光美起来。

  约200平方公里的西山矿区,是九院沙河、风峪河、虎峪河、冶峪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在关闭采煤、洗煤等重污染企业427家,封堵私挖乱采黑口子2000多个,建设了18个城郊森林公园和1个植物园,造林绿化20余万亩后,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汾河水源,筑牢太原市生态“屏障”。

  过去,汾河两岸的坝体是水泥和石头砌筑的,不仅割裂了生物之间的联系,也不美观。而在完成治理的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两岸看到的是缓坡绿植,贴近自然,更加注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据介绍,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在实现治水的基础上,同步推进矿山治理、造林绿化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恢复、土地综合整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大工程,开展综合治理。

  汾河湿地清徐段,水质清澈,水草茂盛,为各种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吸引了天鹅、白鹭、苍鹭、金雕、凤头鸊鷉等多种水鸟、猛禽。近年来,我市新改扩建人工湿地3382亩,蓄水面积99.78万平方米,总蓄水109.56万立方米,新增植物110.11万平方米,实现缓洪分洪、调节盐碱、净化水质的目标,也加快了汾河自然循环。

  治水保安澜,兴水润民生。随着系列治水兴水措施见效,汾河正在由“”变“”,“水瓶颈”渐成“水支撑”,不断惠及沿岸群众。

二〇二三年第五期“三晋大讲堂”举行
蓝佛安金湘军商黎光出席 项洁作专题报告   太原新闻网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率先转型发展
——锚定“两个基本实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原篇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