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股份制养殖模式让村民初尝“分红”喜悦

24.02.2016  09:32

沁县松村乡王家峪村针对贫困户发展养殖资金不足的现状,引导全村以股份制形式发展肉鸡养殖,充分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推动了该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沁县王家峪村是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伟中的扶贫工作联系点,2015年以来,在王伟中及省委 办公厅 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争取到5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和30万元省领导帮扶资金,为了真正用好这些资金,松村乡党委政府和支村两委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在结合广大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决定以股份制形式建立村级企业,依托紧邻的潞宝金和生发展肉鸡养殖,由杨平农牧开发专业合作社和村里共同入股投资建设。王家峪村股份制养殖模式全面铺开。共建成高标准化1幢鸡舍,约1200平方米,首批养殖20000只肉鸡,鸡舍内全部采用先进的全自动养殖及环境控制设备,饲喂、饮水、温湿度、出粪全部为自动化控制。同时采用封闭式标准化养殖管理,隔断了肉鸡与外界接触,大大减少疫病传染几率。

在松村乡王家峪村后的肉鸡养殖场内热闹非凡,养殖场的肉鸡出笼能分红了,村民们将分的第一笔红利。

负责人杨石平说:“咱村这个鸡厂这次纯利润能挣6万元,按股份来算老百姓能分红三万多。

会计张汝伟说:“咱们鸡厂首批2万只鸡,大概能挣6万元,按合作社股份制分红,老百姓能分800股,每股40.5元,那么一般人口能分2股,贫困人口能分4股,咱们不给他们发现金,全部按老年人交养老保险,大病者交大病医疗保险,以保障咱们全村老百姓的利益。

村民邱爱国说:“我们村鸡厂今天卖鸡,我们心情非常高兴,要是16年按一年养上五笼鸡,一般村民每人一年就能分4、5百元,贫困户每人就得一千块钱,这是一件好事情。这个鸡厂弄得红红火火的,我们上来也是十分高兴,为了这个养鸡事业扩大一些,下一步我们计划再扩大一点,再建上一个鸡棚。

王家峪村采取的股份制养殖创新模式,不仅化解了贫困户养殖风险,扩大了养殖规模,更为重要的是尝到了养殖带来的甜头,王家峪村民靠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