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汾河水质好起来 汾东污水处理厂不再“逢雨就排”

11.09.2021  07:13

  8月9日、19日和20日,我市出现大雨和暴雨汛情。跟往常不同的是,受降雨影响,虽然污水厂日污水处理量较平常增加了10万吨,但却未向外溢流直排污水。

   日处理污水四年增加48万吨

  2017年以来,聚焦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改善,我市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通过截污纳管、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等措施,彻底解决建成区20条黑臭水体污染汾河的突出问题,并于去年6月底基本实现建成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为汾河太原断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实现汾河生态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四年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各项指标较2017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由79万吨/日增加到127万吨/日,增加48万吨/日,增长率60.75%;实际污水处理量由66.24万吨/日增加到110.38万吨/日,增长率66.63%;出水水质也实现了提升,化学需氧量(水中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指标,由国家一级A标准提升至地表水V类。

   逢雨就排”成了短板

  不过,我市建成区水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由于没有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汛期强降雨或持续大范围降雨时,大量雨水混合污水一并进入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强力冲击,而为保障运行安全,污水处理厂只能采取溢流外排和加药降污的应急措施,“逢雨就排”造成了汾河太原段部分断面水质超标。面对水量剧增,污水处理厂“逢雨就排”成了水环境治理的短板和“顽疾”。

  特别是汾东污水处理厂承受的压力尤为明显:该厂位于小店区刘家堡乡东里解村南、潇河北侧,是太原市区下游最末端污水处理厂,也是确保建成区污水全处理的最后一道屏障,既承担着自身服务区域内大量雨污水冲击的压力,还承受着上游杨家堡、城南和阳光3家污水处理厂达到最大处理能力时转送来的雨污水。7月20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山西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中指出:“汾东污水处理厂‘逢雨就排’,2020年7月至今溢流排放12次,约100万吨污水直排汾河。

   三项措施解难题

  为解决每次雨情过后汾河断面水质超标问题,市城乡管理局认为,解决汾东污水处理厂“逢雨就排”问题,关键是必须充分发挥污水管网、泵站调蓄池和河道缓洪池的最大调蓄能力,有效降低水量剧增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我们坚持在气象预警、泵站抽排、河道泄洪和缓洪调蓄‘四位一体’的防汛应急总体布局下,充分发挥气象预警、泵站抽送、污水处理、管网泵站河道一体调蓄的联调联动机制,促成问题的解决。”市城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局具体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充分利用气象预警期,提前3天应急联动,在大雨、暴雨前,让污水处理厂达到最大处理能力。同时,排空河道缓洪池和泵站调蓄池,有效降低污水管网液位。据了解,污水管网可实现13万立方米、河道缓洪池可实现12.64万立方米和泵站调蓄池可实现5.1万立方米的最大调蓄能力。二是加强污水处理厂、泵站调蓄池和河道缓洪池设施设备日常管养,及时发现、快速解决设施设备运行隐患,确保大雨、暴雨时发挥最大效能。三是积极推进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彻底解决雨水进入污水管网问题。目前,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8月9日、19日和20日,汾东污水厂平均每日实际污水处理量从28.51万吨提升至38.27万吨,运行平稳,没有向外溢流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