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严防管控 确保太湖连续九年安全度夏

31.05.2016  22:09

      新华网南京5月30日电(黄龙 徐健)近日,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在无锡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通报了今年以来太湖治理进展情况、当前面临的形势,以及下一步重点工作打算。

      今年太湖治理进展顺利流域水质藻情总体保持稳定。1-4月,太湖湖体平均水质为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5.2,同比降低0.4,继续处于轻富营养状态。主要水质指标中,高锰酸盐指数4.0mg/L(Ⅱ类),同比降低4.8%;氨氮浓度0.20mg/L(Ⅱ类)、总磷浓度0.064mg/L(Ⅳ类),同比有所升高;参考指标总氮浓度同比也略有升高。15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总体改善,其中有7条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6条河流水质为Ⅳ类、2条河流为Ⅴ类,与去年同期相比,9条河流水质类别改善1~3个等级,其余类别保持稳定。流域65个国控断面达标率为59.0%,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

      4月份以来,卫星遥感共计监测到太湖蓝藻水华现象15次,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竺山湖、梅梁湖、贡湖、西部沿岸和湖心区,同比增加3次。

      应急防控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各地、各部门严格执行省太湖应急预案和安全度夏年度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了饮用水安全,未发生湖泛现象。加强监测预警,实时监控沿湖藻情,有重点地开展现场巡查,及时了解水情藻情。强化信息沟通,及时调度各部门预警信息,及时编发短信和周报。4月份以来,省有关部门围绕饮用水安全保障、蓝藻打捞及处置等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对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河流进行调查,防止汛期雨涝增加污染物入湖。启动符渎港应急清淤,加快编制实施新一轮生态清淤方案。今年以来,沿湖设置的170多个蓝藻打捞点,已累计打捞蓝藻10万吨、水草3.8万吨;各水厂应急处置设备维护和物质有效运转,实现安全供水3.3亿多吨;望虞河累计调水3.2亿立方米、入湖0.98亿立方米,有效促进了水体流动。

      综合治理持续深入开展。一是全面加强控磷降氮工作。加快制订太湖流域总磷总氮控制方案。加强工业园区氮磷污染源监管,推进以畜禽养殖为重点的农业面源治理,深化生活污染治理。排查城市黑臭河道,制定实施整治方案。抓好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官渎港、社渎港试点河流治理,继续选择1-2条污染较重河流开展集中整治。推进生态修复及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不断提升控源截污水平。二是加快实施年度重点工程项目。省政府与流域各地和省有关部门签定治太年度目标责任书,涉及10大类302个项目,总投资约约104亿元。今年目标责任书体现了“抓大放小”,同时更强化了刚性约束。从目前调度情况来看,各地各部门均能按照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三是加强问题检查督办。从年初开始,围绕召开省治太委员会十次会议,我办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流域水环境暗访、督查,梳理出一批突出问题。将部分重点问题予以曝光,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有关地方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现场督办,并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其它水环境问题。目前,短期内能整改的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如违法排污的畜禽养殖场(户)基本拆除或关闭;其他问题已制定整改方案并加快推进,限期完成。近期,我办联合环保、住建等部门正在对所通报问题逐一“回头看”,月底前将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省政府,同时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始终保持环境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促进流域水质持续好转。

      当前治太工作面临的形势。尽管江苏顺利实现了太湖治理国家总体方案近期(2015年)目标,连续八年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两个确保”治太任务,但我们依然保持清醒认识,治太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

      太湖治理迎来重大机遇。去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当前,全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产能、补短板等重点举措,对优化生态环境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我们将抓住用好这些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努力让太湖治理成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亮点。

      太湖治理面临更高要求。去年以来,国家和省“水十条”相继颁布实施,要求到2020年地表水三类达到70.2%。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提出,“清水量不减、污水必处理、饮水保安全”,不仅要让碧波美景在太湖重现,也要在全省放眼可见。作为江苏“两个率先”的先行区,太湖流域责无旁贷,必须自加压力,主动作为,让绿色发展成为鲜明优势和品牌,让优良的水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切身享有的生态财富。

      太湖治理进入攻坚阶段。治太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第一,虽然流域水质稳中趋好的态势初步形成,但离水环境根本好转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近两年水质改善幅度放缓,有的指标出现波动。目前,流域地表水达到或优于三类占比仅为50.7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总磷、总氮已成为制约水质改善的最大“短板”,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仍有部分河流总氮或总磷指标尚未达到控制要求。第二,虽然湖体富营养化状态处于轻度,但藻型生境仍未根本改变,去年太湖蓝藻发生强度在可控范围内出现了短暂波动。第三,虽然流域经济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但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目前,流域内很多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容量。农业面源治理缺乏系统性,尤其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少数地方和部门认识还不到位,治太力度有所减弱,环境监管有所放松,资金投入有所减少。

      应急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气温条件利于蓝藻生长聚集。今年2月份以来,太湖地区温度相对偏高,有利于越冬藻种的复苏和生长,如4月份太湖地区平均气温为17.2℃,较去年同期高1.3℃,较常年同期高2℃。二是湖体内源污染释放。5月上旬全湖风速明显高于历史同期平均,湖体底泥受到扰动,內源释放导致总磷浓度升高,有利于蓝藻生长。三是入湖污染总量依然偏高。虽然今年以来入湖河流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但区域降水量增加,入湖流量升高,如4月份太湖地区降水量196mm,是去年同期1.5倍,是常年同期2.3倍,经入湖河流输入的污染物总量并未减少。总的来讲,在目前湖体主要营养盐总氮、总磷依然偏高,藻型生境条件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遇到合适的外部条件,太湖仍会出现较大面积蓝藻聚集。另外,鉴于今年夏季太湖流域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有可能增加陆地污染负荷集中入湖风险,同时夏季气温偏高,将有一段晴热少雨天气,应急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此,我们高度重视,省有关部门和流域各地切实提高警惕,充分做好应对准备,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将确保太湖连续第九年实现安全度夏目标。

      下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十三五”时期,省太湖办将按照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绿色发展,全面落实治太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对照“水十条”要求,以水质改善为核心,以控磷降氮为主攻方向,以小流域整治为载体,以督查考核为抓手,突出精准治太,强化长效管理,不断促进流域水质持续好转、生态持续改善,确保到2020年太湖水质总体达到三类水平,努力将太湖治理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新一轮太湖治理,不仅是时间(2016-2020年)概念,也是凸显精准治太、加快实现更高目标——“样板工程”的攻坚阶段。所谓“样板工程”,就是通过科学治太、综合施策,太湖流域率先实现水环境根本性好转,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环境容量小的地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其经验可为其它流域环境治理提供借鉴。精准治太,是实现“样板工程”的必然选择。首先,它是落实科学治太的关键举措。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需要有不同的工作方法。在治太由“十二五”整体推进,向“十三五”攻坚阶段转变的大背景下,提出精准治太契合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科学治太思路的延续。其次,它是完成“十三五”暨国家总体方案远期目标的现实要求。目前,治太最大瓶颈制约是总氮、总磷。实施精准治太,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聚焦重点污染物、突出重点地区、锁定重点行业,确保拉长补齐“短板”。第三,它是向管理要效益的集中体现。太湖治理在边际效应凸显的情况下,要向更高水平迈进,就必须实行精细化治理,向管理要效益,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以取得最大环境效益。

      今年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实现更高水平“两个确保”。5月19日, 石泰峰省长视察太湖安全度夏工作,他要求各地各部门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从最坏处着想,尽最大的努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部署得更周密一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决实现“两个确保”目标。为贯彻省长要求,目前,流域各地和省有关部门已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将确保太湖连续第九年实现安全度夏。严格落实责任。严格对照省太湖蓝藻、湖泛应急预案和2016年太湖应急防控实施方案,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逐条细化分解任务,从严从实抓好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省市县联防联控和沟通协调,坚持一线巡查值守。加强蓝藻湖泛防控。认真开展蓝藻、湖泛巡查巡测,及时分析研判水情藻情,对水质异常水域实施跟踪监测,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采取处置措施。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按时报送监测预警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统筹调配打捞力量,加强沿湖蓝藻和水草打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决杜绝因打捞不力造成堆积腐烂;汛前完成符渎港应急清淤,抓紧实施竺山湖等重点区域应急清淤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实施自来水厂原水和出厂水24小时连续检测,加快自来水深度处理和双源供水“两个全覆盖”,推进全流域安全供水向优质供水转变,确保群众喝上安全稳定优质的“放心水”。做好应急处置设备维护和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随时启用。沿湖重点地区将逐条排查太湖饮用水源地周边入湖河流及支浜,监测、分析污染入湖风险,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利工程调度,防止因内河雨涝致使污水进入太湖,影响水源地水质。实施引江济太。地加强调水沿线口门管理,保证入湖水质和水量,维持太湖合理水位。同时,加快推进新沟河、新孟河等引排工程建设,及早发挥工程效益。强化环境监管。重点围绕饮用水源地、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等地区,加强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及印染、化工、电镀等重污染行业等污染源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切实减少污染物入湖。

      二是大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制订实施太湖流域2016年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计划,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总量。落实主体功能区划,严守生态红线和太湖一级保护区制度,严把环境准入门槛。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实施传统制造业和重点开发区绿色化改造。三是全面落实控磷降氮措施。制订实施总磷总氮污染控制方案。深化工业点源治理,停止审批增加氮磷污染物排放的新建工业项目,对涉及氮磷排放的园区、行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强化治理措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综合示范区建设试点。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尤其是撤并乡镇集镇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30万吨以上。四是进一步聚焦小流域整治。以15条入湖河流为重点,做到规划、项目、资金、责任“四落实”。对没有制订新一轮整治规划的河流,抓紧完成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推进上游7条跨境河流水环境整治。对黑臭水体进行排查梳理,明确整治措施和达标时限。推进淀山湖治理,加强省界断面达标整治。五是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开展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试点。完成新一轮太湖湖体生态清淤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开展其它重点湖泊的清淤疏浚,推进流域重点河流及其支浜的清淤轮浚。重点实施水源涵养、湿地建设和缓冲带等综合整治,加强湿地恢复与管护,推进环湖生态防护林建设。六是强化责任担当抓落实。落实地方治太主体责任,督促省有关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深化“河长制”管理。严格执行新《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和已出台的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特别限值,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已建工程环境效益。

      省太湖办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与流域各地和省有关部门一道,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坚决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