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妙法寺举行首次托钵行脚体验活动

04.04.2016  04:04


  为进一步弘扬佛教六和精神,发扬佛教慈悲济世、扶贫救困的优良传统,再现佛陀住世时原始佛教比丘带领在家弟子的生活状态,振兴盛世“岭南佛国”胜境,2012年3月5日,汕头市妙法寺在演正法师倡导和组织下圆满举行2012【岭南佛国·福慧行】托钵行脚体验活动。

  此次活动主题:和谐社会,以爱相通,播种福田,开启智慧,旨在通过主题鲜明的“岭南佛国——福慧行”,借佛教倡导的“六和”精神,将“和谐社会,以爱相通”的理念作独特的传递,生动诠释“播种福田,开启智慧”的菩提之因,以及“岭南佛国”之地丰富而包容的人文精神与内涵,为打造汕头“岭南佛国”品牌,写意“生活品质之城”作出积极贡献。

  托钵行脚源自2500多年前的印度佛教传统,当时释迦牟尼成佛后,跟随他修行的弟子很多,但是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始终实践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所以他们居无定所,到处行脚,乞食度日。

  为恪守佛制,效法古德,再现佛陀时期僧团的生活状态,使更多信众了解佛教,亲近三宝,利益众生,增长福德,汕头市佛教协会所属的妙法寺、济公禅院及在多位在家弟子参与活动,在演正法师的带领下,从汕头广澳妙法寺出发,沿济公禅院,经广澳各村、直到汕头市附近乡镇,将佛陀的慈心悲愿带出丛林,走进社会。


  翠微苍茫的乡路,搭衣托钵的僧侣、穿戴庄严的居士,虽然艳阳高照,汗水浸湿衣衫,额头上滑落的水珠模糊了视线,僧俗大众却毫不挂碍,形神安闲如山边流云,双手稳稳地托起钵盂,芒鞋稳健地踏在布满苍苔的石路上,而早已恭候多时的人群在道路两旁翘首等待,争相将备好的供养物投入法师和居士的钵中。这里有汕头各寺院的居士,有闻讯特地赶来的信众,有附近店铺的商人,有因缘至此的香游客,有偶然经过的路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因缘,却都有着一颗相同的求上、求善、求圆满之心。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双手在胸前合十唱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演正法师为她轻擦眼里的泪花;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女孩挤在人群中将零钱放入钵中,一位身穿海青的中年妇女跪在路边深深地将头伏下,一位年轻男子双手捧着善款高举过头顶,虔诚顶礼……长长的队伍中,欢喜、泪光、感恩、欣喜……交织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

  托钵源自于我们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在世时的制度,出家人必须要去托钵乞食,至今南传佛教国家(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都遵循这一旧制。佛制托钵其本意深广,不外乎令比丘(梵语bhiksu)、比丘尼(梵语bhiksuni)们能破除我相我执。念念不忘修行是自力的功夫。处处不忘与众生广结善缘。修行在人间,成佛在人间。道在生活行住坐卧,生活行住坐卧即是道的真谛。

  此次托钵行脚体验活动所化缘到的善款将全部用来做社会慈善活动。(释演正)

  演正师父行前开示说:“出家比丘带信众托钵是一种体验式活动,旨在修持性根,了知出家比丘的不易。更让大家了解佛陀在世时的生活方式,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出发前演正法师做托钵意义的开示。       

  走到妙法寺下院济公禅院。



太原市民宗局积极开展全国扶贫日活动
    10月18日,太原市民宗局组织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赴包扶村阳曲县东黄水镇马驼村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帮扶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全面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局机关及各微信平台、宣传栏等开展“10.民族宗教局